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063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包括通风管道、控制器、压差传感器、驱动电机和转动杆,所述通风管道的顶部与控制器的底部活动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控制器抗干扰性强、响应快、通用性强,采用了无模式自适应算法对管道送风排风风量进行自动化地控制,无模式自适应算法通过对受控系统输入输出数据进行计算并产生合理的系统驱动量,使得系统输出值趋近于目标值。基于无模型自适应算法的控制器具有不依赖于模型易于实现、在线自适应、控制过程平稳且效果良好的优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现场中的一个实验室的通风管道调试完成后,可将参数应用到所有相同环境的实验室通风管道的控制器上,减少了工程人员的工作负担。程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室控制器
,具体为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用于实现实验室送排风阀门的变风量自动控制,从外部接收0~10V的直流电压信号后,转换成目标风量,由算法通过执行器对通风管道的阀门开度进行控制,从而达到目标风量。
[0003]现有技术中,采用PID算法实现自动化控制,PID算法流程为通过接收外部控制器发送过来的风量信号(0

10V电压信号转换为风量值),作为目标值,进行PID计算后,控制通风管道的阀门开度调整总风量使得流过管道的风量达到所需要的风量。
[0004]但是在现有技术中,PID自动控制算法具有依赖于特定模型的特点,即在一个实验室通风管道环境下调试可用的参数无法适用于另一个实验室环境中,这样的特点导致需要对每一个通风管道都需要进行参数的调试,大大增加了工程人员的工作量,并降低了实验室环境的一致性。
[0005]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在一个实验室通风管道环境下调试可用的参数无法适用于另一个实验室环境中,这样的特点导致需要对每一个通风管道都需要进行参数的调试,大大增加了工程人员的工作量,并降低了实验室环境的一致性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包括通风管道、控制器、压差传感器、驱动电机和转动杆,所述通风管道的顶部与控制器的底部活动安装,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底部与压差传感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通风管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与驱动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与转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阀门,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体、弧形盖板、风机和提杆,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两端对称开设有若干个散热槽,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防护壳,所述控制器本体的顶部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与风机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入风管,所述通风管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出风管。
[0009]优选的,所述压差传感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顶部与控制器本体的一侧活动安装。
[0010]优选的,所述控制器本体的顶部与提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底部
与弧形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盖板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螺栓。
[0011]优选的,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前侧对称活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流显示器。
[0012]优选的,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后侧底端固定连接有接口,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后侧一端开设有连接孔。
[0013]优选的,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八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
[0014]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开始,初始化参数。
[0016]S2、测量k时刻的输出变量实际值,即控制的通风管道压差传感器的压差后转换为风量值。
[0017]S3、接收从外部控制器传递过来的风量信号,并转换为风量值。
[0018]S4、与输出目标值比较,更新k时刻输入变量偏差。
[0019]S5、计算并更新k

1时刻输入变量,即管道的风量值,及其变化量和伪偏导数。
[0020]S6、根据伪偏导数辨识算法估计第k时刻的伪偏导数。
[0021]S7、根据控制律算法计算控制系统驱动量,即对通风管道的阀门进行控制,k时刻结束。
[0022]优选的,根据步骤S1

S7循环计算,使得控制器动态地控制系统输出值趋近于目标值。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无模式自适应算法对实验室管道送风排风风量进行自动化地控制,无模式自适应算法通过对受控系统输入输出数据进行计算并产生合理的系统驱动量,使得系统输出值趋近于目标值;
[0025]2、本专利技术基于无模型自适应算法的控制器具有不依赖于模型易于实现、在线自适应、控制过程平稳且效果良好的优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0026]3、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器抗干扰性强、响应快、通用性强,不需要针对某一过程进行控制器参数进行调整。
[0027]4、本专利技术在对现场中的一个实验室的通风管道调试完成后,可将参数应用到所有相同环境的实验室通风管道的控制器上,减少了工程人员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的立体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的部分剖视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的结构示
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流程图。
[0034]图中:
[0035]1、通风管道;2、出风管;3、入风管;4、控制器;5、连接线;6、压差传感器;7、固定板;8、驱动电机;9、转动杆;10、阀门;41、控制器本体;42、连接杆;43、提杆;44、风机;45、显示屏;46、调节杆;47、弧形盖板;48、电流显示器;49、接口;50、螺栓;51、连接孔;52、防护壳; 53、散热槽;54、固定块;55、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实施例1
[0038]参照图1

5所示: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包括通风管道1、控制器4、压差传感器6、驱动电机8和转动杆9,通风管道1的顶部与控制器4的底部活动安装,通风管道1的一端底部与压差传感器6的顶部固定连接,通风管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 7的顶部与驱动电机8的底部固定连接,驱动电机8的底部与转动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转动杆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包括通风管道(1)、控制器(4)、压差传感器(6)、驱动电机(8)和转动杆(9),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1)的顶部与控制器(4)的底部活动安装,所述通风管道(1)的一端底部与压差传感器(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通风管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的顶部与驱动电机(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8)的底部与转动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阀门(10),所述控制器(4)包括控制器本体(41)、弧形盖板(47)、风机(44)和提杆(43),所述控制器本体(41)的两端对称开设有若干个散热槽(53),所述控制器本体(41)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防护壳(52),所述控制器本体(41)的顶部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2),所述连接杆(42)的底部与风机(44)的顶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入风管(3),所述通风管道(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出风管(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传感器(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线(5),所述连接线(5)的顶部与控制器本体(41)的一侧活动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本体(41)的顶部与提杆(4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本体(41)的底部与弧形盖板(4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盖板(47)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螺栓(5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海龙冯国建彭凌捷程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物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