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庚二酸的全生物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085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庚二酸的全生物合成方法,属于生物工程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以敲除了乳酸脱氢酶基因(ldhA)、乙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庚二酸的全生物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庚二酸的全生物合成方法,属于生物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庚二酸(Pimelic acid,Heptanedioic acid),又名蒲桃酸,1,5-戊烷二羧酸,是一种七碳二元羧酸,广泛用于合成润滑油、增塑剂、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等,是化工行业中重要的化学原料和中间体。
[0003]目前工业上生产庚二酸主要依赖于化学方法。通过异戊醇还原,并用钠裂解水杨酸,结晶出庚二酸,收率为43

50%。庚二酸的实验室制备方法还包括以冠醚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催化1,5

戊二醇、三溴化磷、氰化钾合成庚二酸。这些方法工艺繁多,反应时间长,不利于大规模推广。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将目光聚焦到生物合成庚二酸的道路上。目前报道的庚二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大肠杆菌体内的BioC

BioH途径,BioC(转甲基酶)可甲基化丙二酰

酰基载体蛋白(ACP)生成丙二酰甲酯,降低分子极性,从而允许脂肪酸合成酶对后者进行延伸,生成庚二酸衍生物——庚二酰

ACP甲酯;BioH可以水解庚二酰ACP甲酯的末端甲基,恢复极性羧基,阻止脂肪酸合成酶进一步延伸,进而产生庚二酸。另一种则是枯草芽孢杆菌的BioI

BioW途径,有研究指出枯草芽孢杆菌生物素操纵子中bioI

orf2

orf3基因序列与庚二酸的合成密切相关,将强麦芽糖启动子P
glv
连接到bioI

orf2

orf3顺反子上游,整合到枯草芽孢杆菌染色体上,最终可以有效增加庚二酸的产量。上述的两种途径都产生了微量的庚二酸,但对于其合成机理并未进一步阐明。
[0005]自然界中存在着天然的二元羧酸合成/分解代谢途径,其中褐色喜热裂孢菌的3

氧代己二酰辅酶A途径可以高效的利用己二酸,在大肠杆菌中重构该途径,可以利用乙酰

CoA和琥珀酰

CoA为底物使己二酸的产量达到68.0g
·
L
‑1(目前报导的最高值)。同样地,该途径还可利用乙酰

CoA和丙二酰

CoA合成戊二酸,产量达到4.8g
·
L
‑1。究其原因,该途径中的β

酮硫解酶(Tfu_0875)底物谱较宽,可同时催化多种酰基

CoA生成不同的二元羧酸。因此,利用代谢网络极强的可塑性,通过天然代谢途径和合成途径的结合,我们可以以己二酸逆降解途径为基础,设计以低廉、可再生的原料(葡萄糖等)到庚二酸的生物合成新路线,为庚二酸在微生物体内的合成提供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产庚二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分模块过量表达了来自褐色喜热裂孢菌的β

酮硫解酶(Tfu_0875)、3

羟酰基

辅酶A脱氢酶(Tfu_2399)、3

羟基己二酰脱氢酶(Tfu_0067)、5

羧基
‑2‑
戊烯酰辅酶A还原酶(Tfu_1647)和己二酰辅酶A合成酶的基因(Tfu_2576,Tfu_2577),并敲除了基因ldhA、atoB、sucD,实现了将戊二酸高效转化为庚二酸,显著提升了庚二酸的产量。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细胞生产庚二酸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利用基因工程菌发酵生
产庚二酸;所述基因工程菌敲除了乳酸脱氢酶基因、乙酰

CoA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及琥珀酰

CoA合成酶α亚基基因,并分模块过表达编码来自褐色喜热裂孢菌的β

酮硫解酶(Tfu_0875)、3

羟酰基

辅酶A脱氢酶(Tfu_2399)、3

羟基己二酰脱氢酶(Tfu_0067)、5

羧基
‑2‑
戊烯酰辅酶A还原酶(Tfu_1647)和己二酰辅酶A合成酶的基因(Tfu_2576,Tfu_2577,即Tfu_2576

7)。
[000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β

酮硫解酶(Tfu_0875)的NCBI登录号为MH157180;所述3

羟酰基

辅酶A脱氢酶(Tfu_2399)的NCBI登录号为MH157181;所述3

羟基己二酰脱氢酶(Tfu_0067)的NCBI登录号为MH157182;所述5

羧基
‑2‑
戊烯酰辅酶A还原酶(Tfu_1647)的NCBI登录号为MH157183;所述己二酰辅酶A合成酶的基因(Tfu_2576,Tfu_2577,即Tfu_2576

7)的NCBI登录号为MH157194。
[000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利用质粒pRSFDuet

1表达所述β

酮硫解酶和3

羟酰基

辅酶A脱氢酶。
[00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利用质粒pTrc99a表达所述3

羟基己二酰脱氢酶和5

羧基
‑2‑
戊烯酰辅酶A还原酶。
[00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利用质粒pCDFDuet

1表达所述己二酰辅酶A合成酶。
[00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以大肠杆菌为宿主。
[00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以大肠杆菌BL21(DE3)为宿主。
[00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基因工程菌在35~37℃培养12

16小时得到菌液,将菌液按1~5%的体积比接种至至发酵培养基,于35~37℃培养至OD
600
为0.6

0.8时加入终浓度为1~5mM的IPTG并降温至25~30℃诱导培养72小时。
[00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发酵培养基为SOB培养基,所述SOB培养基中含有3~5g
·
L
‑1酵母粉,15~20g
·
L
‑1胰蛋白胨,1~5g
·
L
‑1NaCl,2~3g
·
L
‑1MgCl2·
6H2O,0.1~0.2g
·
L
‑1KCl,1~4g
·
L
‑1葡萄糖,10~50μg
·
mL
‑1硫酸卡那霉素,10~50μg
·
mL
‑1氨苄青霉素,10~50μg
·
mL...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细胞生产庚二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庚二酸;所述基因工程菌敲除了乳酸脱氢酶基因、乙酰

CoA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及琥珀酰

CoA合成酶α亚基基因,并分模块过表达编码来自褐色喜热裂孢菌的β

酮硫解酶、3

羟酰基

辅酶A脱氢酶、3

羟基己二酰脱氢酶、5

羧基
‑2‑
戊烯酰辅酶A还原酶和己二酰辅酶A合成酶的基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质粒pRSFDuet

1表达所述β

酮硫解酶和3

羟酰基

辅酶A脱氢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质粒pTrc99a表达所述3

羟基己二酰脱氢酶和5

羧基
‑2‑
戊烯酰辅酶A还原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质粒pCDFDuet

1表达所述己二酰辅酶A合成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β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禹李国辉鲍青青支睿李顺毛银赵运英周胜虎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