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制护套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457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橡胶制护套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首先将聚丙烯酸酯橡胶、聚氯乙烯、顺丁橡胶以及三元乙丙橡胶为基料并置于塑炼机中进行塑炼,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改性生石灰、抗氧剂、煅烧陶土、纳米二氧化钛、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硫磺、硬脂酸锌以及二硫化秋兰姆置于密炼机中混炼均匀后下片冷却;将制备的物料置于开炼机中,然后加入操作油、防老剂、促进剂TMTD、促进剂M、过氧化二异丙苯、癸二酸二辛酯以及硅烷偶联剂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橡胶制护套的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护套
,尤其是涉及一种橡胶制护套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橡胶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
[0003]天然橡胶就是由三叶橡胶树割胶时流出的胶乳经凝固、干燥后而制得。1770年,英国化学家J.普里斯特利发现橡胶可用来擦去铅笔字迹,当时将这种用途的材料称为rubber,此词一直沿用至今。橡胶的分子链可以交联,交联后的橡胶受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具有迅速复原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橡胶是橡胶工业的基本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带、电缆及其他各种橡胶制品。
[0004]现有的技术中,聚丙烯酸酯橡胶是以丙烯酸酯为主单体经共聚而得的弹性体,其主链为饱和碳链,侧基为极性酯基。由于特殊结构赋予其许多优异的特点,如:耐热、耐老化、耐油、耐臭氧、抗紫外线等,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优于氟橡胶和硅橡胶,其耐热、耐老化性和耐油性优于丁腈橡胶,是电缆领域常用的材料之一,但是聚丙烯酸酯橡胶耐水性以及耐低温性能差,限制了其在某些特殊领域电缆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橡胶制护套的制备工艺,其制备的电缆护套不仅保证了自身原本的耐热性、耐老化以及耐油性,同时大大提升了电缆护套的耐水性与耐低温性能,使其能够满足各种领域电缆中的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橡胶制护套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首先按重量份称取80

90份聚丙烯酸酯橡胶、15

25份聚氯乙烯、20

35份顺丁橡胶以及5

15份三元乙丙橡胶为基料并置于塑炼机中进行塑炼,所述塑炼温度为85

100℃,所述塑炼时间为5

10mi n,冷却至室温;
[0009]S2,向S1得到的物料中加入3

7份改性生石灰、8

12份抗氧剂、5

10份煅烧陶土、10

12份纳米二氧化钛、4

1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硫磺1

2.5份、硬脂酸锌3

6份以及5

20份二硫化秋兰姆置于密炼机中混炼均匀后下片冷却,混炼温度为80

90℃,混炼时间为5

8min;
[0010]S3,将S2制备的物料置于开炼机中,然后加入2

6份操作油、3

5份防老剂、0.5

2份促进剂TMTD、1

2.5份促进剂M、过氧化二异丙苯1.8

2.2份、癸二酸二辛酯2

10份以及硅烷偶联剂A

172为0.3

0.5份混炼均匀后排料,混炼温度为90

105℃,混炼时间为4

8min;
[0011]S4、将S3制备的物料置于混炼机中薄通5

7次,压辊滚筒之间的间隙为0.4

0.6mm,然后置于三辊压延机中压延成型;
[0012]S5、将S4得到的成型物料置于平板硫化机中进行硫化,硫化温度为165

173℃,硫化压力为13

15MPa,硫化时间为3

5min,出料冷却得到聚丙烯酸酯橡胶护套材料。
[0013]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S1中,聚丙烯酸酯橡胶、聚氯乙烯、顺丁橡胶以及三元乙丙橡胶的重量比18:4

5:5

6:3。。
[0014]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S1中,所述塑炼的温度为92

94℃,所述塑炼时间为7

8分钟,冷却至室温。
[0015]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S2中,混炼温度为85

88℃,混炼时间为6

7min。
[0016]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S3中,混炼温度为95

98℃,混炼时间为5

6min。
[0017]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S2中,改性生石灰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5

7份脂肪醇、2

5份乙醇混合搅拌,加入25

55份生石灰、100

200份水混合搅拌;
[0018]离心脱水,干燥,粉碎,加入3

8份酪蛋白、30

50份水混合均匀,调节体系pH值至6.5

7,搅拌后调节体系pH值至7.5

9,继续搅拌,加入1

2份琥珀酸酐,调节体系pH值至8.2

9,搅拌,喷雾干燥得到改性生石灰。
[0019]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S3中,所述防老剂防老剂MB、防老剂4020、防老剂H、防老剂DM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0020]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S5中,待所述聚丙烯酸酯橡胶护套材料冷却至室温后,采用医用级涂塑工艺将PP材料涂至聚丙烯酸酯橡胶护套的外部,形成0.5

1.6mm的PP护层。
[0021]一种由橡胶制护套的制备工艺制成的复合橡胶护套,包括复合橡胶层、耐低温层以及耐水层,所述耐低温层固定在所述复合橡胶层的内壁上,所述耐水层固定在所述复合橡胶层的外壁上,所述耐低温层内设置有填充物与多条缆芯;
[0022]所述耐水层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碳纤维加热层,所述碳纤维加热层的外壁上固定有多个折叠弹性层,所述弹性折叠层远离所述耐水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受热荧光层,所述受热荧光层与所述碳纤维加热层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受热荧光层的外侧包裹有透明保护层。
[002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4]1.本专利技术采用聚丙烯酸酯橡胶、聚氯乙烯、顺丁橡胶以三元乙丙橡胶为基料,不仅保证了自身原本的耐热性、耐老化以及耐油性,同时大大提升了橡胶电缆护套的耐水性与耐低温性能,使其能够满足各种领域电缆中的应用。并添加适量的硅烷偶联剂,不仅可改善制品橡胶耐热性能,橡胶制护套的硬度较高、压缩变形小、耐撕裂性能显著增强,力学性能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验数据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制护套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按重量份称取80

90份聚丙烯酸酯橡胶、15

25份聚氯乙烯、20

35份顺丁橡胶以及5

15份三元乙丙橡胶为基料并置于塑炼机中进行塑炼,所述塑炼温度为85

100℃,所述塑炼时间为5

10min,冷却至室温;S2,向S1得到的物料中加入3

7份改性生石灰、8

12份抗氧剂、5

10份煅烧陶土、10

12份纳米二氧化钛、4

1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硫磺1

2.5份、硬脂酸锌3

6份以及5

20份二硫化秋兰姆置于密炼机中混炼均匀后下片冷却,混炼温度为80

90℃,混炼时间为5

8min;S3,将S2制备的物料置于开炼机中,然后加入2

6份操作油、3

5份防老剂、0.5

2份促进剂TMTD、1

2.5份促进剂M、过氧化二异丙苯1.8

2.2份、癸二酸二辛酯2

10份以及硅烷偶联剂A

172为0.3

0.5份混炼均匀后排料,混炼温度为90

105℃,混炼时间为4

8min;S4、将S3制备的物料置于混炼机中薄通5

7次,压辊滚筒之间的间隙为0.4

0.6mm,然后置于三辊压延机中压延成型;S5、将S4得到的成型物料置于平板硫化机中进行硫化,硫化温度为165

173℃,硫化压力为13

15MPa,硫化时间为3

5min,出料冷却得到聚丙烯酸酯橡胶护套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制护套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聚丙烯酸酯橡胶、聚氯乙烯、顺丁橡胶以及三元乙丙橡胶的重量比18:4

5:5

6: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惠忠薛永辉薛忠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立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