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助推转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0817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力助推转子结构,包括基座,基座上固定安装有内筒,位于内筒外侧的基座上轴向堆叠安装有多个基本转筒,基本转筒同心套设于内筒外部;位于相邻基本转筒之间的内筒周向外部安装有隔板,单个基本转筒各自相对于相接触的隔板独立转动;最上方的基本转筒顶部设置有相同的隔板,该隔板上方转动安装有顶部转筒;内筒容纳于基本转筒和顶部转筒内部;顶部转筒顶端设置有端板,端板底面与顶部转筒筒体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子通过模块化方式构建,能够配置大直径的端板,能够灵活调整整体高度,在遇到不同高度风速变化时适应性好,有效增加了转子产生的升、阻力,减小转子转动扭矩,大大提高了转子旋转的气动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助推转子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装备
,尤其是一种风力助推转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助推等创新节能技术逐渐得到了船东和船舶设计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风力助推转子,发展十分迅猛。
[0003]风力助推转子工作的原理是马格纳斯效应(Magnus效应),即旋转的圆柱体在来流作用下,将会受到垂直于运动方向的侧向力作用。加装风力助推转子的船舶在横风或斜风状态下,通过调整转子的旋转方向可使船舶产生前进方向上的推力,从而达到助推效果。相比风筝、风帆等风力助推技术,风力助推转子对风速和风向的适应性强,体积和受风面积相对较小,更安全也更有利于船舶布置。此外,风力助推转子和水动力节能、替代燃料等节能减排手段可叠加使用,不仅节能还可减排,有利于船舶降低EEDI。
[0004]现有技术中,风力助推转子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制造成本高,并且由于其较为庞大的外形结构,其运输和装配极为不便,调度灵活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风力助推转子结构,从而通过模块化的构建方式,灵活调整整体高度,灵活配置大直径端板,从而灵活调节转子长径比,大大提升了助推转子的调度、使用灵活性。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风力助推转子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固定安装有内筒,位于内筒外侧的基座上轴向堆叠安装有多个基本转筒,基本转筒同心套设于内筒外部;位于相邻基本转筒之间的内筒周向外部安装有隔板,单个基本转筒各自相对于相接触的隔板独立转动;最上方的基本转筒顶部设置有相同的隔板,该隔板上方转动安装有顶部转筒;所述内筒容纳于基本转筒和顶部转筒内部;所述顶部转筒顶端设置有端板,端板底面与顶部转筒筒体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衔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9]所述顶部转筒顶端设置有桁架结构,桁架结构顶部与端板底面固连;所述桁架结构侧面沿着圆周方向设置为内凹的弧形结构,在桁架结构侧面进行蒙皮,从而在端板与顶部转筒之间构成过渡的圆弧结构。
[0010]所述端板的直径大于顶部转筒筒体直径的2倍。
[0011]所述顶部转筒筒体部分直径与基本转筒筒体直径一致,顶部转筒筒体高度小于基本转筒筒体高度。
[0012]所述顶部转筒和单个基本转筒各自由独立的转动驱动机构带动转动,转动驱动机构布置于顶部转筒或基本转筒内侧面的下部。
[0013]所述转动驱动机构的结构为:包括安装于隔板或是基座上的电机,电机沿着圆周
方向均匀布置有多个,单个电机输出端均安装有摩擦轮,摩擦轮轴向与转子轴向平行,摩擦轮外壁面与顶部转筒或是基本转筒内壁面贴紧。
[0014]单个基本转筒上下两端头、以及顶部转筒底端均设置有供其转动导向的导向机构,导向机构位于对应隔板的圆周边缘处或者是基座顶面。
[0015]位于隔板边缘处的导向机构的结构为:包括同心设置、固接于隔板圆周边缘的导向环,导向环的截面为H型结构,导向环顶面中部和底面中部分别构成内凹的导向槽,基本转筒及顶部转筒端部伸至对应的导向槽内;单个导向槽相对的侧壁上还嵌装有滚珠;位于基座顶面的导向机构中,其导向环的截面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
[0016]单个基本转筒外壁面上均设置有轴向贯通的沟槽,沟槽沿着基本转筒外壁面的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
[0017]所述沟槽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沟槽的开口端为等腰梯形结构较短的边。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巧妙优化,通过对转子进行模块化的构建方式,不仅能够灵活调整整体高度,还能够配置大直径的端板,灵活调节转子长径比,大大提升了助推转子的调度、使用灵活性;在遇到不同高度风速变化时适应性好,有效增加了转子产生的升、阻力,减小转子转动扭矩,大大提高了转子旋转的气动效率。
[0020]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
[0021]端板与顶部转筒之间通过桁架结构实现圆弧过渡的衔接,有效优化了端板与转筒交接位置处角涡耗能的情况,不仅抑制端板与筒体交接处涡流的生成,使风力助推转子的气动力更为稳定,也能减少了涡流所消耗的能量;另一方面,大直径端板的布置,能够有效增加转子升力与阻力,并且直径越大升、阻力越明显,从而对推动船舶前进提供可靠的辅助动力;
[0022]通过模块化的构建,极大地避免了转子整体构建所带来的加工难度和成本增加,并且模块化的构建,极大地提升了转子使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3为图2中沿B

B方向的剖视图。
[0026]图4为图2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基本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1、基座;2、基本转筒;3、内筒;4、转动驱动机构;5、顶部转筒;6、隔板;7、导向机构;8、桁架结构;9、端板;
[0029]21、沟槽;41、电机;42、摩擦轮;61、加强筋;71、导向环;72、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风力助推转子结构,包括基座1,基座1上固定安装有内筒3,位于内筒3外侧的基座1上轴向堆叠安装有多个基本转筒2,基本转筒2同心套设
于内筒3外部;位于相邻基本转筒2之间的内筒3周向外部安装有隔板6,单个基本转筒2各自相对于相接触的隔板6独立转动;最上方的基本转筒2顶部设置有相同的隔板6,该隔板6上方转动安装有顶部转筒5;内筒3容纳于基本转筒2和顶部转筒5内部;顶部转筒5顶端设置有端板9,端板9底面与顶部转筒5筒体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衔接;由基本转筒2和顶部转筒5共同构成助推转子的转筒。
[0032]通过对转子进行模块化的构建方式,不仅能够灵活调整整体高度,还能够配置大直径的端板9,灵活调节转子长径比;在遇到不同高度风速变化时适应性好,有效增加了转子产生的升、阻力,减小转子转动扭矩,大大提高了转子旋转的气动效率。
[0033]顶部转筒5顶端设置有桁架结构8,桁架结构8顶部与端板9底面固连,桁架结构8为端板9提供足够稳定的支撑;桁架结构8侧面沿着圆周方向设置为内凹的弧形结构,在桁架结构8侧面进行蒙皮,从而在端板9与顶部转筒5之间构成过渡的圆弧结构;端板9与顶部转筒5之间通过桁架结构8实现圆弧过渡的衔接,有效优化了端板9与转筒交接位置处角涡耗能的情况,不仅抑制端板9与筒体交接处涡流的生成,使风力助推转子的气动力更为稳定,也能减少了涡流所消耗的能量。
[0034]端板9与顶部转筒5之间圆弧结构的半径小于转筒直径的0.75倍。
[0035]端板9的直径大于顶部转筒5筒体直径的2倍;大直径端板9的布置,能够有效增加转子升力与阻力,并且直径越大升、阻力越明显,从而对推动船舶前进提供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助推转子结构,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固定安装有内筒(3),位于内筒(3)外侧的基座(1)上轴向堆叠安装有多个基本转筒(2),基本转筒(2)同心套设于内筒(3)外部;位于相邻基本转筒(2)之间的内筒(3)周向外部安装有隔板(6),单个基本转筒(2)各自相对于相接触的隔板(6)独立转动;最上方的基本转筒(2)顶部设置有相同的隔板(6),该隔板(6)上方转动安装有顶部转筒(5);所述内筒(3)容纳于基本转筒(2)和顶部转筒(5)内部;所述顶部转筒(5)顶端设置有端板(9),端板(9)底面与顶部转筒(5)筒体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衔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助推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转筒(5)顶端设置有桁架结构(8),桁架结构(8)顶部与端板(9)底面固连;所述桁架结构(8)侧面沿着圆周方向设置为内凹的弧形结构,在桁架结构(8)侧面进行蒙皮,从而在端板(9)与顶部转筒(5)之间构成过渡的圆弧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助推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9)的直径大于顶部转筒(5)筒体直径的2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助推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转筒(5)筒体部分直径与基本转筒(2)筒体直径一致,顶部转筒(5)筒体高度小于基本转筒(2)筒体高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助推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转筒(5)和单个基本转筒(2)各自由独立的转动驱动机构(4)带动转动,转动驱动机构(4)布置于顶部转筒(5)或基本转筒(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世良刘希洋胡江平王艳霞孙文愈赵传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