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差供电电路及便携低功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41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差供电电路及便携低功耗设备,该低压差供电电路包括按键模块通过驱动模块与触发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触发器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模块的OTG端相连,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与电池主板的电源端相连,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还通过场效应管模块与电池插座相连,所述电池插座上连接有电池,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对电源管理模块的OTG端进行控制,解决低功耗设备中同进同出的要求,显著降低低功耗设备的整机功耗,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差供电电路及便携低功耗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压差供电电路及便携低功耗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低功耗防止反向灌电流常规的方法是使用二极管,但是二极管最低有0.3V的压降,并且无法反向输出。行业内有集成电路使用USB PD的供电方式,但是成本及体积均无无法做小,且电路复杂,并不适合低功耗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压差供电电路及便携低功耗设备。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低压差供电电路,包括按键模块通过驱动模块与触发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触发器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模块的OTG端相连,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与电池主板的电源端相连,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还通过场效应管模块与电池插座相连,所述电池插座上连接有电池。
[0005]可选地,所述按键模块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管脚相连,所述驱动模块的第四管脚与所述触发器的第一管脚相连,所述触发器模块的第二管脚与第三管脚相连,且所述第三管脚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OTG端相连。
[0006]可选地,所述场效应管模块包括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所述第一分组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分组包括第六场效应管、第七场效应管和第八场效应管。
[0007]可选地,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三管脚与所述第一分组中的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池插座的电源端相连。
[0008]可选地,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五管脚与所述第二分组中的第七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八场效应的漏极相连,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相连,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电池插座的电源端相连。
[0009]可选地,所述电池主板的电源端通过TYPE

C芯片的VBUS管脚与反向隔绝模块相连,所述反向隔绝模块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相连。可选地,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为BQ25606芯片。
[0010]可选地,所述电源插座的电源端通过电阻与发光二级管相连。
[0011]可选地,所述电源插座的电源端还与扩展板相连。
[0012]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便携低功耗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低压差供电电路。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低压差供电电路及便携低功耗设备,包括按键模块通过驱动模块与触发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触发器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模块的OTG端相连,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与电池主板的电源端相连,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还
通过场效应管模块与电池插座相连,所述电池插座上连接有电池,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对电源管理模块的OTG端进行控制,解决低功耗设备中同进同出的要求,显著降低低功耗设备的整机功耗,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低压差供电电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按键模块、驱动模块和触发器模块电路连接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电路连接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分组电路连接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分组电路连接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隔离模块电路连接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扩展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低压差供电电路,包括按键模块101通过驱动模块102与触发器模块103的输入端相连,触发器模块103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模块104的OTG端相连,电源管理模块104的电源端与电池主板105的电源端相连,电源管理模块104的电源端还通过场效应管模块106与电池插座相连,电池插座上连接有电池107。
[0023]其中,电源管理模块为BQ25606芯片。该芯片具有OTG功能,并且有专门的OTG引脚控制是否OTG输出。
[0024]如图2所示,按键模块K1的一端与驱动模块U1的第二管脚相连,驱动模块U1的第四管脚与触发器模块U6的第一管脚相连,触发器模块U6的第二管脚与第三管脚相连,且第三管脚与电源管理模块U4的OTG端相连。其中,当触发器模块U6接收到按键模块的出发信号后进行翻转,输入到电源管理模块U4OTG引脚。
[0025]可选地,如图3所示,电源管理模块104的电源端还通过场效应管模块106与电池插座相连,电池插座上连接有电池107,具体地,场效应管模块106包括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其中,第一分组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如图4,第一分组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驱动模块U1的第三管脚与第一分组中的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相连,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第三场效应Q3的漏极相连,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电池插座J7的电源端相连。
[0026]第二分组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如图5,第二分组包括第六场效应管、第七场效应管和第八场效应管。
[0027]驱动模块U1的第五管脚与第二分组中的第七场效应管Q7的源极相连,第七场效应管Q7的栅极分别与第六场效应管Q6的漏极和第八场效应Q8的漏极相连,第六场效应管Q6的栅极与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相连,第八场效应管Q8的栅极与电池插座J7的电源端相连。
[0028]如图6所示,电池主板的电源端通过TYPE

C芯片的VBUS管脚与反向隔绝模块相连,反向隔绝模块与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相连。
[0029]电池主板通过type C口输入5V电源并经过保护电路后进入理想二极管Q11做反向隔绝。其中,理想二极管Q11即为反向隔绝模块,其中反向隔离模块如图6所示,该专利技术中使用了分立的理想二极管电路,隔绝反向输出的同时降低物理二极管产生的压降及功耗,假设1安培的电流产生的功耗消失是P=UI,则产生0.3W的功耗丢失。
[0030]可选地,电源插座的电源端通过电阻与发光二级管D5相连。
[0031]可选地,电源插座的电源端还与扩展板相连。
[0032]如图7所示,电源插座的电源端也就是主板801还可以通过计量芯片802与电池扩展板803相连,允许主板王扩展板电池充电,也允许扩展板往主板供电,取决于扩展板是否开机。
[0033]在具体的供电过程中,当K1按键按下的时候,经过U1做触发处理后进入D触发器U6,当U6接收到按键的出发信号后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差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模块通过驱动模块与触发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触发器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模块的OTG端相连,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与电池主板的电源端相连,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还通过场效应管模块与电池插座相连,所述电池插座上连接有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差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块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管脚相连,所述驱动模块的第四管脚与所述触发器的第一管脚相连,所述触发器模块的第二管脚与第三管脚相连,且所述第三管脚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OTG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压差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模块包括第一分组和第二分组,所述第一分组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分组包括第六场效应管、第七场效应管和第八场效应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压差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三管脚与所述第一分组中的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建国何业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矽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