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1809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火炬气卧式分液罐通过在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的罐体内设置气体导流圈,所述气体导流圈的边缘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内壁上,沿所述罐体的轴线方向,所述气体导流圈的内部通过金属板分割成网格,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火炬气处于稳定的层流状态,使得火炬气中夹杂的小液滴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落至罐底,汇集成凝结液,另一方面,位于凝结液液面以下的部分气体导流圈可以有效稳定凝结液,抑制凝结液因火炬气扰动引起的波动,最大限度地保证凝结液液面以上火炬气的平稳流动;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对现有设备做简单改进,即可提高火炬分液罐的分离效果,对改善火炬燃烧时冒黑烟现象有十分显著的效果。火炬燃烧时冒黑烟现象有十分显著的效果。火炬燃烧时冒黑烟现象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


[0001]本技术属于气液分离领域,涉及火炬气气液分离,具体涉及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生产工艺要求,目前石油炼厂、油田等生产企业均建有不同类型放空火炬供无法回收气体的放空燃烧使用。火炬排放系统是石油炼厂、油田等生产企业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因此,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对于石油炼厂、油田等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火炬排放系统还能够有效降低火炬排放气对环境的污染。然而,火炬排放气中往往夹杂有大量的可燃液体液滴以及火炬排放气凝液液滴,如果在火炬排放气进入火炬燃烧时没有将这些液滴清除,会导致火炬燃烧火炬排放气时发生火焰飞溅的“火雨”问题,对生产环境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可能导致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0003]为此,在火炬排放气进入火炬进行燃烧之前,往往需要通过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工作原理是,在火炬气自卧式分液罐入口流至出口的时间内,利用重力作用将火炬气中的小液滴分离至罐底部汇集起来,实现气液分离。例如CN205867886U公开了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包括火炬排放气入口和火炬排放气出口,在火炬排放气出口设置有破沫网,在火炬气立式分液罐底部设置有集液包和排液管,在火炬排放气入口设置有除雾网筒,所述除雾网筒固定在除雾网筒罩上,火炬排放气通过火炬排放气入口,顺序依次通过除雾网筒罩、除雾网筒后进入到卧式分液罐内,在火炬排放气通过除雾网筒过程中,火炬排放气中夹杂的可燃液体及凝液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能快速分离下来,沉降到卧式分液罐内底部。但是,所述火炬气卧式分液罐不能保证火炬气在罐内保持平缓层流状态,会产生较强烈的湍流,导致火炬气携带着小液滴四处飘散,并不能按照理论设想的那样顺利坠落至罐底,使得分离效果不理想,导致火炬气在燃烧时经常产生冒黑烟现象,与理论计算的预设分离结果有差距。
[0004]CN208356304U公开了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包括罐体,分别安装在罐体两端的进气管与出气管,罐体内安装有隔板,隔板将罐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沉积腔与第二沉积腔,罐体的底部接通有排液管;所述进气管连接散气管的一端,散气管的另一端密封,散气管固定在隔板上,散气管上开有排气口,隔板上安装有减速板,减速板设置在排气口处;所述隔板的上方安装有沉积板。本技术通过将引进的火炬排放气快速的分散并减速,同时通过设置隔板与沉积板,延长了火炬排放气在罐体中的停留时间,使火炬排放气沉积更加完全,提高了火炬排放气在燃烧时的安全性。所述火炬气卧式分液罐虽然可以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但是结构复杂,制作繁琐,设备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0005]综上所述,目前亟需开发一种新型的火炬气卧式分液罐,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离效果,还可以减少火炬气夹杂液体直接燃烧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在位于罐体两端的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设置气体导流圈,所述气体导流圈的边缘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内壁上,沿所述罐体的轴线方向,所述气体导流圈的内部通过金属板分割成网格,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离效果,还可以减少火炬气夹杂液体直接燃烧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而且可以对现有火炬气卧式分液罐进行简单改进,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0007]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包括罐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罐体两端的进气管与出气管;在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之间的罐体内设置气体导流圈,所述气体导流圈的边缘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内壁上;沿所述罐体的轴线方向,所述气体导流圈的内部通过金属板分割成网格。
[0009]本技术所述火炬气卧式分液罐通过在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的罐体内设置气体导流圈,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火炬气处于稳定的层流状态,使得火炬气中夹杂的小液滴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落至罐底,汇集成凝结液,另一方面,位于凝结液液面以下的部分气体导流圈可以有效稳定凝结液,抑制凝结液因火炬气扰动引起的波动,最大限度地保证凝结液液面以上火炬气的平稳流动。
[0010]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所述气体导流圈采用薄金属板制作而成,而薄金属板的材质可根据待处理的火炬气成分进行具体选择。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体导流圈的数量为2

10,例如2、3、4、5、7、9或1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体导流圈的网格形状包括三角形、矩形、菱形或正六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体导流圈的网格形状为正方形,且边长为50~150mm,例如50mm、70mm、90mm、100mm、110mm、130mm或150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体导流圈的轴向宽度与所述罐体的轴向长度的比例为1:(12~25),例如1:12、1:15、1:18、1:20、1:21、1:23或1:25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罐体的径向截面为圆形,所述罐体的内径等于所述气体导流圈的外径。
[001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罐体内的一端设置破沫网,所述破沫网的网罩目数为15~30目,例如15目、16目、18目、20目、23目、25目、27目或30目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7]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所述破沫网通过吊架固定在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罐体的一端的正下方,破沫网作为火炬气卧式分液罐最后一道气液分离屏障,能有效防止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内液面上的冷凝液泡沫被火炬气携带进入到火炬筒及火炬头燃烧。
[001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集液包,并在所述集液包的底部设置排液管。
[001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液包的直径为500

800mm,例如500mm、
550mm、600mm、650mm、700mm、750mm或800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集液包内设置防涡流挡板。
[0021]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所述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在集液包内设有防涡流挡板,当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内的凝结液达到一定高度时,通过集液包和排液管将凝结液排出,为防止凝结液在排出过程中形成漩涡,造成凝结液输送泵的气蚀,在集液包内设有防涡流挡板。
[002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涡流挡板采用厚度为4~8mm的钢板焊接而成,固定在所述集液包内,例如4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罐体两端的进气管与出气管;在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之间的罐体内设置气体导流圈,所述气体导流圈的边缘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内壁上;沿所述罐体的轴线方向,所述气体导流圈的内部通过金属板分割成网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流圈的数量为2

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流圈的网格形状包括三角形、矩形、菱形或正六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流圈的网格形状为正方形,且边长为50~15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气卧式分液罐,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芙杨洪丽高秀宝欧阳海涛于永东辛真刘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