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球面光学元件的抛光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053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球面光学元件的抛光方法和装置,涉及光学元件抛光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筒,安装筒的顶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丝杆、第二螺纹套、齿杆、转轴以及齿块,在抛光过程中,操控面板控制第二伺服电机规律性正反旋转,以此使得第二丝杆规律性正反旋转,从而使得第二螺纹套往复性左右移动,进而带动齿杆往复性移动,齿杆与齿块啮合,因此在转轴的作用下,固定槽则左右摆动,固定槽左右摆动使得元件做弧形摆动,因此使得打磨件可充分的与元件接触,提高了元件的抛光效果,满足了光学元件抛光装置使用的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球面光学元件的抛光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元件抛光
,具体为一种非球面光学元件的抛光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非球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国防军工、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对于提高光学系统整体性能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003]现有的抛光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对元件进行固定,使得元件固定较为麻烦,影响抛光效率,其次,抛光时会产生粉尘,粉尘飞溅造成作业人员眯眼,降低了装置使用的效率,其次由于抛光产生大量的粉尘,容易使产生的粉尘堆积造成元件的抛光面不光滑,其次,现有的抛光装置角度,不便于调节,不能满足抛光装置使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球面光学元件的抛光方法和装置,以解决不便固定、粉尘不便清理以及角度不便调节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球面光学元件的抛光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0006]步骤一:将需抛光的非球面镜片元件放置在吸盘上,使得吸盘与元件紧密接触,然后启动充吸气泵,通过对吸盘抽气后,使得元件紧密的吸附在吸盘上;
[0007]步骤二:完成步骤一后工作人员启动第一伺服电机,进而使得打磨件向下运动并与元件的顶部接触,然后开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打磨件对元件的顶部进行抛光,打磨件的转速为2500~3000转/分种;
[0008]步骤三:通过控制器对第二伺服电机进行操控,第二伺服电机规律性正反旋转,以此使得齿杆规律性左右移动,进而使得固定槽左右摆动,固定槽左右摆动后可使得打磨件与镜片接触更加充分,提高了打磨效果;
[0009]步骤四:抛光产生灰尘时,充吸气泵将打磨时的灰尘抽入集尘屉内;
[0010]步骤五:抛光完毕后,操控充吸气泵反向工作,充吸气泵对吸盘进行鼓气,以此使得元件与吸盘脱离;
[0011]步骤六:完成步骤五后,工作人员启动电动推杆推动活动架向上运动,以此使得元件推出固定槽,工作人员将元件取走,即完成非球面光学元件的抛光。
[0012]一种非球面光学元件的抛光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顶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的一侧通过固定架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打磨件,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通过转轴安装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底部设置有齿块,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下方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螺纹套,所述
第二螺纹套的顶部固定有齿杆,所述固定槽的内部下方安装有充吸气泵,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内部下方通过电动推杆连接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顶部中间安装有吸盘,所述充吸气泵的进气口连接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外表面通过连接管与吸盘相连通,所述装置主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集尘屉,所述充吸气泵的出气端通过气管与固定框相连通,所述气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单向阀。
[0013]进一步的,所述集尘屉的外表面固定有把手,且所述集尘屉通过把手与固定框拆卸设置。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手将集尘屉抽取出能够便于将内部灰尘进行清理。
[0015]进一步的,所述吸盘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所述吸盘等距排列。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组吸盘能够使得元件吸附的更加牢固。
[001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的底部呈弧形,且所述齿杆与齿块相啮合。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杆移动时能够与齿块啮合运动,进而使得固定槽能够摆动。
[001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筒的一侧安装有操控面板,且所述操控面板与充吸气泵、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电动推杆和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操控面板能够对充吸气泵、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电动推杆和驱动电机进行操控。
[00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充吸气泵、抽气管、连接管、吸盘、气管和集尘屉,在对光学元件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将光学元件放置在吸盘上,然后工作人员启动充吸气泵,充吸气泵通过连接管对吸盘进行抽气,进而使得吸盘能够将光学元件进行固定,操作方便,并且在抛光产生粉尘时,粉尘通过抽气管和气管输入进集尘屉内,这样则达到了即可对镜片固定,又可对粉尘进行收集的目的,避免粉尘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率;
[0023]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单向阀、电动推杆以及活动架,在取出元件时,充吸气泵反向工作,充吸气泵对吸盘内鼓气,在单向阀作用下,能够避免粉尘回流,吸盘鼓气后则不对元件进行吸附,电动推杆推动活动架上升,进而使得元件被推出固定槽,方便工作人员将元件取走,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4]3、本专利技术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丝杆、第二螺纹套、齿杆、转轴以及齿块,在抛光过程中,操控面板控制第二伺服电机规律性正反旋转,以此使得第二丝杆规律性正反旋转,从而使得第二螺纹套往复性左右移动,进而带动齿杆往复性移动,齿杆与齿块啮合,因此在转轴的作用下,固定槽则左右摆动,固定槽左右摆动使得元件做弧形摆动,因此使得打磨件可充分的与元件接触,提高了元件的抛光效果,满足了光学元件抛光装置使用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槽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吸盘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集尘屉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装置主体;2、安装筒;3、第一伺服电机;4、第一丝杆;5、第一螺纹套;6、固定架;7、驱动电机;8、打磨件;9、转轴;10、固定槽;11、充吸气泵;12、气管;13、固定框;14、第二伺服电机;15、第二丝杆;16、第二螺纹套;17、齿杆;18、密封板;19、活动架;20、吸盘;21、电动推杆;22、齿块;23、连接管;24、集尘屉;25、把手;26、单向阀;27、抽气管;28、操控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2]一种非球面光学元件的抛光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0033]步骤一:将需抛光的非球面镜片元件放置在吸盘上,使得吸盘与元件紧密接触,然后启动充吸气泵,通过对吸盘抽气后,使得元件紧密的吸附在吸盘上;
[0034]步骤二:完成步骤一后工作人员启动第一伺服电机,进而使得打磨件向下运动并与元件的顶部接触,然后开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打磨件对元件的顶部进行抛光,打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球面光学元件的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需抛光的非球面镜片元件放置在吸盘上,使得吸盘与元件紧密接触,然后启动充吸气泵,通过对吸盘抽气后,使得元件紧密的吸附在吸盘上;步骤二:完成步骤一后工作人员启动第一伺服电机,进而使得打磨件向下运动并与元件的顶部接触,然后开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打磨件对元件的顶部进行抛光,打磨件的转速为2500~3000转/分种;步骤三:通过控制器对第二伺服电机进行操控,第二伺服电机规律性正反旋转,以此使得齿杆规律性左右移动,进而使得固定槽左右摆动,固定槽左右摆动后可使得打磨件与镜片接触更加充分,提高了打磨效果;步骤四:抛光产生灰尘时,充吸气泵将打磨时的灰尘抽入集尘屉内;步骤五:抛光完毕后,操控充吸气泵反向工作,充吸气泵对吸盘进行鼓气,以此使得元件与吸盘脱离;步骤六:完成步骤五后,工作人员启动电动推杆推动活动架向上运动,以此使得元件推出固定槽,工作人员将元件取走,即完成非球面光学元件的抛光。2.一种非球面光学元件的抛光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筒(2),所述安装筒(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丝杆(4),所述第一丝杆(4)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螺纹套(5),所述第一螺纹套(5)的一侧通过固定架(6)安装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有打磨件(8),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通过转轴(9)安装有固定槽(10),所述固定槽(10)的底部设置有齿块(22),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下方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日禺光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