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180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涉堤防及市政道路技术领域。它包括堤身;堤身包括堤身填土主分区和堤身填土次分区;堤身一侧有迎水护坡,堤身填土次分区一侧有背水护坡;堤身填土主分区和堤身填土次分区上均设置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市政道路与防洪堤防结合,堤顶道路设置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节省建设用地,符合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的趋势。生态建设的趋势。生态建设的趋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堤防及市政道路
,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堤防工程一般是指沿河、渠、湖、海岸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的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城市道路一般指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传统堤防主要功能为防洪挡水,堤顶道路仅作为汛期巡检道路,很少考虑周边城市交通功能需求。但随着城市发展及水利基础建设的不断进步,水、城、景融合是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堤顶道路逐渐需要承担城市部分交通功能。
[0003]在此背景下,堤路合一工程成为绿色生态城市发展的产物,既有堤防的挡水功能,也可作为城市主干道或次干道,为城市内外连通承担交通、运输或行人使用;目前堤路合一工程常常是简单地拓宽堤顶道路。
[0004]城市道路除了基本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通行功能,常常承担着市政工程布置,包括路灯、绿化树木、电缆沟、通信线路、污水管网等;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

2013),堤防堤身不宜种树,堤身内部的结构或设施也需要保证不得影响堤防的运行与安全。
[0005]因此,如何在堤路合一工程中合理合法地考虑市政设施在堤路合一工程中的布置,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堤身;所述堤身包括靠近外江水域的堤身填土主分区和远离外江水域的堤身填土次分区;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靠近外江水域的一侧有迎水护坡,堤身填土次分区远离外江水域的一侧有背水护坡;
[0008]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和堤身填土次分区上方由外向内依次均设置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的断面呈梯形,堤身填土次分区的断面呈平行四边形。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上的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有路灯。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上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有路灯。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堤身填土次分区上的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有路灯。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堤身填土次分区上的非机动车道与路灯之间有绿化树木。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堤身填土次分区的人行道下方有电缆沟。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背水护坡与电缆沟之间有通信管群。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背水护坡外侧的地面下方有污水管。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向两侧倾斜,坡度不低于2%。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1)本技术将市政道路与防洪堤防结合,堤顶道路设置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节省建设用地,符合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的趋势;
[0020]2)本技术对堤身填土提出双分区结构,堤身填土次分区作为基本堤防功能保证区域,避免埋置市政设施;堤身填土次分区作为补充区域,可拓展性地设置市政设施,同时也不影响堤防挡水安全,符合相关法律及规范要求。
[0021]3)本技术为堤路合一工程补充丰富的市政功能,提供了合理设置绿化树木、路灯、电缆沟、通信管群、污水管等设施的堤路结构。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堤身填土主分区上的路灯位于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堤身填土主分区上的路灯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5]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26]其中,1

堤身,11

堤身填土主分区,111

迎水护坡,12

堤身填土次分区,121

背水护坡,122

电缆沟,123

通信管群,2

外江水域,31

人行道,32

非机动车道,33

机动车道,41

路灯,42

绿化树木,5

污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28]参阅附图可知: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堤身1;所述堤身1包括靠近外江水域2的堤身填土主分区11和远离外江水域2的堤身填土次分区12;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11靠近外江水域2的一侧有迎水护坡111,堤身填土次分区12远离外江水域2的一侧有背水护坡121;
[0029]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11和堤身填土次分区12上方由外向内依次均设置有人行道31、非机动车道32和机动车道33;具体为堤身填土主分区11上方由靠近外江水域2一侧向远离外江水域2一侧依次设置有人行道31、非机动车道32和机动车道33;堤身填土次分区12上方由远离外江水域2一侧向靠近外江水域2一侧依次设置有人行道31、非机动车道32和机动车道33。
[0030]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11的断面呈梯形,堤身填土次分区12的断面呈平行四边形。
[0031]如图1所示,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11上的人行道31与非机动车道32之间有路灯41。
[0032]如图2所示,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11上的机动车道33与非机动车道32之间有路灯41。
[0033]所述堤身填土次分区12上的非机动车道32与机动车道33之间有路灯41。
[0034]所述堤身填土次分区12上的非机动车道32与路灯41之间有绿化树木42。
[0035]所述堤身填土次分区12的人行道31下方有电缆沟122。
[0036]所述背水护坡121与电缆沟122之间有通信管群123。
[0037]所述背水护坡121外侧的地面下方有污水管5。
[0038]所述人行道31、非机动车道32和机动车道33向两侧倾斜,坡度不低于2%。
[0039]实际使用中,所述迎水护坡111为预制混凝土、浆砌石或生态植草砖护坡,防止外江水域2的波浪淘刷导致的堤身水土流失。
[0040]堤身填土主分区11的断面呈梯形,主要承担防洪挡水功能,也承担道路路基功能,此结构本身具备稳定、防渗条件。
[0041]所述堤身填土次分区12,断面呈平行四边形,承担非防洪功能,仅承担道路路基功能。
[0042]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堤身(1);所述堤身(1)包括靠近外江水域(2)的堤身填土主分区(11)和远离外江水域(2)的堤身填土次分区(12);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11)靠近外江水域(2)的一侧有迎水护坡(111),堤身填土次分区(12)远离外江水域(2)的一侧有背水护坡(121);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11)和堤身填土次分区(12)上方由外向内依次均设置有人行道(31)、非机动车道(32)和机动车道(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11)的断面呈梯形,堤身填土次分区(12)的断面呈平行四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11)上的人行道(31)与非机动车道(32)之间有路灯(4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11)上的机动车道(33)与非机动车道(32)之间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徐照明何子杰刘国强沈晓明彭振阳秦钜泽黄华许凯陈秀青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