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除颤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064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式除颤电极,包括压力发生器、压力传导装置、限位壳和治疗电极;压力发生器为气体发生装置,压力传导装置用于传递压力发生器中的气体,压力传导装置与压力袋入口连接;治疗电极位于限位壳内部,且低于限位壳外表面;压力袋位于限位壳内表面和治疗电极之间;限位壳包括可形变的限位倒扣,治疗电极的位置低于限位倒扣,且限位倒扣边缘位于治疗电极运动方向的投影面内;实施除颤时,压力气体将压力袋充满挤压治疗电极,限位倒扣边缘完全离开治疗电极运动方向的投影面,将治疗电极挤出并贴敷在皮肤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导电媒介,降低生产使用成本;避免导电媒介带来的保质期、皮肤过敏、使用后残余的导电媒介难以清除等问题,系统可靠性明显提高。系统可靠性明显提高。系统可靠性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式除颤电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干式除颤电极。

技术介绍

[0002]穿戴式自动体外除颤器(WCD)可有效用于临床短期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的风险预防和室颤治疗,具有穿戴简单方便、使用周期灵活、可重复使用及除颤效果可靠等优点。WCD设备具有监测及除颤功能,保证了有潜在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能让医护更好地随访患者,必要时提供救援支持。
[0003]在专利CN209333020U中,描述了一种电极系统,该电极系统利用流体泵产生压力,将凝胶部署容器里的导电凝胶释放到受测者身体上。
[0004]在专利CN212631456U中,描述了一种除颤用喷射装置,在电磁阀门的控制下,第二容纳结构里的液态压缩气体把第一容纳结构内设置的柔性导电部件挤出。
[0005]以上两个专利均通过部署导电媒介的方式,在患者身体与WCD设备之间形成导电路径,但通过喷涂媒介的手段存在以下问题:产品设计复杂,整体造价高;内置的导电媒介需要注意其保质期问题;导电媒介与人体皮肤接触易造成患者皮肤性过敏;使用过后难以将残留的导电媒介清除。
[0006]故,设计一种干式除颤电极以有效解决导电媒介带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式除颤电极。
[0008]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干式除颤电极,包括压力发生器、压力传导装置、限位壳和治疗电极;r/>[0010]压力发生器为气体发生装置,压力传导装置用于传递压力发生器中的气体,压力传导装置与压力袋入口连接;
[0011]治疗电极位于限位壳内部,且低于限位壳外表面;压力袋位于限位壳内表面和治疗电极之间;
[0012]限位壳包括可形变的限位倒扣,治疗电极的位置低于限位倒扣,且限位倒扣边缘位于治疗电极运动方向的投影面内;
[0013]实施除颤时,压力气体将压力袋充满,将会挤压治疗电极,限位倒扣边缘完全离开治疗电极运动方向的投影面,进而将治疗电极挤出并贴敷在皮肤上。
[0014]进一步地,治疗电极包含粘贴在一起的推板和柔性极片;
[0015]压力袋位于限位壳内表面和推板之间,柔性极片朝向外侧,且低于限位壳外表面。
[0016]进一步地,压力袋以预压缩折叠结构存放于限位壳内表面侧。
[0017]进一步地,压力发生器包括压力存储器、压力触发器;压力传导装置包括压力导管、安全阀、分压器;
[0018]压力存储器和压力触发器连接,同时压力触发器又与压力导管一端连通,压力导
管上先后串联安装有安全阀和分压器,压力导管另一端与压力袋入口连接。
[0019]进一步地,压力存储器与压力触发器之间使用可拆卸式密封结构连接。
[0020]进一步地,分压器使得气体压力被平均的分配至各治疗电极对应的压力袋内。
[0021]进一步地,治疗电极部署在约束服上,约束服设有约束袋用于容纳治疗电极;压力存储器、压力触发器、安全阀、分压器中的一个或多个部署在约束服上;
[0022]治疗电极上连接有传输线缆;压力导管和传输线缆蜿蜒部署在约束服上;约束服上还部署有治疗主机、集线器、耦合器。
[0023]进一步地,压力发生器为压力泵,压力传导装置为连通器;
[0024]压力泵固定于限位壳的外表面,并通过连通器与压力袋入口相连;实施除颤时,压力泵压缩空气,通过连通器注入压力袋中。
[0025]进一步地,连通器的两个端口处装有密封圈。
[0026]进一步地,治疗电极部署在约束服上,约束服设有约束袋用于容纳治疗电极;
[0027]治疗电极上连接有传输线缆;传输线缆蜿蜒部署在约束服上;约束服上还部署有治疗主机、集线器、耦合器。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无需导电媒介,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避免了导电媒介带来的保质期、皮肤过敏、使用后残余的导电媒介难以清除等问题,使系统的可靠性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实施例1总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实施例1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实施例2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实施例1布局示意图;
[0033]图5为实施例2布局示意图。
[0034]其中,压力存储器1

1;压力触发器1

2;压力导管2

1;安全阀2

2;分压器2

3;压力袋2

4;压力袋入口2
‑4‑
1;限位壳3;限位倒扣3

1;推板4

1;柔性极片4

2;传输线缆4

3;压力泵5;密封圈6;连通器7;约束服8;约束袋8

1;治疗主机9

1;集线器9

2;耦合器9

3。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36]如图1和2和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干式除颤电极由压力发生器、压力传导装置、限位壳3和治疗电极4组成。
[0037]压力发生器是一种电触发式气体发生装置,为设备提供动力源。
[0038]压力传导装置用于传递压力发生器中的气体。压力传导装置与压力袋入口2
‑4‑
1紧密连接。
[0039]限位壳3包含可形变的限位倒扣3

1,用于限制治疗电极的位移。
[0040]治疗电极4包含推板4

1和柔性极片4

2。柔性极片4

2用于传递除颤电流。推板4

1一侧和柔性极片4

2粘贴以构成治疗电极,治疗电极上连接有传输线缆4

3。
[0041]治疗电极4位于限位壳3内部,且低于限位壳3表面。其中,压力袋2

4位于限位壳3内表面和推板4

1之间,压力袋的一侧与限位壳内壁接触,另一侧与推板的一侧接触,可形变的限位倒扣3

1限制治疗电极4的位移。
[0042]如图4和5所示,治疗电极4与治疗主机9

1之间以传输线缆4

3连接,多个治疗电极引出的传输线缆4

3通过集线器9

2整合,在传输线缆的治疗主机端设置耦合器9

3,耦合器与治疗主机具有可拆除的装配关系,当治疗电极使用后可以直接更换。
[0043]实施除颤时,压力气体将压力袋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式除颤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发生器、压力传导装置、限位壳(3)和治疗电极(4);压力发生器为气体发生装置,压力传导装置用于传递压力发生器中的气体,压力传导装置与压力袋入口(2
‑4‑
1)连接;治疗电极(4)位于限位壳(3)内部,且低于限位壳(3)外表面;压力袋(2

4)位于限位壳(3)内表面和治疗电极(4)之间;限位壳(3)包括可形变的限位倒扣(3

1),治疗电极(4)的位置低于限位倒扣(3

1),且限位倒扣(3

1)边缘位于治疗电极运动方向的投影面内;实施除颤时,压力气体将压力袋(2

4)充满,将会挤压治疗电极,限位倒扣(3

1)边缘完全离开治疗电极运动方向的投影面,进而将治疗电极挤出并贴敷在皮肤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除颤电极,其特征在于,治疗电极(4)包含粘贴在一起的推板(4

1)和柔性极片(4

2);压力袋(2

4)位于限位壳(3)内表面和推板(4

1)之间,柔性极片(4

2)朝向外侧,且低于限位壳(3)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除颤电极,其特征在于,压力袋(2

4)以预压缩折叠结构存放于限位壳(3)内表面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除颤电极,其特征在于,压力发生器包括压力存储器(1

1)、压力触发器(1

2);压力传导装置包括压力导管(2

1)、安全阀(2

2)、分压器(2

3);压力存储器(1

1)和压力触发器(1

2)连接,同时压力触发器(1

2)又与压力导管(2

1)一端连通,压力导管(2

1)上先后串联安装有安全阀(2

2)和分压器(2

3),压力导管(2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成孟
申请(专利权)人:久心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