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针及电极装置。电极针包括:壳体、针芯和针管;至少部分针芯设置在壳体内,针芯位于壳体内的第一端形成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与壳体内壁滑动连接;壳体包括第一流体接口和第二流体接口;第一流体接口和第二流体接口,分别位于密封结构沿针芯的轴向的移动范围的两侧,用于通过输入或者输出流体,调节密封结构两侧沿轴向的流体压强差,驱动密封结构带动针芯的第二端沿轴向相对壳体和针管移动。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调节密封结构两侧的流体压强差,实现对针芯沿轴向的驱动,以及对移动位置的准确控制,进而实现对电极针的放电尺寸的可调和控制。极针的放电尺寸的可调和控制。极针的放电尺寸的可调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针及电极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消融电极
,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极针及电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不可逆电穿孔技术是一种通过将电极针插入到人体体内,通过释放高压电脉冲,在细胞膜表面形成多个纳米级的不可逆孔道,破坏细胞的稳定状态,以促进细胞快速凋亡,细胞凋亡后的细胞碎片会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掉,与此同时免疫反应发生。
[0003]目前电极针实际插入人体的尺寸(以及实际放电尺寸)控制难度较大,当电极针的实际放电尺寸过大时,会造成电流流过肌肉组织而引起的肌肉收缩的发生,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并且容易引起电极针移位,增加了消融区域的控制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电极针及电极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电极针放电尺寸控制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针,包括:壳体、针芯和针管;至少部分所述针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针芯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端形成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与所述壳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流体接口和第二流体接口;所述第一流体接口和所述第二流体接口,分别位于所述密封结构沿所述针芯的轴向的移动范围的两侧,用于通过输入或者输出流体,调节所述密封结构两侧沿所述轴向的流体压强差,驱动所述密封结构带动所述针芯的第二端沿所述轴向相对所述壳体和所述针管移动。
[0006]可选地,沿所述针芯的轴向,所述壳体内依次且间隔设置有第一壁、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第二壁;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包括通孔;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的所述壳体形成第一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一流体接口连通;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的壳体形成第二腔,所述密封结构位于所述第二腔内;所述第一限位件或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所述通孔与所述针芯匹配;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壁之间的所述壳体形成第三腔,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流体接口连通。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流体接口包括第一液体进口和第一液体出口,所述第一液体进口和所述第一液体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二流体接口包括第二液体进口和第二液体出口,所述第二液体进口和所述第二液体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三腔连通。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流体接口包括第一气体进出口,所述第一气体进出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用于调节所述密封结构远离所述第三腔一侧的气体流量;所述第二流体接口包括第二气体进出口,所述第二气体进出口与所述第三腔连通,用于调节所述密封结构远离所述第一腔一侧的气体流量。
[0009]可选地,电极针还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所述针芯同轴设置且套设在所述密封结构外,用于在所述密封结构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密封。
[0010]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三壁,所述第三壁位于所述第一壁远离所述第一
限位件的一侧;所述电极针还包括隔离环,所述隔离环设置在所述第三壁与第一壁之间,所述隔离环用于套设所述针芯外,所述隔离环的内环面用于与所述针芯的表面滑动接触,以将所述针芯的表面上的灰尘剥离并收集在所述隔离环处。
[0011]可选地,电极针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针管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针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尖部;所述针管的内腔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以形成所述针芯的第二端的移动空间;所述针管为绝缘针管。
[0012]可选地,电极针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针芯的第一端沿径向凸出形成有圆柱状的所述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与所述针芯一体成型。
[0013]可选地,电极针还包括下述至少一项:第一接头,一端与所述第一流体接口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流体调节装置连接;第二接头,一端与所述第二流体接口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流体调节装置连接。
[0014]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装置,包括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针、与所述电极针电连接的脉冲发生装置、以及与所述电极针连接的流体调节装置。
[00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0016]首先,通过针芯第一端设置的密封结构相对两侧的流体压强差,提供驱动密封结构移动的动力,以控制针芯移动,进而控制针芯的第二端与针管远离壳体一端的距离,即放电尺寸的可调,以调整不同的作业范围,从而扩宽了电极针的适用场景。其次,通过对放电尺寸的控制,即调整移动针芯第二端相对于针管的位置,可以防止放电尺寸过大造成的人体肌肉收缩,进而避免或减弱因肌肉收缩造成的电极针移动,以实现消融区域的控制,提高消融效率和消融效果。另外,通过针芯第二端在针管内多次移动,以调节不同大小的放电尺寸,避免了反复插入和拔出人体以调节放电尺寸造成的多次损伤。
[0017]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极针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极针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极针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极针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极针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极针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附图标记及说明:
[0028]1‑
壳体;11
‑
第一壳体本体;12
‑
第二壳体本体;13
‑
第一壁;14
‑
第一限位件;15
‑
第二限位件;16
‑
第二壁;17
‑
第三壁;
[0029]2‑
针芯;21
‑
密封结构;
[0030]3‑
针管;
[0031]4‑
第一流体接口;41
‑
第一液体进口;42
‑
第一液体出口;
[0032]5‑
第二流体接口;51
‑
第二液体进口;52
‑
第二液体出口;
[0033]6‑
密封环;
[0034]7‑
第一接头;71
‑
第一子接头;72
‑
第二子接头;
[0035]8‑
第二接头;81
‑
第三子接头;82
‑
第四子接头;
[0036]9‑
隔离环;
[0037]10
‑
连接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针芯和针管;至少部分所述针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针芯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端形成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与所述壳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流体接口和第二流体接口;所述第一流体接口和所述第二流体接口,分别位于所述密封结构沿所述针芯的轴向的移动范围的两侧,用于通过输入或者输出流体,调节所述密封结构两侧沿所述轴向的流体压强差,驱动所述密封结构带动所述针芯的第二端沿所述轴向相对所述壳体和所述针管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针,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针芯的轴向,所述壳体内依次且间隔设置有第一壁、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第二壁;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包括通孔;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的所述壳体形成第一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一流体接口连通;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的壳体形成第二腔,所述密封结构位于所述第二腔内;所述第一限位件或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所述通孔与所述针芯匹配;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壁之间的所述壳体形成第三腔,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流体接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接口包括第一液体进口和第一液体出口,所述第一液体进口和所述第一液体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二流体接口包括第二液体进口和第二液体出口,所述第二液体进口和所述第二液体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三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接口包括第一气体进出口,所述第一气体进出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用于调节所述密封结构远离所述第三腔一侧的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衷兴华,汪龙,杨克,严韩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维纳安可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