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江砂卵石地层明挖拱形隧道逆作快速安全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058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江砂卵石地层明挖拱形隧道逆作快速安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放坡开挖出隧道主体结构的空间后,于隧道边墙的设计位置与边坡之间采用片石混凝土回填至隧道边墙顶部形成重力式挡土墙,然后再进行仰拱垫层及防水施工、仰拱施工、拱腰及拱顶施工、隧道主体结构养护及防水施工和挡土墙上部土体回填。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方法不仅保证了临江砂卵石地层中大断面拱形隧道的施工质量,而且提升了施工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江砂卵石地层明挖拱形隧道逆作快速安全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临江砂卵石地层明挖拱形隧道逆作快速安全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大断面明挖拱形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过程普遍采用顺作的方法,即先开挖边坡,防护完成后,施工仰拱,接着进行隧道拱腰及拱顶施工形成主体结构,防水完成后在对仰拱两侧进行回填片石混凝土,最后进行隧道拱腰及拱顶回填土的施工顺序。在施工完仰拱后,需要分别对仰拱外部和内部进行硬化平整处理用于架设外部模板台车及内部模板台车,之后利用模板台车完成拱腰及拱顶部分钢筋的绑扎和混凝土的浇筑,当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需要对隧道仰拱外部进行回填施工用于稳定隧道结构,最后进行土体回填。
[0003]在上述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放坡开挖出隧道主体结构的空间,更要预留架设外模台车的空间,从而导致开挖量大,且开挖后在对隧道仰拱外侧进行处理时,不可避免的会打破隧道临时边坡的受力平衡状态,进而对边坡造成扰动,甚至引发滑塌,而这种情况在砂卵石地层更为突出。此外,在隧道主体结构进行施工前需要对模板台车底部的地面进行处理,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施工防水,再进行回填,反复处理工序复杂;在隧道主体结构的拱腰及顶部的施工过程中依赖内外模板台车,而目前的内外模板台车虽然可一体化施工,但台车重量可达200T且一次性投入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虽然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大断面拱形隧道的施工方法,但是其施工工序复杂,施工效率较低,且施工质量较难控制,尤其是不能较好适应临江砂卵石地层的施工;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临江砂卵石地层明挖拱形隧道逆作快速安全施工方法,其采用逆作施工,通过合理调整优化工序,将过去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回填的片石混凝土调整为首道工序,而后在此基础之上对后续工序进行优化,并采用一体化模板台车进行施工,不仅保证了临江砂卵石地层中大断面拱形隧道的施工质量,而且提升了施工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临江砂卵石地层明挖拱形隧道逆作快速安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放坡开挖出隧道主体结构的空间后,于隧道边墙的设计位置与边坡之间采用片石混凝土回填至隧道边墙顶部(即隧道边墙与拱圈交接处)形成重力式挡土墙,然后再进行仰拱垫层及防水施工、仰拱施工、拱腰及拱顶施工、隧道主体结构养护及防水施工和挡土墙上部土体回填。
[0007]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土方开挖
[0009]S2、挡土墙施工
[0010]在放坡开挖出隧道主体结构的空间后,于隧道边墙的设计位置与边坡之间采用片石混凝土回填至隧道边墙顶部形成重力式挡土墙;
[0011]S3、仰拱垫层及防水施工
[0012]S4、仰拱施工
[0013]在重力式挡土墙内侧施工仰拱,在仰拱上采用片石混凝土浇筑形成回填路面;
[0014]S5、拱腰及拱顶施工
[0015]将钢筋台车和内模板台车架设至回填路面上,将外模板台车架设至重力式挡土墙上;将钢筋台车移动至当前施工段,利用钢筋台车进行拱圈钢筋绑扎;待当前施工段的拱圈钢筋绑扎完毕后,将钢筋台车从当前施工段移动至下一施工段继续进行拱圈钢筋绑扎,同时移动内模板台车和外模板台车至当前施工段,使移动内模板台车与外模板台车配合形成浇筑隧道主体结构的模板体系,之后浇筑混凝土完成当前施工段隧道主体结构的施工;待当前施工段隧道主体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依次循环移动钢筋台车,外模板台车和内模板台车进行施工,直至全段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完毕;
[0016]S6、隧道主体结构养护及防水施工
[0017]S7、挡土墙上部土体回填。
[0018]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重力式挡土墙的底部设置有凸榫,用于增加重力式挡土墙的抗滑力。
[0019]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采用C25混凝土浇筑仰拱垫层,浇筑厚度为120~180mm;采用1.2~2.0mm厚强力交叉叠压膜高分子自粘防水板和无纺布作为防水层;采用厚度为30~60mm的C20细石混凝土作为防水保护层。
[0020]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中,所述外模板台车包括托架总成,门架总成,千斤顶,通过所述托架总成和所述千斤顶与所述门架总成连接的外模板总成,设置于门架总成底部的行走系统。
[0021]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外模板台车通过行走系统在重力式挡土墙的顶面上行走。
[0022]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内模板台车在移位前通过收缩所述千斤顶使所述内模板总成脱离隧道主体结构,通过所述行走系统移位至下一施工段时顶升所述千斤固定所述内模板总成。
[0023]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外模板总成上设置有用于浇灌混凝土的工作窗。
[0024]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钢筋台车包括门架总成,行走系统。
[0025]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内模台车包括托架总成,门架总成,千斤顶,通过所述托架总成和所述千斤顶与所述门架总成连接的内模板总成,设置于门架总成底部的行走系统。
[0026]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内模板台车通过行走系统在所述回填路面的顶面上行走。
[0027]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内模板台车在移位前通过收缩所述千斤顶使所述内模板总成脱离隧道主体结构,通过所述行走系统移位至下一施工段时顶升所述千斤顶固定所述内模板总成。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9]1)本专利技术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各工序的优化调整,采用逆作的施工方式,首先进行片石混凝土回填施工,方便了内外模板台车的架设及移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了隧道的施工效率。
[0030]2)通常在砂卵石地层中施工时,由于地层不稳定的性质,在开挖后易引发滑移等问题,而本专利技术首先进行回填施工形成重力式挡土墙,有效保证隧道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同时挡土墙的存在有效阻隔了地下水,解决隧道主体结构防排水问题。
[0031]3)本专利技术首先进行重力式挡土墙施工,避免了在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回填片石混凝土对隧道主体结构、防水层造成扰动和破坏。
[0032]4)本专利技术因挡土墙的存在,且仰拱紧靠挡土墙施工,不仅提高了仰拱的施工质量也保证了了施工的效率;同时外模板台车可直接在挡土墙的顶面架设行走,不需要对仰拱外部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减少了施工工序。
[0033]5)本专利技术挡土墙的高度在边墙顶高度处,外模板总成从边墙顶部之上架设,与传统台车从仰拱顶部架设模板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外模板台车高度更低,重量更小,工作面更大,不仅方便了模板总成的架设而且增强了外模板台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重力式挡土墙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外模板台车的布置示意图;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外模板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钢筋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江砂卵石地层明挖拱形隧道逆作快速安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放坡开挖出隧道主体结构的空间后,于隧道的设计位置与边坡之间采用片石混凝土回填至隧道边墙顶部形成重力式挡土墙,然后再进行仰拱垫层及防水施工、仰拱施工、拱腰及拱顶施工、隧道主体结构养护及防水施工和挡土墙上部土体回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江砂卵石地层明挖拱形隧道逆作快速安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土方开挖S2、挡土墙施工在放坡开挖出隧道主体结构的空间后,于隧道的设计位置与边坡之间采用片石混凝土回填至隧道边墙顶部形成重力式挡土墙(1);S3、仰拱垫层及防水施工S4、仰拱施工在重力式挡土墙(1)内侧施工仰拱(3),在仰拱(3)上采用片石混凝土浇筑形成回填路面(4);S5、拱腰及拱顶施工将钢筋台车(6)和内模板台车(7)架设至回填路面(4)上,将外模板台车(5)架设至重力式挡土墙(1)上;将钢筋台车(6)移动至当前施工段,利用钢筋台车(6)进行拱圈钢筋绑扎;待当前施工段的拱圈钢筋绑扎完毕后,将钢筋台车(6)从当前施工段移动至下一施工段继续进行拱圈钢筋绑扎,同时移动内模板台车(7)和外模板台车(5)至当前施工段,使移动内模板台车(7)与外模板台车(5)配合形成浇筑隧道主体结构的模板体系,之后浇筑混凝土完成当前施工段隧道主体结构的施工;待当前施工段隧道主体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依次循环移动钢筋台车(6),外模板台车(5)和内模板台车(7)进行施工,直至全段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完毕;S6、隧道主体结构养护及防水施工S7、挡土墙上部土体回填。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临江砂卵石地层明挖拱形隧道逆作快速安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式挡土墙(1)的底部设置有凸榫。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临江砂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可云张红卫郭弘宇刘维正谭搏肖彬戴晓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