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肠宁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81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43
双黄肠宁液,包括以下组分:苦参五倍子黄柏板蓝根黄连大青叶。双黄肠宁液清热燥湿,凉血解毒。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用于慢性结直肠炎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及肛窦炎的治疗。肛窦炎的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黄肠宁液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肠道药品领域,特别是双黄肠宁液。

技术介绍

[0002]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多种病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及复发性炎症,有终生复发倾向,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我国UC近年患病率明显增加,虽然患者病情多较欧美国家的轻,但重症也较常见。
[0003]由于结肠病变一般限于粘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所以并发结肠穿孔、瘘管、或周围脓肿少见。少数重症患者病变累及结肠壁全层,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此时,肠壁重度充血、肠腔膨大、肠壁变薄,溃疡累及肌层至浆膜层,可至急性穿孔。病程〉20年的患者发生结肠癌风险较正常人增高10

15倍。
[0004]目前市场上与双黄肠宁液类似的药品有补脾益肠丸,其处方由黄芪、党参、砂仁、醋延胡索、荔枝核、炮姜等组成,临床主治脾虚气滞所致的泄泻,症见腹胀疼痛,肠鸣泄泻等症;乌梅丸,其处方由乌梅肉、细辛、黄连、黄柏、干姜等组成,临床主治寒热错杂久泻久利之证;参苓白术丸,由人参、白术、山药、茯苓、白扁豆、陈皮、甘草、薏苡仁等药组成,临床主治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香连化滞丸由黄连、木香、黄芩、枳实、陈皮等12味药组成,临床主治大肠湿热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以上均为口服药物,尚无直肠给药型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双黄肠宁液,清热燥湿,凉血解毒,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用于慢性结直肠炎性腹泻及肛窦炎的治疗。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双黄肠宁液,包括以下组分:
[0008][0009]进一步,所述双黄肠宁液还包括以下组分:
[0010]苯甲酸钠。
[0011]进一步,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
[0012][0013]进一步,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
[0014][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双黄肠宁液清热燥湿,凉血解毒。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用于慢性结直肠炎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及肛窦炎的治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实施例一:
[0019]双黄肠宁液,包括A组分与B组分,
[0020]A组分包括按质量份(以克为单位)计的以下组分:
[0021][0022]B组分包括按质量份(以克为单位)计的以下组分:
[0023]苯甲酸钠3g
[0024]将A组分混合并加水煎煮二次得到煎煮液;煎煮液滤过,减压浓缩至约1000ml,放置12小时,取上清液滤过,加入B组分,煮沸灭菌,加水制成双黄肠宁液1000ml,灌装,即得。
[0025]煎煮时,第一次煎煮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煎煮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
[0026]双黄肠宁液清热燥湿,凉血解毒。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用于慢性结直肠炎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及肛窦炎的治疗。
[0027]使用方法:
[0028]使用前将药液热至体温,保留灌肠,每次50

100ml,每日两次。
[0029]中医学病因理论认为慢性结直肠炎性腹泻及肛窦炎与湿热壅滞、饮食所伤、情志郁结及禀赋不足等有关。张锡纯《医学中衷参西录》云:“热毒侵入肠中肌肤,久至溃烂,亦由汤火伤人肌肤至溃烂也
……
肠中脂膜腐败,由腐烂而至于溃烂,是以纯下血水杂以脂膜,即所谓肠溃疡也”。指出其病机主要是湿热浊邪蕴结肠腑,气血壅滞,肠络脂膜受损,化为脓血。病因主要有(1)外感时疫邪毒:夏秋起居不慎,劳作不休,湿热之邪,侵及肠道,气血与暑湿邪毒搏结于肠之脂膜,化为脓血。(2)内伤饮食: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或恣食生冷,湿热或寒湿内壅肠中,与气血搏结于肠道脂膜而发为此病。本病病理因素主要以湿邪为主,古人云,“实在阳明虚在太阴”湿热、寒湿、疫毒、食积等邪气内壅肠腑,与肠中气血相搏结,大肠传导功能失司,通降不利,气血壅滞,肠道脂膜血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下痢赤白脓血,气机阻滞,腑气不通故见腹痛,里急后重。故以清泻里热,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法。
[0030]双黄肠宁液的配方结合《肘后备急方》中的“黄连解毒汤”及临床用药经验,方中以原“黄连解毒汤”中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五倍子性凉而涩肠止泻止血全方体现了药用苦寒,直折火毒,清中兼涩的中医治法和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思想。有着较强的病证结合,标本兼治的理念。全方集清、燥、涩与一体,经直肠
直接给药,药物直接到达病所,功专而效迅。
[0031]双黄肠宁液的配方适用于持续或者反复发作的泄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兼有身热,口干口苦,小便短赤或纳差食少,肢体倦怠,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脉滑数。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直肠炎、肛隐窝炎等见上述诸症者亦有一定疗效。其有明显的解痉止痛,促进溃疡修复及炎症吸收的作用,制剂为直接直肠给药的灌肠剂,即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达到治疗目的。急慢性结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和肛隐窝炎的主要病变部位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灌肠治疗的最大好处就是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溃疡的局部粘膜,起到直接治疗作用,减少药物通过血液、通过肝脏的首过消除作用,减少对肝功能的损伤,也同样减少口服的方案对胃粘膜的刺激。为进一步满足患者需要,方便患者使用,经过论证和试验,制成灌肠剂,灌肠剂方便患者使用和保存。
[0032]双黄肠宁液的配方在《肘后备急方》记录的“黄连解毒汤”的基础上,以黄连、黄柏加大青叶、板蓝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五倍子性凉而涩肠止泻止血,苦参味苦,性寒,归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全方体现了药用苦寒,直折火毒,清中兼涩的中医治法和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思想。有着较强的病证结合,标本兼治的理念。全方集清、燥、涩与一体,经直肠直接给药,药物直接到达病所,功专而效迅。采用灌肠剂,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且无明显的使用禁忌。
[0033]中医学病因理论认为本病与湿热壅滞、饮食所伤、情志郁结及禀赋不足等有关。张锡纯《医学中衷参西录》云:“热毒侵入肠中肌肤,久至溃烂,亦由汤火伤人肌肤至溃烂也
……
肠中脂膜腐败,由腐烂而至于溃烂,是以纯下血水杂以脂膜,即所谓肠溃疡也”。指出其病机主要是湿热浊邪蕴结肠腑,气血壅滞,肠络脂膜受损,化为脓血。病因主要有(1)外感时疫邪毒:夏秋起居不慎,劳作不休,湿热之邪,侵及肠道,气血与暑湿邪毒搏结于肠之脂膜,化为脓血。(2)内伤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黄肠宁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黄肠宁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黄肠宁液还包括以下组分:苯甲酸钠。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肛肠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