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梯井加深改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破除电梯井的一部分原基础底板,然后朝向地底深处开挖,形成土方开挖区;将支撑组件底端预埋在土方开挖区的底部;对支撑组件进行加长,以使支撑组件的顶端抵至电梯井的原基础顶板下方、其中,抵接处的作用力达到设定预应力;将支撑组件的顶端与电梯井的井壁固定,使电梯井的结构荷载转移到支撑组件上;凿除原基础底板,并向土方开挖区内进行井壁接长;在土方开挖区上施工以形成新基础底板,以使支撑组件上的荷载能够重新转移到新基础底板上。通过上述施工方法,解决了电梯正常运行与施工改造的矛盾问题,不仅实现了地下空间的扩展,还使改造时间更短,因此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更小。的影响更小。的影响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井加深改造的施工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建筑结构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井加深改造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电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国家和政府也正在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加装电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对于一些老旧小区来说,拆除原有的电梯并进行更换可行性低,不利于成本控制,所以通常通过重新改造施工实现电梯运行高度或深度的扩展。
[0003]通常采用的常规施工方法,是实施大开挖方式,即从电梯井的顶部揭开,将电梯井内基础结构进行拆除,然后对井内进行改造施工,完成后将基础结构再重新装回。这种施工方式,影响了既有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使其存在产生较大的局部沉降变形的风险,还可能因电梯长期停运给住户带来生活上的不便,降低人民的幸福获得感,因此,需要一种可解决电梯正常运行与施工改造的矛盾的改造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梯井加深改造的施工方法。
[000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梯井加深改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破除电梯井的一部分原基础底板,并从破除处朝向地底深处开挖,以使所述原基础底板的下方形成土方开挖区;
[0007]将支撑组件的底端预埋并固定在所述土方开挖区的底部;
[0008]对所述支撑组件进行加长,以使所述支撑组件的顶端抵至所述电梯井的原基础顶板下方、其中,抵接处的作用力达到设定预应力;
[0009]将所述支撑组件的顶端与所述电梯井的井壁之间进行固定,以使所述电梯井的结构荷载通过所述井壁转移到所述支撑组件上;
[0010]凿除所述原基础底板,并向所述土方开挖区内进行所述井壁的接长;
[0011]在所述土方开挖区的底面上施工以形成新基础底板,以使所述支撑组件上的荷载能够重新转移到所述新基础底板上。
[0012]可选的,所述将支撑组件的底端预埋并固定在所述土方开挖区的底部的步骤具体包括:
[0013]在所述土方开挖区的底面上挖灌注孔,并在挖孔完成后向所述灌注孔内放入钢筋笼;
[0014]将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预埋在所述灌注孔中,并进行混凝土灌注,以使所述支撑组件相对于地底固定。
[0015]可选的,所述对所述支撑组件进行加长,以使所述支撑组件的顶端抵至所述电梯井的原基础顶板下方、其中,抵接处的作用力达到设定预应力的步骤具体包括:
[0016]从预埋并固定在所述土方开挖区的所述支撑组件的最底部的支撑杆的顶端开始,使用若干中间支撑杆以端部相接的方式沿杆轴向进行加长;
[0017]将最顶部的支撑杆活动连接在与其相邻的所述中间支撑杆的顶部,并移动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以使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抵至所述原基础顶板下方,且抵接处的作用力达到设定预应力。
[0018]可选的,所述将最顶部的支撑杆活动连接在与其相邻的所述中间支撑杆的顶部,并移动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以使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抵至所述原基础顶板下方,且抵接处的作用力达到设定预应力的步骤具体包括:
[0019]在与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相邻的所述中间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导向套,将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的底端置于所述导向套内;
[0020]沿轴向移动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以使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移动至抵至所述原基础顶板下方。
[0021]可选的,所述将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的底端置于所述导向套内,然后开始沿轴向移动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直至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移动至抵至所述原基础顶板下方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022]将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与与其相邻的所述中间支撑杆之间进行固定,将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与所述井壁之间进行固定,以使电梯井的结构荷载通过所述井壁转移到所述支撑杆上。
[0023]可选的,所述沿轴向移动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以使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移动至抵至所述原基础顶板下方的步骤具体包括:
[0024]将千斤顶放在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上的千斤顶支座和与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相邻的所述中间支撑杆上的千斤顶支座之间;
[0025]操作所述千斤顶进行顶升,以使所述千斤顶推动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进行上移。
[0026]可选的,所述破除电梯井的一部分原基础底板,并从破除处朝向地底深处开挖,以使所述原基础底板的下方形成土方开挖区的步骤具体包括:
[0027]根据所述最底部的支撑杆的半径和所述千斤顶支座沿径向的长度确定所述最底部的支撑杆距离所述井壁的最小距离,并以此确定所述最底部的支撑杆在所述土方开挖区底部的预埋位置;
[0028]以所述最底部的支撑杆的轴线为中心点,在所述原基础底板上以至少大于所述最小距离100mm的长度为半径破除所述原基础底板。
[0029]可选的,所述将最顶部的支撑杆活动连接在与其相邻的所述中间支撑杆的顶部,并移动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以使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抵至所述原基础顶板下方,且抵接处的作用力达到设定预应力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0030]在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的顶端焊接承压板,然后在所述承压板的上表面摆放若干下层工字钢,然后移动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直至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抵至所述原基础顶板下方。
[0031]可选的,所述对所述支撑组件进行加长,以使所述支撑组件的顶端抵至所述电梯井的原基础顶板下方、其中,抵接处的作用力达到设定预应力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0032]在所述井壁上固定连接组件,然后在所述连接组件的外露于所述井壁的表面焊接
固定若干平行设置的上层工字钢。
[0033]可选的,所述在所述土方开挖区的底面上施工以形成新基础底板,以使所述支撑组件上的荷载能够重新转移到所述新基础底板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034]拆除所述支撑组件,并将所述支撑组件位置处的中心孔进行填补。
[003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36]本公开提供的电梯井加深改造的施工方法通过破除一部分原基础底板,然后朝向深处开挖进行支撑组件的预埋,通过支撑组件与井壁之间的固定,利用电梯井井壁为核心筒的特点,从而将原本作用在原基础底板上的结构荷载转移到支撑组件上,即实现了在不影响电梯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电梯结构荷载的托换转移,减少了托换过程中上部既有建筑的沉降变形,同时实现了上部结构的加长和基础的加深,解决了电梯正常运行与施工改造的矛盾问题,不仅实现了地下空间的扩展,还使改造时间更短,因此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更小。
附图说明
[003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加深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破除电梯井的一部分原基础底板,并从破除处朝向地底深处开挖,以使所述原基础底板的下方形成土方开挖区;将支撑组件的底端预埋并固定在所述土方开挖区的底部;对所述支撑组件进行加长,以使所述支撑组件的顶端抵至所述电梯井的原基础顶板下方、其中,抵接处的作用力达到设定预应力;将所述支撑组件的顶端与所述电梯井的井壁之间进行固定,以使所述电梯井的结构荷载通过所述井壁转移到所述支撑组件上;凿除所述原基础底板,并向所述土方开挖区内进行所述井壁的接长;在所述土方开挖区的底面上施工以形成新基础底板,以使所述支撑组件上的荷载能够重新转移到所述新基础底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加深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支撑组件的底端预埋并固定在所述土方开挖区的底部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土方开挖区的底面上挖灌注孔,并在挖孔完成后向所述灌注孔内放入钢筋笼;将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预埋在所述灌注孔中,并进行混凝土灌注,以使所述支撑组件相对于地底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加深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支撑组件进行加长,以使所述支撑组件的顶端抵至所述电梯井的原基础顶板下方、其中,抵接处的作用力达到设定预应力的步骤具体包括:从预埋并固定在所述土方开挖区的所述支撑组件的最底部的支撑杆的顶端开始,使用若干中间支撑杆以端部相接的方式沿杆轴向进行加长;将最顶部的支撑杆活动连接在与其相邻的所述中间支撑杆的顶部,并移动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以使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抵至所述原基础顶板下方,且抵接处的作用力达到设定预应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加深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最顶部的支撑杆活动连接在与其相邻的所述中间支撑杆的顶部,并移动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以使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抵至所述原基础顶板下方,且抵接处的作用力达到设定预应力的步骤具体包括:在与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相邻的所述中间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导向套,将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的底端置于所述导向套内;沿轴向移动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以使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移动至抵至所述原基础顶板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井加深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的底端置于所述导向套内,然后开始沿轴向移动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直至所述最顶部的支撑杆移动至抵至所述原基础顶板下方的步骤之后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向前,文登,杨佳鸣,刘建学,苏航,张丽莉,熊馨,曹鹏,熊宗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地恒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