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循环显示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914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循环显示驱动方法,它结合了对向放电和表面放电的优点,在一个维持周期内先后进行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之间的对向放电、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表面放电及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之间的对向放电,即实现了循环放电。这种循环放电方式使得放电区域扩大,与荧光粉的距离变小,从而使发光效率和亮度都得到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方法,尤其是一种综合了 现有的对向放电驱动方法和表面放电驱动方法优点的循环显示驱动方法,具 体地说是一种。技术背景目前采用的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结构主要包括前基板、后基板和荫 罩。前基板从玻璃基板起,分别是扫描电极、介质层以及在介质层表面形成 的保护层;后基板从玻璃基板起,分别是与扫描电极垂直的寻址电极,介质 层以及在介质层上形成的保护层;夹在前、后基板中间的荫罩是由导电材料 (例如铁或其合金)加工而成的包含网孔阵列的金属薄网板。将上述前基板、 荫罩和后基板组装封接后充入预定的工作气体,譬如各种惰性气体,即形成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如上所述为传统的两电极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 结构,为了进一歩提高放电发光特性出现了一种三电极荫罩式表面放电结构, 该结构与对向放电结构的区别在于用一对平行排列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代 替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目前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主要采用对向式放电(两 电极结构)和表面式放电(三电极结构)两种工作原理。对向式放电的工作 原理如下首先在寻址电极组和扫描电极之间加一高压窄脉冲或斜波脉冲擦 除信号,擦除上次放电积累的壁电荷;然后在扫描电极上加一高脉冲寻址电 压选中该行,同时在寻址电极上施加该行的数据脉冲,该数据脉冲电压幅度 与扫描电压之差高于扫描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的着火电压,控制触发放电, 从而在该行形成与所需显示信息对应的壁电荷分布;在逐行完成整屏图像初 始放电之后,在扫描电极组和寻址电极之间施加维持脉冲,以显示该帧图像。 如此循环即可逐帧显示图像。表面式放电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扫描电极 上施加负电压脉冲,寻址电极上施加正的数据电压脉冲,当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的电压大于着火电压时它们之间先发生放电,积累维持放电所需的 壁电荷,同时使该单元处于点亮状态,然后在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上交替施 加正的维持脉冲,点亮的放电单元在壁电荷和维持脉冲的共同作用下, 一直 维持点亮状态,直到擦除脉冲的到来。然而上述对向放电或表面放电荫罩式 等离子体显示板中都存在一些问题采用对向式放电结构,放电路径短,放 电区域离荧光粉较远,因此放电效率较低;采用表面式放电结构,虽然放电 路径变长,放电效率提高,但是表面放电的亮度比对向放电弱,并且表面放 电所需的维持电压相对较高。综上所述,现有的表面放电荫罩式等离子体显 示板和对向放电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都存在一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采用对向式放电效率 低,采用表面式放电亮度低、维持电压高的问题,在三电极结构的基础上发 明了一种结合对向放电和表面放电的优点,使发光效率和亮度都得到改进的 新的。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其特征是采用存储式 显示方式,在显示一帧图像的时间内安排若干个子场,每个子场由寻址期, 维持期和擦除期组成,寻址期依次完成对全屏各像素点的点火,每个维持周 期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主要进行扫描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的对向放电, 第二阶段主要进行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的表面放电,第三阶段主要进行 维持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的对向放电, 一个维持周期内实现循环放电,使在 寻址期被点火的像素点保持气体放电状态并发光,,擦除期利用一擦除脉冲完 成对放电空间带电粒子的中和及介质表面的壁电荷的擦除。在寻址期寻址电极施加正电压脉冲,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施加负电压脉 冲,其中扫描电极的电压幅度与维持电极的电压幅度或为相同,或为不同。在维持期里每个维持周期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扫描电极施加正电 压脉冲,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保持接地状态,主要进行扫描电极与寻址电极 之间的对向放电;第二阶段维持电极施加正电压脉冲,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保持接地状态,主要进行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的表面放电;第三阶段维 持电极和扫描电极施加负电压脉冲,寻址电极保持接地状态,主要进行维持 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的对向放电,其中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的电压幅度或为 相同,或为不同。每个维持周期的第一阶段的电压脉冲宽度、第二阶段的电压脉冲宽度和 第三阶段的电压脉冲宽度或为相同,或为不同。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现有的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图像显示驱动波形在维持期只采用 对向放电或表面放电的形式,造成亮度和效率不能达到最优化。根据对向放 电和表面放电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出采用荫罩式循环放电驱动波形,使亮度和 效率得到了优化。对向放电、表面放电和循环放电的实验结果表明,循环放 电的放电强度较高,放电效率介于表面放电和对向放电之间,采用循环放电 使得放电区域扩大,与荧光粉的距离变小,从而使发光效率和亮度都得到优附图说明-图1为三电极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的显示256级灰度的带八个子场的存储式时序方式示意图。 图3为荫罩式三电极表面放电在单个子场的各电极工作波形示意图。 图4为荫罩式三电极循环放电在单个子场的各电极工作波形(一)示意图。图5为荫罩式三电极循环放电在单个子场的各电极工作波形(二)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采用存储式显示方式, 在显示一帧图像的时间内至少安排一个子场,每个子场由寻址期,维持期和擦 除期组成,寻址期依次完成对全屏各像素点的点火,每个维持期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进行扫描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的对向放电,第二阶段进行扫 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的表面放电,第三阶段进行维持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 的对向放电, 一个维持期内实现循环放电,使在寻址期被点火的像素点保持 气体放电状态并发光,擦除期利用一擦除脉冲完成对放电空间带电粒子的中 和及介质表面的壁电荷的擦除。 实例1.如图1、 3所示。图1是一种三电极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它包括前基板l、后基板2、 荫罩3,其中荫罩3封装在前后基板1, 2之间,所述的前基板l主要由前衬 底玻璃基板4、第一电极对5, 6、介质层7、保护膜8组成,其中第一电极 对5, 6平行排列于前衬底玻璃基板4上,它可以是没有透明导电薄膜IT0 构成的电极,电极5称为维持电极,电极6称为扫描电极,介质层7覆盖在 第一电极对5, 6上,保护膜8则覆盖在介质层7上;所述的后基板2主要由 后衬底玻璃基板9、第二电极IO、介质层ll组成,其中第二电极10位于后 衬底玻璃基板9上,介质层11覆盖在第二电极10上,第二电极10通常称为 列电极组或寻址电极,与前基板1上的第一电极对5,成空间垂直正交;所 述的荫罩3为一厚度d为0. 1 1. 0mm的包含漏斗形网格孔12阵列的导电板, 所述的漏斗形网格孔12与前基板1相对的上开口 13面积是其与后基板2相 对的下开口 14面积的10 20倍,每一漏斗形网格孔12上开口宽度15为下 开口宽度16的2 4倍;第一电极对5, 6呈平行排列,分别与荫罩3上的漏 斗形网格孔12的上开口 13的两端相对应,第二电极10与荫罩3上的漏斗形 网格孔12的下开口 14相对应,每一网格孔12的下开口宽度16为第二电极 10宽度17的1 2倍,上开口长度19为下开口长度18的1.5 2倍,第一 电极对5, 6的电极宽度20相同,上开口长度20是第一电极对5, 6之间的 平行间距21的1.25 5倍,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循环显示驱动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存储式显示方式,在显示一帧图像的时间内至少安排一个子场,每个子场由寻址期,维持期和擦除期组成,寻址期依次完成对全屏各像素点的点火,每个维持期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进行扫描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的对向放电,第二阶段进行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的表面放电,第三阶段进行维持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的对向放电,一个维持期内实现循环放电,使在寻址期被点火的像素点保持气体放电状态并发光,擦除期利用一擦除脉冲完成对放电空间带电粒子的中和及介质表面的壁电荷的擦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循环显示驱动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存储式显示方式,在显示一帧图像的时间内至少安排一个子场,每个子场由寻址期,维持期和擦除期组成,寻址期依次完成对全屏各像素点的点火,每个维持期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进行扫描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的对向放电,第二阶段进行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的表面放电,第三阶段进行维持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的对向放电,一个维持期内实现循环放电,使在寻址期被点火的像素点保持气体放电状态并发光,擦除期利用一擦除脉冲完成对放电空间带电粒子的中和及介质表面的壁电荷的擦除。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循环显示驱动方法,其特 征是在寻址期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施加的电压脉冲为负脉冲。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佳佳张雄杨兰兰屠彦王保平朱立锋林青园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华显高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