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条码高效自动化采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035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条码高效自动化采集系统及方法,将载有待测产品的托盘放置于上料区,启动传输带,托盘传输到采集区域,感应器检测到托盘,PLC控制系统将信号发动给上位机,上位机控制读码器采集条码信息,读码器将条码信息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接收条码信息后判定是否符合要求,将符合要求的条码信息上传至测试机,发送指令给PLC控制系统,将托盘运输到待测试区域;将条码不符合要求的待测产品搬运到不合格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无人化采集条码系统,自动化扫码采集,高效大量采集小模块产品多条码信息,减少返修率,具有柔性度高,结构小型化的特点。型化的特点。型化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条码高效自动化采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条码扫描
,特别是一种多条码高效自动化采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条码是产品的唯一身份信息,是实现制作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信息化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小模块产品的条码采集通过人工手动使用条码枪采集,然后将小模块产品放入指定的测试工装内进行测试,此采集环节容易出现条码与被测模块上贴的条码不匹配的情况,导致记录数据出错,影响后续对生产过程追溯的准确性,容易引起售后投诉。
[0003]使用传统的人工条码采集手段存在低效,出错率高的现象,低效意味采集条码信息成本高,出错率高意味着返修率高,所以需要开发一套高效的多条码自动采集系统来提升产线的生产、测试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条码高效自动化采集系统及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条码高效自动化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1)将待测产品放置于托盘上,把托盘放上传输带的上料区;
[0007](2)启动传输带,将载有待测产品的托盘传输到采集区域;
[0008](3)感应器检测到托盘进入扫描区域,PLC控制系统将感应信号和传输带状态信号发给上位机;
[0009](4)上位机发送开始采集命令控制读码器采集待测产品的条码信息;
[0010](5)读码器将条码信息按照协议格式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根据条码的外观特征判断待测产品是否放正和粘贴的条码是否正确,符合要求的标准为条码放正且条码信息能识别;
[0011](6)上位机识别到条码信息且条码放正的,条码符合要求,将符合要求的条码信息发送至测试机进行测试,并发送指令给PLC控制系统,控制传输带将托盘运输到待测试区域;上位机识别到条码信息且条码没有放正的,条码不符合要求,并输出不符合要求的指定符号;上位机不能识别条码信息,条码不符合要求并输出NG字符;
[0012](7)条码不符合要求的待测产品,上位机发送指令给PLC控制系统,控制机械手将贴有不符合要求的条码的待测产品搬运到不合格区域。
[0013]一种多条码高效自动化采集系统,包括上位机、PLC控制系统、传输带、读码器、感应器、机械手和测试机,所述上位机通过PLC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机械手、所述传输带、所述感应器和所述机械手连接,所述传输带设有上料区、采集区域和待测试区域,所述采集区域上设置有采集装置,所述传输带上放置有托盘。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盘设置有若干产品区域结构,所述产品区域结
构设有至少两种适合待测产品尺寸规格的待测产品区域结构;根据不同的生产测试产品尺寸设计托盘内的产品区域结构,小尺寸的产品区域结构嵌套于大尺寸的产品区域结构中。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待测产品上贴有条码。所述条码为二维码、DM码等,其中所述DM条码设有黑色L型边用于识别条码方向特征。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盘的一侧设有阻挡器,用于对托盘进行限位。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采集装置设有支架和读码器,所述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传输带一侧位于所述采集区域位置上,所述支架上端连接有L型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两端上均设有U型移动槽,所述读码器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位于所述采集区域的上方。所述读码器为高速读码器,通过所述移动槽调整测试所述读码器的扫描识别高度和位置。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应器安装于所述传输带的采集区域上。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位机分别与所述读码器和所述测试机连接。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位机安装有软件控制系统和图像识别系统。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件控制系统与所述PLC控制系统采用485通讯方式,所述软件控制系统与所述读码器采用232通讯方式。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有若干产品区域结构的托盘,实现小模块产品多条码的扫描采集,同时一次采集多达32个条码,仅需2秒钟,对比人工扫描32条码,需要64秒,采集条码效率提升32倍,比人工采集方式高效便捷;另外根据不同产品尺寸设计产品区域模块,能采集多类相似产品条码。
[0024]2、根据条码的外观特征,通过读码器和图像识别系统的配合,识别待测产品上的条码是否贴反,进一步判断放在托盘里面的产品摆放是否错误,具有防放反,防重复防呆功能,采集的条码与实物上的条码一一对应。
[0025]3、通过上位机与PLC控制系统的控制,实现自动化扫码采集,杜绝串码现象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减少返修率和售后投诉率;同时信息化采集,将条码采集的时间,工位号,烧录测试时间上传到测试机,全流程可追溯,没有盲点。
[0026]4、本专利技术具有柔性度高,结构小型化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采集系统各部件关系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运行逻辑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采集装置结构图。
[0030]图4为放满待测产品的托盘结构示意图。
[0031]1、传输带,2、上料区,3、采集区域,4、待测试区域,5、感应器,6、支架,61、读码器,7、托盘,71、阻挡器,8、大尺寸待测产品,9、小尺寸待测产品,10、条码。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3]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多条码高效自动化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1)将待测产品放置于托盘上,把托盘放上传输带的上料区;
[0035](2)启动传输带,将载有待测产品的托盘传输到采集区域;
[0036](3)感应器检测到托盘进入扫描区域,PLC控制系统将感应信号和传输带状态信号发给上位机;
[0037](4)上位机发送开始采集命令控制读码器采集待测产品的条码信息;
[0038](5)读码器将条码信息按照协议格式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根据条码的外观特征判断待测产品是否放正和粘贴的条码是否正确,符合要求的标准为条码放正且条码信息能识别;
[0039](6)上位机识别到条码信息且条码放正的,条码符合要求,将符合要求的条码信息发送至测试机进行测试,并发送指令给PLC控制系统,控制传输带将托盘运输到待测试区域;上位机识别到条码信息且条码没有放正的,条码不符合要求,并输出不符合要求的指定符号;上位机不能识别条码信息,条码不符合要求并输出NG字符;
[0040](7)条码不符合要求的待测产品,上位机发送指令给PLC控制系统,控制机械手将贴有不符合要求的条码的待测产品搬运到不合格区域。
[0041]条码、待测产品和托盘为一体化检测对象,条码信息对应待测产品信息,上位机识别的条码符合要求,待检测产品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条码高效自动化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测产品放置于托盘上,把托盘放上传输带的上料区;(2)启动传输带,将载有待测产品的托盘传输到采集区域;(3)感应器检测到托盘进入扫描区域,PLC控制系统将感应信号和传输带状态信号发给上位机;(4)上位机发送开始采集命令控制读码器采集待测产品的条码信息;(5)读码器将条码信息按照协议格式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根据条码的外观特征判断待测产品是否放正和粘贴的条码是否正确,符合要求的标准为条码放正且条码信息能识别;(6)上位机识别到条码信息且条码放正的,条码符合要求,将符合要求的条码信息发送至测试机进行测试,并发送指令给PLC控制系统,控制传输带将托盘运输到待测试区域;上位机识别到条码信息且条码没有放正的,条码不符合要求,并输出不符合要求的指定符号;上位机不能识别条码信息,条码不符合要求,并输出NG字符;(7)条码不符合要求的待测产品,上位机发送指令给PLC控制系统,控制机械手将贴有不符合要求的条码的待测产品搬运到不合格区域。2.一种多条码高效自动化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机、PLC控制系统、传输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烔庄展增邓超平焦伟杨卫卫袁露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