一种降噪窗帘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182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噪窗帘布,涉及窗帘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日用窗帘隔音效果弱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降音层以及绒毛层,所述降音层的下表面纱线缝合在绒毛层的上表面,所述降音层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垂直于降音层并将其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口径由降音层的上表面至下表面逐渐缩小,所述绒毛层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直条状的绒毛,所述绒毛由通孔向外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声音接触绒毛时会被绒毛打乱传播轨迹以及声音在通孔之间被折射抵消的方式,有效的做到了降噪。有效的做到了降噪。有效的做到了降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噪窗帘布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降噪窗帘布。

技术介绍

[0002]窗帘的主要作用是与外界隔绝,保持居室的私密性,同时它又是家装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冬季,窗帘将室内外分隔成两个世界,给屋里增加了温馨的暖意。
[0003]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城市环境又极为喧嚣,在闲暇之余,人们更偏向拥有一个静谧的环境,但是目前的家用窗帘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遮光以及保持居室的私密性,对声音的阻隔效果却极为有限。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噪窗帘布,用来解决日用窗帘隔音效果弱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降噪窗帘布,包括降音层以及绒毛层,所述降音层的下表面纱线缝合在绒毛层的上表面,所述降音层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垂直于降音层并将其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口径由降音层的上表面至下表面逐渐缩小,所述绒毛层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直条状的绒毛,所述绒毛由通孔向外伸出。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窗帘布由降音层以及绒毛层组成,绒毛层由降音层上的通孔伸出,当声音接触绒毛时,直条状的绒毛发生摆动,可以有效的消散掉大部分声音,而降音层上的通孔会使进入的声音发生折射进行进一步消耗。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音层由第一纱线以及第二纱线梭织而成,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为40支,所述降音层的门幅为63英寸,所述降音层的密度为110*90,所述降音层的克重约为200克/平方米。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高支的纱线,会降低降音层的厚度,提高面料的柔软性。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纱线由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纱线由棉、麻纤维加捻而成。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涤纶纤维坚牢耐用,弹性比较强,耐热性很好,可塑性极强,棉、麻透气性好,通过使用此两种纱线,增强了该窗帘的透气性。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纱线为异形截面纤维,所述第一纱线的横截面为Y型。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Y型的纤维孔隙率高达40%,通过使用Y型异形截面纤维加捻形成第一纱线,增加了纱线之间的空隙,当声音接触时,传播介质会经过多次变化,可以有效的降噪。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绒毛层由第三纱线、第四纱线以及起绒纱梭织而成,所述第三纱线、第四纱线均为40支,所述起绒纱为32支,所述绒毛层幅宽63英寸,所述绒毛层的密度为133*72,第三纱线与起绒纱交错分布,所述降音层的克数约为230克/平方米。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纱线、第四纱线采用高支纤维,使该层质量更轻,更加柔软舒适,起绒纱采用相对较低的支数,主要方便对其进行起纱加工。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杀纱线以及第四纱线均由棉、麻纤维加捻而成,所述起绒纱由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纱线由棉、麻纤维加捻,由于其材料性质,其具有很好的透气性,涤纶纤维吸水性很差,由其加捻而成的起绒纱加工出绒毛后不容易受到湿度影响粘连到一起进而影响降噪的效果。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绒毛层的绒毛由切割起绒纱所产生。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成起绒纱的纤维为高支的涤纶纤维,对其切割后,加工出的绒毛会更加柔软、密集,能更好的分散声音的运动轨迹。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降噪窗帘布通过设置降音层以及绒毛层,绒毛层的绒毛在受到声音碰撞时会发生摆动,将大部分声音分散掉,部分声音进入到降音层上的通孔时,会被孔壁折射相互碰撞消耗掉一部分,声音在通过降音层时,也会使传播介质发生多次变化,使声音产生损耗,本降噪窗帘布通过采用特定的材料以及结构,有效的对外界声音进行了降噪处理,给室内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环境。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降音层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绒毛层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纱线的截面图。
[0026]图中:1、降音层;2、绒毛层;3、第一纱线;4、第二纱线;5、通孔;6、第三纱线;7、第四纱线;8、起绒纱;9、绒毛;10、Y型异形截面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8]实施例:
[0029]一种降噪窗帘布,如图1所示,包括降音层1以及绒毛层2,其中降音层1的下表面纱线缝合在绒毛层2的上表面。
[0030]其中降音层1由支数为40支的第一纱线3和第二纱线4平纹编织而成,第一纱线3由涤纶纤维加捻而成,第二纱线4由棉、麻纤维加捻而成,第一纱线3的横截面呈Y型,降音层1的门幅为63英寸,降音层1的密度为110*90,降音层1的克重约为200克/平方米,降音层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垂直于降音层1并将其贯穿的通孔5,通孔5的口径由降音层1的上表面至下表面逐渐缩小。
[0031]由于纯涤纶织物透气性与吸水性极差,纯棉麻织物的透气性与吸水性又极强,通
过将由涤纶纤维加捻而成的第一纱线3以及由棉、麻纤维加捻而成的第二纱线4进行平纹编织,使该窗帘具备了一定的吸湿性以及透气性,Y型的涤纶纤维的孔隙率高达40%,横截面呈Y型异形截面纤维10在加捻后会使第一纱线3之间存在大量空气,当声音触及降音层1的时候,一部分声音会被降音层1的表面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声音在接触降音层1的第一纱线3与第二纱线4的时候,传播介质会经历固体、气体等,部分声音也会被消耗掉,还有部分声音会在截面为倒梯形的通孔5中反复折射被抵消掉,通过降音层1的特殊结构,有效的增强了降音的效果。
[0032]其中绒毛层2由支数为32支的第三纱线6、第四纱线7以及支数为40支的起绒纱8平纹编织而成,第三纱线6第四纱线7均由棉、麻纤维加捻而成,起绒纱8由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每相邻两第三纱线6之间存在两根起绒纱8,绒毛层2的门幅为63英寸,绒毛层2的密度为133*72,绒毛层2的克重约为230克/平方米。
[0033]在降音层1与绒毛层2粘接时,起绒纱8所在的经线位于降音层1通孔5开口处的正下方,起绒机在起绒纱8所在方向的通孔5上每隔一个通孔5对起绒纱8进行切割,在未进行切割的通孔5中将纱线挑出,支数为40支起绒纱8会更为柔软、密集,当声音接触绒毛9的时候,作为接触声音的第一层结构,当声音接触到绒毛9会使绒毛9发生摆动,打散大部分声音的传播路径,由于涤纶纤维的吸水性很差,防止了绒毛9被水黏连进而影响降音效果。
[0034]工作原理:
[0035]使用该降噪窗帘布当外界声音传入室内时,首先会接触到绒毛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窗帘布,包括降音层(1)以及绒毛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音层(1)的下表面纱线缝合在绒毛层(2)的上表面,所述降音层(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垂直于降音层(1)并将其贯穿的通孔(5),所述通孔(5)的口径由降音层(1)的上表面至下表面逐渐缩小,所述绒毛层(2)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直条状的绒毛(9),所述绒毛(9)由通孔(5)向外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噪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音层(1)由第一纱线(3)以及第二纱线(4)梭织而成,所述第一纱线(3)和第二纱线(4)为40支,所述降音层(1)的门幅为63英寸,所述降音层(1)的密度为110*90,所述降音层(1)的克重约为200克/平方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噪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3)由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纱线(4)由棉、麻纤维加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磊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思尔夫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