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外延结构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535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半导体外延结构及其应用,衬底;第一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衬底上;有源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上;第二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有源层上;以及空穴注入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上,且所述空穴注入层包括非或低掺杂的氮化镓层,和/或掺杂的氮化镓层。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半导体外延结构,可提高所述半导体外延结构的质量。述半导体外延结构的质量。述半导体外延结构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导体外延结构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导体外延结构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氮化镓(GaN)是宽禁带材料,电阻率高,氮化镓基二极管芯片在生产、运送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荷不易消失,累积到一定程度可以产生很高的静电电压。蓝宝石衬底的二极管芯片正负电极位于芯片同一侧,间距很小,因此对静电的承受能力很小,极易被静电击穿失效,影响器件的寿命。
[0003]氮化镓基二极管的半导体外延结构的有源区采用GaN/InGaN量子阱垒区,但由于GaN/AlGaN两种材料的晶格常数不同,容易产生极化效应,引起位错缺陷,如果这种缺陷得不到有效控制,穿过GaN/InGaN量子阱垒区的线位错会导致大量表面缺陷,形成漏电通道,表面缺陷也影响发光层两侧的半导体层内离子掺杂的效率,进而影响影响空穴浓度,影响芯片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半导体外延结构及其应用,旨在改善有源层的发光质量,以及半导体层内离子的掺杂效率,进而提升二极管芯片的发光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半导体设备,该半导体外延结构包括:
[0006]衬底;
[0007]第一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衬底上;
[0008]有源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上;
[0009]第二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有源层上;以及
[0010]空穴注入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上,且所述空穴注入层包括非或低掺杂的氮化镓层,和/或掺杂的氮化镓层。
[0011]可选的,所述空穴注入层包括第一掺杂层和第二掺杂层,所述第二掺杂层位于所述第一掺杂层上,且所述第一掺杂层的掺杂浓度小于所述第二掺杂层的掺杂浓度。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掺杂层具有第一掺杂浓度,所述第一掺杂浓度的范围为0~1
×
1019atom/cm3。
[0013]可选的,所述第二掺杂层具有第二掺杂浓度,所述第二掺杂浓度的范围为0~1
×
1019atom/cm3。
[0014]可选的,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具有第三掺杂浓度,且所述第三掺杂浓度小于所述第二掺杂浓度。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掺杂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二掺杂层厚度的40%~50%。
[0016]可选的,所述空穴注入层还包括第三掺杂层,且所述第三掺杂层位于所述第二掺杂层上,且所述第三掺杂层的浓度大于所述第二掺杂层的掺杂浓度。
[0017]可选的,所述空穴注入层包括Inx1Gay1N、Inx2Gay2N和Inx3Gay3N,且X3<X2<X1≤1。
[0018]可选的,所述空穴注入层包括交替的Inx1Gay1N与Inx2Gay2N的n个周期循环,且n≥1,Xn<...<X3<X2<X1≤1。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半导体外延结构。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半导体外延结构。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半导体外延结构。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管。
[002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半导体外延结构及其应用,通过设置空穴注入层,将通过不同厚度、不同浓度的GaN和InGaN的组合,减少AlGaN层、P型掺杂层中间的晶格失配,减少位错密度,改善表面形貌。通过不同浓度的In掺杂,利用In原子强活性特性,进一步促进P型Mg掺杂的效率,提高空穴浓度,从而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复合产生的光子数目,进而增强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和效率。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半导体外延结构及其应用,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外延结构,可以提高耐压具有较高的耐压性能,提高所述半导体外延结构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24]图1:本实施例中半导体设备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本实施例中一过度腔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本实施例中清洗腔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本实施例中预热腔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本实施例中生长腔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本实施例中靶材及背板结构简要示意图。
[0030]图7:本实施例中另一半导体设备结构简要示意图。
[0031]图8:本实施例中沉积腔结构示意图。
[0032]图9:第一沉积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扩散板的示意图。
[0034]图11:第一进气管路和第二进气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基板入口的示意图。
[0036]图13:第二管路的示意图。
[0037]图14:一种半导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5:一种设置有空穴注入层的半导体外延结构图。
[0039]图16:一种极性面与非极性面示意图。
[0040]图17:一种具有稳定波长的半导体外延结构图。
[0041]图18:一种设置有电阻层的半导体外延结构图。
[0042]图19:图18所示的半导体外延结构等效电路图。
[0043]图20: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0044]图21:一种大角度微型发光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0045]图22:一种小角度微型发光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0046]图23:图21所示的遮挡层结构示意图。
[0047]图24:一种覆盖两个侧面的遮挡层示意图。
[0048]图25:一种覆盖四个侧面的遮挡层示意图。
[0049]图26:一种设置有填平层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0050]图27:图25所示的填平层的结构示意图。
[0051]图28:图25所示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焊接在基板上的受力示意图。
[0052]图29:未设置填平层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发光角度示意图。
[0053]图30:图25所示微型发光二极的发光角度示意图。
[0054]图31:一种电极上设置有金属叠层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示意图。
[0055]图32:一种具有特殊导电结构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示意图。
[0056]图33:一种具有防水保护层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示意图。
[0057]图34:图32所示的保护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0058]图35:图33所示的突出结构的电镜图。
[0059]图36:疏水性不同的表面,液滴边缘切线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示意图。
[0060]图37:一种电极之间设置支撑层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示意图。
[0061]图38: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装置结构示意图。
[0062]图39: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0063]图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第一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衬底上;有源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上;第二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有源层上;以及空穴注入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上,且所述空穴注入层包括非或低掺杂的氮化镓层,和/或掺杂的氮化镓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注入层包括第一掺杂层和第二掺杂层,所述第二掺杂层位于所述第一掺杂层上,且所述第一掺杂层的掺杂浓度小于所述第二掺杂层的掺杂浓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层具有第一掺杂浓度,所述第一掺杂浓度的范围为0~1
×
10
19
atom/cm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掺杂层具有第二掺杂浓度,所述第二掺杂浓度的范围为0~1
×
10
19
atom/cm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具有第三掺杂浓度,且所述第三掺杂浓度小于所述第二掺杂浓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二掺杂层厚度的40%~50%。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外延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晶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辰华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