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饲养系统、蜘蛛饲养箱和蜘蛛自行分离饲养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979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人工饲养蜘蛛领域,公开了一种蜘蛛饲养系统、蜘蛛饲养箱和蜘蛛自行分离饲养方法。其中,蜘蛛饲养系统包括至少第一饲养箱和第二饲养箱,所述第一饲养箱和所述第二饲养箱设置有拼接侧壁和操作口,所述拼接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饲养箱和所述第二饲养箱通过所述拼接侧壁相拼接,且所述第一饲养箱和所述第二饲养箱至少有一个设置有两种孔径不同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饲养箱或所述第二饲养箱内放置有蜘蛛诱导物,用于诱导蜘蛛靠近或远离活动。可以实现不同龄段蜘蛛自行分离,从而降低蜘蛛同类残食的几率。而降低蜘蛛同类残食的几率。而降低蜘蛛同类残食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蜘蛛饲养系统、蜘蛛饲养箱和蜘蛛自行分离饲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饲养蜘蛛领域,特别是一种蜘蛛饲养系统、蜘蛛饲养箱和蜘蛛自行分离饲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蜘蛛不仅是农林生态系统中害虫的重要捕食者,而且其产生的毒素和蛛丝在军工医药等行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因此,蜘蛛的人工规模化养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蜘蛛是食肉性动物,生性凶猛,专捕活体猎物,因此难以实现室内大规模养殖。
[0003]现有的蜘蛛饲养装置多应用于室内。单头饲养蜘蛛可用玻璃管或塑料管,虽可避免相互残食现象的发生,但操作繁琐,费时费力。目前群养蜘蛛的饲养装置多为饲养盒,供水方式主要是在饮水盒中放入脱脂棉或海绵,加水供蜘蛛补充水分。如果不对水源进行隔离,部分幼蛛和蜘蛛的活体食物会因此被淹死,降低饲养效率。此外,群养时应避免个体发育差异较大的蜘蛛放入同一饲养装置中,避免个体小的蜘蛛被个体大的同类残食。然而,群养时低龄幼蛛往往与高龄幼蛛及成蛛同时存在,容易造成低龄幼蛛被捕食,降低养殖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蜘蛛饲养系统、蜘蛛饲养箱和蜘蛛自行分离饲养方法,可以实现不同龄段蜘蛛自行分离,从而降低蜘蛛同类残食的几率,提高养殖效率。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蜘蛛饲养系统包括至少第一饲养箱和第二饲养箱,所述第一饲养箱和所述第二饲养箱设置有拼接侧壁和操作口,所述拼接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饲养箱和所述第二饲养箱通过所述拼接侧壁相拼接,且所述第一饲养箱和所述第二饲养箱至少有一个设置有两种孔径不同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饲养箱或所述第二饲养箱内放置有蜘蛛诱导物,用于诱导蜘蛛靠近或远离活动。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饲养箱拼接在一个所述第一饲养箱的两侧,或两个所述第一饲养箱拼接在一个所述第二饲养箱的两侧。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饲养箱上设置有不同孔径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饲养箱和所述第二饲养箱可对接。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饲养箱的所述拼接侧壁设置成可抽取结构。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蜘蛛诱导物包括香根草或诱导剂。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饲养箱和所述第二饲养箱包括隔离网,所述隔离网安装在所述第一饲养箱或所述第二饲养箱底部,且所述隔离网与所述第一饲养箱或所述第二饲养箱底面之间存在放置空间。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置空间内安装有食盘和海绵,所述食盘可抽取,所述食盘开口与所述隔离网相对;放置有所述海绵的所述放置空间内还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
水口高于所述海绵的底面低于所述海绵的顶面。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饲养箱和所述第二饲养箱所述操作口上设置有柔性袖口。
[0014]蜘蛛饲养箱所述饲养箱设置有拼接侧壁和操作口,所述拼接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饲养箱包括隔离网,所述隔离网安装在所述饲养箱底部,且所述隔离网与所述饲养箱底面之间存在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放置海绵和食盘。
[0015]蜘蛛自行分离饲养方法,采用上述所述蜘蛛饲养系统,此处第一饲养箱和第二饲养箱的小孔径的通孔,幼蛛和成蛛无法通过,大孔径的通孔低龄幼蛛可通过,成蛛无法通过,包括如下步骤,
[0016]将适量雌雄蜘蛛按照一定比例放入第一饲养箱中,饲养一段时间后,雌蛛产生卵囊;
[0017]第二饲养箱与第一饲养箱通过拼接侧壁对接,并在第二饲养箱内放置有蜘蛛诱导物;
[0018]卵孵化后,自由活动的2龄幼蛛在蜘蛛诱导物的诱导下,通过大孔径的通孔进入到第二饲养箱内,成蛛无法通过大孔径的通孔无法进入第二饲养箱;
[0019]完成幼蛛和成蛛的自行分离。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1]经过分离幼蛛和成蛛后,第一饲养箱和第二饲养箱可以分离开。单独放置饲养;
[0022]取出位于第二饲养箱的蜘蛛诱导物;
[0023]第二饲养箱内的幼蛛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后,成长为成蛛,并产生卵囊;
[0024]对接无蜘蛛的第一饲养箱,在第一饲养箱内放置蜘蛛诱导物;
[0025]卵孵化后,自由活动的2龄幼蛛在蜘蛛诱导物的诱导下,通过大孔径的通孔进入到第一饲养箱内,成蛛无法通过大孔径的通孔,无法进入第一饲养箱。
[0026]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0027]在饲养蜘蛛时,将适量雌性和雄性蜘蛛按照一定比例放入至第一饲养箱中,然后投放食物饲养,待蜘蛛产生卵囊后,将第二饲养箱拼接在第一饲养箱的拼接侧壁上,在第二饲养箱内放置蜘蛛诱导物,自由活动的2龄幼蛛会在蜘蛛诱导物的诱导下通过孔径较大的通孔进入到第二饲养箱内,但是无论大孔径还是小孔径的通孔,成蛛都无法通过,所以即使成蛛也被诱导了却无法离开第一饲养箱,所以实现了幼蛛和成蛛的自行分离,减少了人工的操作,大幅节省了人工,便于实现大规格的人工饲养。
附图说明
[0028]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0029]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第一饲养箱和两个第二饲养箱拼接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饲养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饲养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食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0、第一饲养箱;11、拼接侧壁;111、通孔;12、操作口;121、柔性袖口;13、隔离网;14、海绵;15、食盘;151、把手;16、透气孔;17、绿植;20、第二饲养箱;30、蜘蛛诱导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37]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现实的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0038]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
…”
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0039]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4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蜘蛛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第一饲养箱和第二饲养箱,所述第一饲养箱和所述第二饲养箱设置有拼接侧壁和操作口,所述拼接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饲养箱和所述第二饲养箱通过所述拼接侧壁相拼接,且所述第一饲养箱和所述第二饲养箱至少有一个设置有两种孔径不同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饲养箱或所述第二饲养箱内放置有蜘蛛诱导物,用于诱导蜘蛛靠近或远离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蜘蛛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饲养箱上设置有不同孔径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饲养箱和所述第二饲养箱可对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蜘蛛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饲养箱的所述拼接侧壁设置成可抽取结构。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蜘蛛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蜘蛛诱导物包括香根草或诱导剂。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蜘蛛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饲养箱和所述第二饲养箱包括隔离网,所述隔离网安装在所述第一饲养箱或所述第二饲养箱底部,且所述隔离网与所述第一饲养箱或所述第二饲养箱底面之间存在放置空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蜘蛛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空间内安装有食盘和海绵,所述食盘可抽取,所述食盘开口与所述隔离网相对;放置有所述海绵的所述放置空间内还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高于所述海绵的底面低于所述海绵的顶面。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蜘蛛饲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饲养箱和所述第二饲养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印洁安玉兴李继虎武韩毛永凯张逸飞易杰群刘键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