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通过框体(3)将具有荧光面的前面基板(2)、和具有矩阵状电子源(10)的背面基板(1)相对配置,气密密封两个基板(1、2)和框体(3),构成上述荧光面的荧光膜的平均膜密度为2.0g/cm↑[3]~3.4g/cm↑[3]。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的荧光面的高亮度化和长寿命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向在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之间形成的真空中发射电子的。
技术介绍
作为高亮度、高精细俱佳的显示设备,以往广泛使用彩色阴极射线管。但是,随着近年来信息处理装置、电视广播的高画质化,对具有高亮度、高精细特性且轻量、节省空间的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平板显示器,FPD)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作为其典型例子,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装置等已被付诸实用。另外,特别是作为能够实现高亮度化的显示装置,利用从电子源向真空发射电子的自发光式显示装置,例如被称作电子发射式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或电场发射式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以及以低功耗为特征的有机EL显示器等各种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也已经被实用化。 在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中,自发光式平板显示器已知有将电子源配置成阵列状的结构。作为其中之一,已知有利用微小且可集成的冷阴极的上述电子发射式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 另外,在自发光式平板显示器中,在其冷阴极中采用spint型、表面传导型、碳纳米管型、层叠有金属-绝缘体-金属的MIM(Metal-Insulator-Metal)型、层叠有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的MIS(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型、或者金属-绝缘体-半导体-金属型等的薄膜型电子源等。 关于MIM型电子源,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电子源。另外,关于金属-绝缘体-半导体型电子源,已知有非专利文献1披露的MOS型;关于金属-绝缘体-半导体-金属型电子源,已知有非专利文献2等披露的HEED型电子源、非专利文献3等披露的EL型电子源、非专利文献4等披露的多孔硅(porous silicon)型电子源等。 在电子发射型FPD中将背面基板和前面基板相对配置,所述背面基板具有上述电子源,所述前面基板具有荧光体层以及形成用于使从电子源发射的电子轰击该荧光体层的加速电压的阳极。在两个基板之间配置密封框体,通过前面基板、背面基板和密封框体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部的气体被排出。向该显示板组装驱动电路使其工作。 在电子发射式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中具有背面基板,该背面基板包括在第1方向延伸、并列设置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的多条第1布线(例如阴极布线、图像信号布线);覆盖该第1布线而形成的绝缘膜;在该绝缘膜上在上述第2方向延伸、并列设置在上述第1方向的多条第2布线(例如栅极布线、扫描信号布线);以及设置于上述第1布线和上述第2布线的交叉部附近的电子源。该背面基板具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基板,上述布线形成于该基板上。 采用该结构对上述扫描信号布线依次施加扫描信号。另外,在该基板上设置分别将扫描信号布线和图像信号布线与上述电子源连接的连接布线,向电子源提供电流。具有与该背面基板相对的前面基板,所述前面基板在上述相对的内表面上具有多种颜色的荧光体层和阳极。前面基板由最好是玻璃的光透射性材料形成。并且,在两个基板的贴合内周缘夹设密封框体进行密封,将由该背面基板、前面基板和密封框体形成的内部空间做成真空。 电子源如上所述地设置在第1布线和第2布线的交叉部附近,用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控制来自电子源的电子发射量(包括发射的开/关)。发射出的电子用施加给位于前面基板的阳极的高电压进行加速,如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那样,通过向前面基板所具有的荧光体层轰击进行激励,从而以与该荧光体层的发光特性对应的色光进行发色。 各个电子源与对应的荧光体层成对地构成单位像素。通常,用红(R)、绿(G)、蓝(B)3色的单位像素构成1个像素(彩色像素、pixel)。在彩色像素的情况下,单位像素被称为副像素(子像素)。 在上述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中,通常在用背面基板和前面基板之间的上述框体围成的密闭空间内,固定配置多个间隔保持部件(以下称为间隔物),使上述两个基板之间的间隔与上述框体一致地保持预定间隔。该间隔物通常由玻璃或陶瓷等绝缘材料形成的板状体构成,通常,按照多个像素设置于不妨碍像素动作的位置。 另外,密封框体用烧结玻璃(frit glass)等密封材料固定在背面基板和前面基板的内周缘,该固定部被气密密封。由两个基板和框体形成的空间内部的真空度为例如10-5~10-7Torr。 形成于背面基板的第1布线和第2布线贯通到框体和基板的密封区域,在第1布线和第2布线的前端部具有第1布线引出端子和第2布线引出端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657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5397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9713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127772号公报非专利文献1j.Vac.Sci.Techonol.B11(2)p.429-432(1993)非专利文献2high-efficiency-electro-emission device、Jpn.J.Appl.Phys.vol36、pL939非专利文献3Electroluminescence、应用物理第63卷、第6号、592页非专利文献4应用物理第66卷、第5号、437页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结构的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中,对从配置于背面基板侧的电子源发射出的电子束进行加速,来轰击前面基板的荧光体层进行激励,从而用与该荧光体层的发光特性对应的色光进行发色。该发光原理与彩色阴极射线管相同。 而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结构的平面型图像显示器中,上述加速电压在10kV左右以下,这与上述彩色阴极射线管的30kV左右的加速电压相比是其几分之一以下左右。该加速电压的差使电子射线侵入荧光体层的距离变短,而且,有荧光体粒子表面的带电容易增加的倾向,由此带来荧光面的亮度降低和荧光体粒子的寿命降低。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荧光面的亮度降低和荧光体粒子的寿命降低的、高亮度、高可靠性、长寿命的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在相对的基板中的一个配置BM膜、荧光体层和金属敷层,在另一个基板具有配置成阵列状的电子源,在该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中,将上述荧光体层的平均膜密度取为2.0g/cm3~3.4g/cm3。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中组装图像信号驱动电路、扫描信号驱动电路和其它外围电路,构成自发光平板显示装置。 通过对荧光体层进行高密度化,使电子射线的利用率提高,能够从整个荧光体层进行发光,实现荧光面的高亮度化,从而能够得到高亮度、长寿命的平板型显示装置。另外,通过减轻荧光体粒子的带电来防止荧光体粒子的劣化,能够实现荧光面的高亮度化、长寿命化,从而能够得到高亮度、长寿命的平板型显示装置。而且,能够防止由电子射线引起的基板劣化,从而能够得到高亮度、长寿命的平板型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1A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从前面基板侧看去的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侧视图。 图2是沿着图1B的A-A线的示意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B-B线的背面基板的示意剖视图和与该背面基板对应部分的前面基板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放大表示图3的荧光面的一部分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放大表示图4的一部分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表示荧光体层的平均膜密度和亮度比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A、7B、7C、7D是表示荧光体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包括:背面基板,具有在第1方向延伸、在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并列设置的多条第1布线,覆盖上述第1布线形成的绝缘膜,在上述绝缘膜上在上述第2方向延伸、在上述第1方向并列设置的多条第2布线,设置于上述第1布 线和上述第2布线的交叉部附近的、与上述第1布线和上述第2布线连接的电子源;前面基板,与上述背面基板隔开预定间隔地相对配置;黑底膜,配置在上述前面基板的与上述背面基板相对的内表面,具有多个窗部;荧光体层,覆盖上述黑底膜 的上述多个窗部;金属敷层,覆盖上述荧光体层;框体,围绕显示区域夹设在上述背面基板和上述前面基板之间,保持上述预定间隔;以及密封部件,将上述框体的端面与上述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的至少一个气密密封;上述荧光体层的平 均膜密度为2.0g/cm↑[3]~3.4g/cm↑[3]。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1-6 001725/20061.一种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包括背面基板,具有在第1方向延伸、在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并列设置的多条第1布线,覆盖上述第1布线形成的绝缘膜,在上述绝缘膜上在上述第2方向延伸、在上述第1方向并列设置的多条第2布线,设置于上述第1布线和上述第2布线的交叉部附近的、与上述第1布线和上述第2布线连接的电子源;前面基板,与上述背面基板隔开预定间隔地相对配置;黑底膜,配置在上述前面基板的与上述背面基板相对的内表面,具有多个窗部;荧光体层,覆盖上述黑底膜的上述多个窗部;金属敷层,覆盖上述荧光体层;框体,围绕显示区域夹设在上述背面基板和上述前面基板之间,保持上述预定间隔;以及密封部件,将上述框体的端面与上述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的至少一个气密密封;上述荧光体层的平均膜密度为2.0g/cm3~3.4g/cm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荧光体层的荧光体粒子平均粒径为4μm~9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荧光体层的荧光体粒子平均粒径为5μm~8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荧光体层的荧光体粒子平均粒径为6μm~7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荧光体层的厚度为上述荧光体粒子平均粒径的1.8~3.0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荧光体层的厚度为10μm~20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图像显示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条利雄,林信安,高桥胜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