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绕变按摩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1464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性绕变按摩机构,包括基部、浮动设置在基部上部的两个按摩单元,所述两个按摩单元之间通过一可形变的连接构件进行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构件被配置在所述基部上,所述连接构件对应设置在弹性绕变按摩机构的转动中心位置,并且所述两个按摩单元对应分布在所述转动中心的两侧,所述按摩单元和所述连接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单元,所述第一弹性单元能够为所述按摩单元提供沿弹性绕变按摩机构转动中心径向的弹性作用力,所述按摩单元和基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单元,所述第二弹性单元能够为所述按摩单元提供沿弹性绕变按摩机构转动中心轴向的弹性作用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弹性绕变按摩机构较现有技术而言可靠性更强、按摩效果更好。按摩效果更好。按摩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绕变按摩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按摩器的弹性绕变按摩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技术专利CN208864773U中公开了一种肩颈按摩器,包括有可被驱动转动的按摩头,所述按摩头包括按摩头本体;在按摩头本体的上表面至少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向上凸起的半球形按摩球,且至少有一个为挤压按摩球,所述挤压按摩球通过调节结构安装于按摩头本体的上表面,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成对设置的纵向调节臂,纵向调节臂的两端各自固定连接于挤压按摩球和按摩头本体的上表面,并且纵向调节臂为长条形结构且整体呈“S”形设计,并且一一对应纵向调节臂还设有横向调节臂,横向调节臂为长条形结构且整体呈“S”形设计,且横向调节臂两端各自连接于按摩球本体以及纵向调节臂的中部位置,通过纵向调节臂和横向调节臂的配合能够实现挤压按摩球沿平行于按摩头本体上表面的方向移动。
[0003]然而,上述专利存在如下缺陷:
[0004]1、作用在人体上时缺少足够的反馈力,舒适度有待提高;
[0005]2、纵向调节臂、横向调节臂等连接构件在按摩过程中容易损坏断裂,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靠性更强、按摩效果更好的弹性绕变按摩机构。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弹性绕变按摩机构,包括基部、浮动设置在基部上部的两个按摩单元,所述两个按摩单元之间通过一可形变的连接构件进行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构件被配置在所述基部上,所述连接构件对应设置在弹性绕变按摩机构的转动中心位置,并且所述两个按摩单元对应分布在所述转动中心的两侧,所述按摩单元和所述连接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单元,所述第一弹性单元能够为所述按摩单元提供沿弹性绕变按摩机构转动中心径向的弹性作用力,所述按摩单元和基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单元,所述第二弹性单元能够为所述按摩单元提供沿弹性绕变按摩机构转动中心轴向的弹性作用力。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基于可形变的连接构件能够将所述两个按摩单元浮动设置在基部上部,并对应分布在弹性绕变按摩机构的转动中心的两侧,通过第一弹性单元和第二弹性单元能够给予弹性绕变按摩机构沿转动中心径向和轴向的弹性作用力,使得两个按摩单元在转动并作用在人体不同部位时能够产生较强的反馈力,以便对受力部位进行全方位的、张弛有度的按摩,以达到放松身心,减缓压力,让用户有一个舒适忘我的体验,并且弹性单元还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可提高弹性绕变按摩机构工作时的可靠性。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构件包括有定位安装于弹性绕变按摩机构的转动中心位置的定位安装部、两个分别与所述两个按摩单元对应连接的可形变连接部,每个所述的可形变
连接部均包括有两个连接单元,所述两个连接单元对称设置在该可形变连接部所对应连接的第一弹性单元的两侧,所述第一弹性单元分别抵设在所述定位安装部和按摩单元之间。
[0010]通过上述设置,特别是可形变连接部对称设置在第一弹性单元两侧的两个连接单元可提高可形变连接部的可靠性以及按摩单元运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按摩单元不容易脱离基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单元沿其长度方向至少分布有一个弯折段。
[0012]通过上述设置,采用弯折段使得连接单元本身也能够给予一定的弹性作用力,使其不容易断裂,并且还能够提高按摩单元的浮动效果。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单元为柱状弹簧,所述定位安装部和按摩单元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柱状弹簧两端配合连接定位的第一定位结构。
[0014]第一定位结构的设置可实现对柱状弹簧两端的可靠定位,使其不容易脱落,保证施力方向的稳定性。
[0015]进一步地,所述按摩单元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基部上部设置有与按摩单元的凹槽配合套装的凸起,所述第二弹性单元分别抵设在所述凹槽底部和凸起之间。
[0016]通过凹槽和凸起的配合能够对按摩单元的侧向运动行程进行限制,防止故障损坏,将第二弹性单元设置在凹槽底部和凸起之间可使弹性绕变按摩机构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并且也能够防止第二弹性单元脱出。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单元为塔形弹簧,所述塔形弹簧的窄端对应凹槽设置,塔形弹簧的宽端对应凸起设置,所述凸起和凹槽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塔形弹簧两端配合连接定位的第二定位结构。
[0018]第二弹性单元采用塔形弹簧使按摩单元侧向运动时任能够保证第二弹性单元施力的稳定性,使第二弹性单元不容易被侧向弯曲损坏,第二定位结构的设置可实现对塔形弹簧两端的可靠定位,使其不容易脱落,保证施力方向的稳定性。
[0019]进一步地,所述基部上部对应所述两个按摩单元的两侧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半球形凸起。
[0020]两个半球形凸起相对基部保持静止状态,并且可随基部一同转动,通过两个按摩单元和两个半球形凸起的相互配合,可提高对人体张弛有力的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3]图3为图2中A

A线的剖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技术的弹性绕变按摩机构可应用于肩颈按摩器、按摩床以及按摩椅等按摩设备上,其由按摩机芯驱动转动时可直接或间接作用在人体的相应部位上并提供较为舒适的按摩体验。
[0026]本技术弹性绕变按摩机构的实施例如图1

4所示:包括基部1、浮动设置在基
部1上部的两个按摩单元2,按摩单元2的浮动是指按摩单元可相对基部1运动,基部1下端与按摩机芯0的输出轴配合连接,所述两个按摩单元2之间通过一可形变的连接构件3进行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构件3被配置在所述基部1上,可形变的连接构件3在按摩单元2运动时不容易被拉扯断裂并且还能够给予其一定的弹性支持,所述连接构件3对应设置在弹性绕变按摩机构的转动中心a位置,所述转动中心a是指弹性绕变按摩机构转动工作时的中心位置(如图3

4所示),并且所述两个按摩单元2对应分布在所述转动中心a的两侧,所述按摩单元2和所述连接构件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单元4,所述第一弹性单元4能够为所述按摩单元2提供沿弹性绕变按摩机构转动中心a径向的弹性作用力,所述按摩单元2和基部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单元5,所述第二弹性单元5能够为所述按摩单元2提供沿弹性绕变按摩机构转动中心a轴向的弹性作用力。
[0027]所述连接构件3包括有定位安装于弹性绕变按摩机构的转动中心a位置的定位安装部31、两个分别与所述两个按摩单元2对应连接的可形变连接部32,每个所述的可形变连接部32均包括有两个连接单元321,所述两个连接单元321对称设置在该可形变连接部32所对应连接的第一弹性单元4的两侧,使得该第一弹性单元4容置于两个连接单元321之间间隔形成的空间中,所述第一弹性单元4分别抵设在所述定位安装部31和按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绕变按摩机构,包括基部、浮动设置在基部上部的两个按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按摩单元之间通过一可形变的连接构件进行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构件被配置在所述基部上,所述连接构件对应设置在弹性绕变按摩机构的转动中心位置,并且所述两个按摩单元对应分布在所述转动中心的两侧,所述按摩单元和所述连接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单元,所述第一弹性单元能够为所述按摩单元提供沿弹性绕变按摩机构转动中心径向的弹性作用力,所述按摩单元和基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单元,所述第二弹性单元能够为所述按摩单元提供沿弹性绕变按摩机构转动中心轴向的弹性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绕变按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包括有定位安装于弹性绕变按摩机构的转动中心位置的定位安装部、两个分别与所述两个按摩单元对应连接的可形变连接部,每个所述的可形变连接部均包括有两个连接单元,所述两个连接单元对称设置在该可形变连接部所对应连接的第一弹性单元的两侧,所述第一弹性单元分别抵设在所述定位安装部和按摩单元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绕变按摩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玲卫施良乐
申请(专利权)人:艾力斯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