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鱼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125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鱼梯。包括由底板和前、后两端的边板围合成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鱼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鱼梯
,尤其是一种新型鱼梯。

技术介绍

[0002]修建水电站、水库或拦河蓄水时,需要在河道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堤坝。堤坝建成后,由于河道阻断,会严重影响鲑鱼、鲟鱼、鳗鱼等溯河洄游性鱼类在丰水季节正常的溯河洄游产卵,甚至可能导致这些鱼类的灭绝。
[000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在堤坝的两侧搭建鱼梯。现有常见的鱼梯的结构是:包括由底板和前、后两端的边板围合成的
“”
形长槽槽体,
“”
形长槽槽体上的方形长槽内沿左右长度方向设有均布的隔板,隔板的顶端设有溢流口;
“”
形长槽槽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河道下游的河床的底部的条形基础上和河道上游的堤坝的顶端;方形长槽的底端的长槽出水口与进鱼槽之间相通,方形长槽的顶端的长槽入水口与堤坝的顶端的堤坝出水口之间相通。
[0004]溯河洄游性鱼类溯河洄游产卵时,河水通过堤坝的顶端的堤坝出水口流入方形长槽的顶端的长槽入水口,隔板的右侧的三角形蓄水池内蓄满河水后,河水通过溢流口流向下一个三角形蓄水池,最后流入进鱼槽内。溯河洄游性鱼类从河道下游逆流而上,汇集到进鱼槽内后进入长槽出水口,然后必须向上跃起,跃过最底端的隔板,落入三角形蓄水池内,在三角形蓄水池内休憩片刻后继续向上跃起,跃过上一块隔板,直到跃过最顶端的一块隔板,通过堤坝出水口游进堤坝内的水体中。
[0005]上述这种鱼梯对溯河洄游性鱼类在溯河洄游产卵过程中翻越堤坝障碍有一定的作用,但多年的实践表明,这种鱼梯存在如下明显的缺陷:一是溯河洄游性鱼类需要连续不断地向上跃起,跃过一块块隔板,花费大量的体力,鱼梯越高,能够最终完成整个溯河洄游产卵历程的鱼类越少;二是隔板过高时,一些溯河洄游性鱼类难以跃过隔板,鱼梯几乎形同虚设。
[0006]因此,现有的鱼梯急需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溯河洄游性鱼类无需连续不断地向上跃起即可穿过隔板,轻松完成整个溯河洄游产卵历程。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新型鱼梯,包括由底板和前、后两端的边板围合成的
“”
形长槽槽体,
“”
形长槽槽体上的方形长槽内沿左右长度方向设有均布的隔板,隔板与
“”
形长槽槽体之间呈一体结构,隔板的顶端设有溢流口。
[0009]所述的
“”
形长槽槽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河道下游的河床的底部的条形基础上和河道上游的堤坝的顶端。
[0010]所述的方形长槽的底端的长槽出水口与进鱼槽之间相通,方形长槽的顶端的长槽入水口与堤坝的顶端的堤坝出水口之间相通,堤坝出水口上设有水闸。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所述底板位于隔板的下方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前后长度尺寸与方形长槽的前后宽度尺寸相同。
[0012]所述的隔板的下端设为半圆柱。
[0013]所述的底板的左右长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设为30
°
,相邻两块隔板中,下一块隔板的顶端与上一块隔板的底端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4]通过水闸的调节,确保弧形凹槽和三角形蓄水池内的河水处于满溢状态。溯河洄游性鱼类只需通过底板位于隔板的下方的弧形凹槽,即可穿过隔板,向上游入隔板右侧的三角形蓄水池内,而无需连续不断地向上跃起。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改进后的鱼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溯河洄游性鱼类无需连续不断地向上跃起即可穿过隔板,轻松完成整个溯河洄游产卵历程。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6]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的A

A剖视图(放大)。
[0019]图中:1为长槽出水口,2为
“”
形长槽槽体,3为溢流口,4为边板,5为方形长槽,6为隔板,7为长槽入水口,8为堤坝出水口,9为堤坝,10为半圆柱,11为弧形凹槽,12为底板,13为河床,14为三角形蓄水池,15为条形基础,16为进鱼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有针对性的说明。
[0021]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设计制造一种新型鱼梯,包括由底板12和前、后两端的边板4围合成的
“”
形长槽槽体2,
“”
形长槽槽体2上的方形长槽5内沿左右长度方向设有均布的隔板6,隔板6与
“”
形长槽槽体2之间呈一体结构,隔板6的顶端设有溢流口3。
[0022]本专利技术中,底板12,用于与前、后两端的边板4围合成的
“”
形长槽槽体2;边板4,用于与底板12围合成
ꢀ“”
形长槽槽体2;
“”
形长槽槽体2,用于设置方形长槽5;方形长槽5,用于河水向下流淌和溯河洄游性鱼类向上溯河洄游;隔板6,用于形成三角形蓄水池14。
[0023]本专利技术中,
“”
形长槽槽体2和隔板6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0024]本专利技术中,
“”
形长槽槽体2的左右长度尺寸根据堤坝9的上下高度尺寸的具体情况而定,方形长槽5的前后宽度尺寸和上下深度尺寸根据溯河洄游性鱼类的种类和体型大小的不同而定。
[0025]本专利技术中,三角形蓄水池14,用于在隔板6的右侧蓄水,供穿过弧形凹槽11后的溯河洄游性鱼类休憩,并便于溯河洄游性鱼类通过上一个弧形凹槽11穿过上一块隔板6。
[0026]“”
形长槽槽体2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河道下游的河床13的底部的条形基础15上和河道上游的堤坝9的顶端。
[0027]本专利技术中,条形基础15 ,用于
“”
形长槽槽体2的左端的承重;
“”
形长槽槽体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河道下游的河床13的底部的条形基础15上和河道上游的堤坝9的顶端固定连接方式属公知技术,在此不予重复记载。
[0028]方形长槽5的底端的长槽出水口1与进鱼槽16之间相通,方形长槽5的顶端的长槽入水口7与堤坝9的顶端的堤坝出水口8之间相通,堤坝出水口8上设有水闸。
[0029]本专利技术中,进鱼槽14的水位与最底端的隔板6的底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以便于进鱼槽14内的溯河洄游性鱼类通过弧形凹槽11穿过该隔板6。
[0030]本实施例中,进鱼槽14呈左宽右窄的梯形,以便于河道下游的溯河洄游性鱼类通过进鱼槽14汇集到长槽出水口1内。
[0031]本专利技术中,水闸,用于控制河水进入长槽入水口7的流量和调节三角形蓄水池14内的水位。通过水闸的调节,确保弧形凹槽11和三角形蓄水池14内的河水处于满溢状态。水闸的结构、功能和使用属公知技术,在此不予重复记载。
[0032]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底板12位于隔板6的下方设有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鱼梯,包括由底板(12)和前、后两端的边板(4)围合成的
“”
形长槽槽体(2),
“”
形长槽槽体(2)上的方形长槽(5)内沿左右长度方向设有均布的隔板(6),隔板(6)与
“”
形长槽槽体(2)之间呈一体结构,隔板(6)的顶端设有溢流口(3);所述的
“”
形长槽槽体(2)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河道下游的河床(13)的底部的条形基础(15)上和河道上游的堤坝(9)的顶端;所述的方形长槽(5)的底端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凯琳
申请(专利权)人:连城县婉音园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