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052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液注浆材料由A料浆和B料浆等体积组成;其中:A料浆由铝酸盐水泥、复合外加剂一与水组成;B料浆由硅酸盐水泥、复合外加剂二与水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将铝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配合作为胶凝材料,充分利用铝酸盐水泥早强的特点,在外加剂作用下达到速凝快硬的效果;同时,单液存放时间不小于2h、浆液流动性好,其浆液流动度可达300mm,混合后的双液注浆材料可根据工程需要,初凝时间可调整缩短至2min以内,终凝时间可调整缩短至5min以内,2h抗压强度可达到6MPa。达到6MP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注浆材料在建筑施工领域应用广泛。一方面,有些情况下,工程需要快速修补加固或堵水;另一方面,在采煤的过程中,需要对裸露的煤巷或采煤工作面进行注浆加固。这些情况下,采用单液注浆材料往往不能实现既满足施工性能,又能快速补强的目的,为此,需要设计双液注浆材料。根据双液注浆材料的化学组成,双液注浆材料可分为无机双液注浆材料和有机双液注浆材料。其中,有机双液注浆材料具有速凝快硬的特点,且粘接性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水化过程中放热量大、成本高,以及常用的聚氨酯类遇水易发泡等。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注浆材料的速凝快干性能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成本高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所述双液注浆材料由A料浆和B料浆等体积组成;其中:
[0007]A料浆由A粉料和水按重量比A粉料∶水=100∶(28~36)组成;
[0008]A粉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铝酸盐水泥80~95份,复合外加剂一5~20份;
[0009]所述复合外加剂一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碳酸钠10~30份、偏铝酸钠10~30份、元明粉10~3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0~20份、减水剂一30~50份;
[0010]B料浆由B粉料和水按重量比B粉料∶水=100∶(28~36)组成;
[0011]B粉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硅酸盐水泥80~95份,复合外加剂二5~20份;
[0012]所述复合外加剂二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葡萄糖酸钠10~2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0~20份、减水剂二60~80份。
[0013]在上述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中,优选地,所述铝酸盐水泥为符合国家标准《铝酸盐水泥》GB/T 201

2015表1中要求的铝酸盐水泥,且比表面积不小于350m2/kg。
[0014]在上述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中,优选地,所述碳酸钠为符合国标《工业碳酸钠》GB210

1992中II类或Ⅲ类中一等品和/或合格品要求的工业纯碱。
[0015]在上述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中,优选地,所述偏铝酸钠的质量纯度在80%以上。
[0016]在上述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中,优选地,所述元明粉的质量纯度在95%以上。
[0017]在上述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中,优选地,所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2%水溶液的粘度为10万mPa
·
s。
[0018]在上述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中,优选地,所述减水剂一、减水剂二均为市售萘系粉体减水剂,其减水率均不小于20%。
[0019]在上述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中,优选地,所述硅酸盐水泥为42.5级硅酸盐水泥,且比表面积不小于350m2/kg。
[0020]在上述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中,优选地,所述葡萄糖酸钠的质量纯度在95%以上。
[0021]上述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第一步,按配比分别制备复合外加剂一、复合外加剂二;
[0023]第二步,按配比将复合外加剂一与铝酸盐水泥混合,制备A粉料;按配比将复合外加剂二与硅酸盐水泥混合,制备B粉料;
[0024]第三步,将A粉料与水按比例混合得A料浆;将B粉料与水按比例混合得B料浆,将A料浆、B料浆等体积混合均匀,得所述双液注浆材料。
[0025]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的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将铝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配合作为胶凝材料,充分利用铝酸盐水泥早强的特点,在外加剂作用下达到速凝快硬的效果;同时,单液存放时间不小于2h、浆液流动性好,其浆液流动度可达300mm,混合后的双液注浆材料则可根据工程需要,初凝时间可调整缩短至2min以内,终凝时间可调整缩短至5min以内,2h抗压强度可达到6MPa。
[0027]并且,本专利技术的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对生产设备及人员要求低,生产周期短,全过程不产生三废,不影响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本专利技术的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具有速凝快硬的特点,而且成本低,适宜在工程中大规模应用。
[0030]本专利技术的铝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由A料浆和B料浆等体积组成;其中,A料浆由A粉料和水按重量比A粉料∶水=100∶(28~36)组成(例如100∶28、100∶29、100∶30、100∶31、100∶32、100∶33、100∶34、100∶35或100∶36),B料浆由B粉料和水按重量比B粉料∶水=100∶(28~36)组成(例如100∶28、100∶29、100∶30、100∶31、100∶32、100∶33、100∶34、100∶35或100∶36);A粉料、B粉料的具体组成如下:
[0031]A粉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铝酸盐水泥(简称A1)80~95份(例如80份、84份、88份、90份、92份或95份),复合外加剂一(简称A2)5~20份(例如5份、7份、10份、15份、17份或20份);其中,A2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碳酸钠10~30份(例如10份、15份、20份、25份、27份或30份)、偏铝酸钠10~30份(例如10份、15份、20份、25份、27份或30份)、元明粉10~30份(例如10份、15份、20份、25份、27份或3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0~20份(例如10份、12
份、14份、16份、18份或20份)、减水剂一30~50份(例如30份、35份、40份、45份、47份或50份);
[0032]B粉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硅酸盐水泥(简称B1)80~95份(例如80份、84份、88份、90份、92份或95份),复合外加剂二(简称B2)5~20份(例如5份、7份、10份、15份、17份或20份);其中,B2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葡萄糖酸钠10~20份(例如10份、12份、14份、16份、18份或2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0~20份(例如10份、12份、14份、16份、18份或20份)、减水剂二60~80份(例如60份、65份、70份、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液注浆材料由A料浆和B料浆等体积组成;其中:A料浆由A粉料和水按重量比A粉料∶水=100∶(28~36)组成;A粉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铝酸盐水泥80~95份,复合外加剂一5~20份;所述复合外加剂一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碳酸钠10~30份、偏铝酸钠10~30份、元明粉10~3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0~20份、减水剂一30~50份;B料浆由B粉料和水按重量比B粉料∶水=100∶(28~36)组成;B粉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硅酸盐水泥80~95份,复合外加剂二5~20份;所述复合外加剂二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葡萄糖酸钠10~2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0~20份、减水剂二60~8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酸盐水泥为符合国家标准《铝酸盐水泥》GB/T 201

2015表1中要求的铝酸盐水泥,且比表面积不小于350m2/k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酸盐和硅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钠为符合国标《工业碳酸钠》GB210

1992中II类或Ⅲ类中一等品和/或合格品要求的工业纯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酸盐和硅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青陈清韩淑玲于首东朱青青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市健生矿山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