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收油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43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收油船,船身为平板结构,船身的轴向一端制为锥形结构,船身的轴向另一端为凹形结构,锥形结构或凹形结构能够交替转换为船头或船尾。在船身底部的中轴线上安装有传动轨道链,该传动轨道链上通过导向驱动机构安装发动机。本船能够灵活调整前进方向,船底安装有发动机导轨,通过调节变换发动机位置改变前进方向,可以选择船体尖端向前快速前进,到达收油区域后转换为较大端赶油面向前,增大收油面积。本船结构简单,适合于多种水域,灵活性高,能够有效扩大收油面积,弥补中大型收油船作业中的不足,且存储占地小,使用方便节省时间,提升收油效率。提升收油效率。提升收油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收油船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上溢油回收
,尤其是一种小型收油船。

技术介绍

[0002]海上溢油事故时人类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最严重的的环境污染事故之一。溢油回收的专用船只又称收油船,是溢油污染事故有效控制以及快速处理的重要工具。为了提供溢油回收效率,溢油回收船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溢油回收船的船体较大,在收油作业中需要原地旋转、移动等等操作的灵活性有所欠缺,而现有小型的应急处理船的船体在海上作业时,移动速度、抗风浪稳定性等方面又较为不足,效率较低,甚至存在一定的风险。
[0003]检索发现以下相近领域的以公开专利文献:
[0004]可折叠式W型吸油船(CN105882886B),是一种基于双V型开体船的由五片体组成可折叠展开呈W型的新型吸油船,该船体主要由首部片体(5),与船中纵剖面对称分布的左舷外侧片体(1)、左舷内侧片体(2)、右舷内侧片体(3)和右舷外侧片体(4)组成;所述五片体之间采用铰接机构连接。本专利技术采用双V型尾部设计,增大片体贴合时的接触面积,缓解插销锁定装置和铰接装置的应力状态,提高其可靠性并延长使用寿命;在船体展开时能增大扫油面积,提高吸油效率,从而克服了以往收油船收油宽度小,收油效率低下的缺点。
[0005]一种可变攻角海上除油装置(CN106087921B),包括吸油滚轮、除油滚轮、壳体、左侧船体、右侧船体、主船体、集油管道、排出泵和排出管,所述的吸油滚轮与除油滚轮相配合,二者安装于壳体的下部,所述的壳体左右两侧设有控制攻角大小的左侧船体和右侧船体,壳体中部上方设有主船体,所述的除油滚轮通过集油管道与主船体内的集油舱连接,所述的集油舱后侧设有排出泵,所述的排出泵通过排出管与外设船只连接,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根据不同的油层厚度进行攻角变化,适应各种油层厚度的需要,克服如今收油装置的收油船限制。
[0006]一种收油船溢油回收模块的自动布放及回收装置(207060344U),包括液压油缸、动力臂、传动臂、旋转臂和挂板,液压油缸一端固定在船甲板上,另一端与动力臂铰接,动力臂与传动臂铰接,传动臂又与旋转臂铰接,旋转臂通过挂板连接溢油回收模块;所述动力臂和旋转臂还分别固定于船甲板上;本技术所述的装置操作简单、工作效率快,节约人力,降低了海上作业的劳动强度和风险,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0007]检索并对比以上现有技术及已公开专利文献,现有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应用性强的小型收油船。
[0009]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0]一种小型收油船,其特征在于:船身为平板结构,船身的轴向一端制为锥形结构,船身的轴向另一端为凹形结构,锥形结构或凹形结构能够交替转换为船头或船尾。
[0011]而且,在船身底部的中轴线上安装有传动轨道链,该传动轨道链上通过导向驱动机构安装发动机,导向驱动机构能够带动发动机沿传动轨道链往复移动,到达船身的锥形结构或凹形结构端部。
[0012]而且,发动机为全防水式发动机能够水下运行,采用遥控方式控制工作。
[0013]而且,在船身的锥形结构及径向两侧均固装有自动充气式气垫结构。
[0014]而且,自动充气式气垫结构内部填充有高回弹全脂海绵,抛出、下落至海绵的过程中能够快速膨胀。
[0015]而且,在船身底部安装有稳定折板,稳定折板为两片对称安装在传动轨道链两侧的船身底部。
[0016]而且,稳定折板能够折叠,稳定折板下部为圆弧结构。
[0017]而且,船上携带集油箱、传导装置以及溢油回收装置,溢油回收装置通过传导装置连接集油箱,集油箱通过缆绳连接船身,能够将集油箱抛入海中由船身拖拽移动。
[0018]而且,溢油回收装置采用装堰式、绳式、亲油刷式、亲油带式、真空抽吸式或水动力式溢油回收装置。
[0019]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0]1、本船能够灵活调整前进方向,船底安装有发动机导轨,通过调节变换发动机位置改变前进方向,可以选择船体尖端向前快速前进,到达收油区域后转换为较大端赶油面向前,增大收油面积。
[0021]2、本船采用气垫船结构,气垫采用自动充气式结构,存放时收缩气垫放置在中大型收油船或海上石油平台上,需要使用时,将船体直接抛入海面,抛出同时打开空气阀门,气垫内置高回弹全脂海绵,内部填充物的回弹海绵使充气垫吸收空气,快速膨胀,安全入海,有效节省了小型收油船需要吊装投放的时间,能够多用几次或者反复折叠几次。
[0022]3、船上携带集油箱及传导装置,可选装堰式、绳式、亲油刷式、亲油带式、真空抽吸式、水动力式等多种溢油回收装置,作业时可将集油箱抛入海中由船拖拽前进,减轻船体载荷。
[0023]4、为了保证小船体在海上稳定性,在船底两侧对称安装有可折叠的稳定折板,在海中作业时展开折板,稳定船身,回收船身时可折叠节约空间。
[0024]5、本船结构简单,适合于多种水域,灵活性高,能够有效扩大收油面积,弥补中大型收油船作业中的不足,且存储占地小,使用方便节省时间,提升收油效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收油船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收油船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收油船侧面示意图(锥形结构船头);
[0029]图5为本收油船侧面示意图(凹形结构船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
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1]一种小型收油船,包括船身1、气垫2、发动机3以及传动轨道链4,船身为平板结构,船身的轴向一端制为锥形结构,船身的轴向另一端为凹形结构,锥形结构作为船头时能够快速前进,动作灵活;凹形结构作为船头时能够扩大收油面积,聚拢海面溢油,有效提升收油效果。
[0032]在船身底部的中轴线上安装有传动轨道链,传动轨道链为平行间隔设置的两条,传动轨道链上通过导向驱动机构6安装发动机,导向驱动机构能够带动发动机沿传动轨道链往复移动。发动机为全防水式发动机能够水下运行,转化发动机的位置,变更船头方向。采用遥控器控制工作。遥控防水发动机为现有技术。
[0033]在船身的锥形结构及径向两侧均固装有气垫,非使用状态抽真空压缩气垫节约存储空间,气垫为内部填充有高回弹全脂海绵的自动充气式气垫结构,需要作业时船身由大型收油船或海上石油平台抛出,下落至海绵的过程中快速膨胀,安全入海,无需吊装,无需设备,显著提升入海速度,而能够保证船身及设备不受损伤。
[0034]为了保证船体在海上运行的稳定性,在船身底部安装有可折叠的稳定折板5,稳定折板对称安装在传动轨道链两侧的船身底部,稳定折板下部为圆弧结构。
[0035]船上携带集油箱及传导装置,可选装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收油船,其特征在于:船身为平板结构,船身的轴向一端制为锥形结构,船身的轴向另一端为凹形结构,锥形结构或凹形结构能够交替转换为船头或船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收油船,其特征在于:在船身底部的中轴线上安装有传动轨道链,该传动轨道链上通过导向驱动机构安装发动机,导向驱动机构能够带动发动机沿传动轨道链往复移动,到达船身的锥形结构或凹形结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收油船,其特征在于:发动机为全防水式发动机能够水下运行,采用遥控方式控制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收油船,其特征在于:在船身的锥形结构及径向两侧均固装有自动充气式气垫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收油船,其特征在于:自动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航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