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军雄专利>正文

一种捕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13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捕鼠器,包括壳体、电机部、陷阱部、存鼠部、红外线感应装置、限制板,红外线感应装置设于壳体下部,红外线感应装置通过感知物体的有无来控制限制板在壳体外围的升降;限制板内部两侧设有导轨,导轨两侧设有滑动配合的滑块,电机带动控制圆盘连接滑块之间的拉绳来带动壳体外围限制板的上下活动达到捕鼠的功能;电机部和陷阱部置于壳体内一侧,存鼠部置于壳体内另一侧;陷阱部底部设有方形洞,陷阱部中间设有下降斜台,下降斜台靠圆柱轴旋转,下降斜台表面设有与电机部连接的线,下降斜台倾斜角度最大时,限制板上升;存鼠部内侧壁上设有单向门。非机械触碰式,不会产生不灵敏或过度灵敏,不会让老鼠逃跑。不会让老鼠逃跑。不会让老鼠逃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捕鼠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日常生活
,具体是指一种捕鼠器。

技术介绍

[0002]老鼠生命力旺盛、数量繁多且繁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源。传统的捕鼠器触发装置采用的机械触碰式,此类触发装置在使用中可靠性能不高,触发装置太灵敏了往往因为外界震动导致装置提前触发,而触发装置设置不那么灵敏是,老鼠可能触碰到了触发装置,但并未触发,这些因素都导致捕鼠的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捕鼠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捕鼠器:包括壳体、电机部、陷阱部、存鼠部、红外线感应装置、限制板,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设于壳体下部,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通过感知物体的有无来控制限制板在壳体外围的升降;所述限制板内部两侧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两侧设有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电机部包括电机和控制圆盘,所述电机带动控制圆盘连接滑块之间的拉绳来带动壳体外围限制板的上下活动达到捕鼠的功能;所述电机部和陷阱部置于壳体内一侧,所述存鼠部置于壳体内另一侧;所述陷阱部底部设有方形洞,所述陷阱部中间设有下降斜台,所述下降斜台靠圆柱轴旋转,所述下降斜台表面设有与电机部连接的线,所述下降斜台倾斜角度最大时,限制板上升;所述存鼠部内侧壁上设有单向门,老鼠可由陷阱部通往存鼠部。
[0005]作为改进,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设于壳体一侧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壳体下方的地面为诱饵的投放区域。
[0006]作为改进,所述壳体中间一侧设有环形支撑板,用于支撑放置存鼠部,所述存鼠部可从壳体内取出。
[0007]作为改进,所述控制圆盘连接滑块之间的拉绳围绕壳体三面设置。
[0008]作为改进,所述电机部和陷阱部底部焊接在壳体内部。
[0009]作为改进,所述壳体下端两脚与红外线感应装置形成三角支撑,稳定整体的平衡。
[0010]作为改进,所述壳体表面两侧设有可九十度角放倒的金属提手,所述存鼠部表面设有把手。
[001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非机械触碰式,不会产生不灵敏或过度灵敏,不会让老鼠逃跑。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捕鼠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中限制板上升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图1的仰视图。
[0015]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5是图1的后视图。
[0017]图6是图5中A

A处的剖视图。
[0018]图7是图5的右视图。
[0019]图8是图7中B

B处的剖视图。
[0020]如图所示:1、壳体,2、电机部,3、陷阱部,4、存鼠部,5、红外线感应装置,6、限制板,7、导轨,8、滑块,9、电机,10、控制圆盘,11、下降斜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捕鼠器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结合附图,一种捕鼠器,包括壳体1、电机部2、陷阱部3、存鼠部4、红外线感应装置5、限制板6,红外线感应装置5设于壳体1下部,红外线感应装置5通过感知物体的有无来控制限制板6在壳体1外围的升降;限制板6内部两侧设有导轨7,导轨7两侧设有滑动配合的滑块8,电机部2包括电机9和控制圆盘10,电机9带动控制圆盘10连接滑块8之间的拉绳来带动壳体1外围限制板6的上下活动达到捕鼠的功能;电机部2和陷阱部3置于壳体1内一侧,存鼠部4置于壳体1内另一侧;陷阱部3底部设有方形洞,陷阱部3中间设有下降斜台11,下降斜台11靠圆柱轴旋转,下降斜台11表面设有与电机部2连接的线,下降斜台11倾斜角度最大时,限制板6上升;存鼠部4内侧壁上设有单向门,老鼠可由陷阱部3通往存鼠部4。
[0023]红外线感应装置5设于壳体1一侧下部的中间位置,壳体1下方的地面为诱饵的投放区域。
[0024]壳体1中间一侧设有环形支撑板,用于支撑放置存鼠部4,存鼠部4可从壳体1内取出。
[0025]控制圆盘10连接滑块8之间的拉绳围绕壳体1三面设置。
[0026]电机部2和陷阱部3底部焊接在壳体1内部。
[0027]壳体1下端两脚与红外线感应装置5形成三角支撑,稳定整体的平衡。
[0028]壳体1表面两侧设有可九十度角放倒的金属提手,存鼠部4表面设有把手。
[0029]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红外线感应装置5设于壳体1下部,红外线感应装置5通过感知物体的有无来控制限制板6在壳体1外围的升降;限制板6内部两侧设有导轨7,导轨7两侧设有滑动配合的滑块8,电机部2包括电机9和控制圆盘10,电机9带动控制圆盘10连接滑块8之间的拉绳来带动壳体1外围限制板6的上下活动达到捕鼠的功能;电机部2和陷阱部3置于壳体1内一侧,存鼠部4置于壳体1内另一侧;陷阱部3底部设有方形洞,陷阱部3中间设有下降斜台11,下降斜台11靠圆柱轴旋转,下降斜台11表面设有与电机部2连接的线,下降斜台11倾斜角度最大时,限制板6上升;存鼠部4内侧壁上设有单向门,老鼠可由陷阱部3通往存鼠部4;老鼠进入壳体1下方,红外线感应装置5感知到老鼠后降落限制板6,使老鼠在限制板6内活动,老鼠使用方形洞进入陷阱部3,老鼠在陷阱部3中的下降斜台11上会由于重力原因掉至陷阱部3下部,此时限制板6由于受下降斜台11上的线控制而重新上升,等待下一波老鼠,若此时红外线感应装置5仍感觉到限制板6内有老鼠,会保持限制板6一直处在下降状态,掉至陷阱部3下部的老鼠通过单向门进入存鼠部4。
[0030]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
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电机部(2)、陷阱部(3)、存鼠部(4)、红外线感应装置(5)、限制板(6),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5)设于壳体(1)下部,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5)通过感知物体的有无来控制限制板(6)在壳体(1)外围的升降;所述限制板(6)内部两侧设有导轨(7),所述导轨(7)两侧设有滑动配合的滑块(8),所述电机部(2)包括电机(9)和控制圆盘(10),所述电机(9)带动控制圆盘(10)连接滑块(8)之间的拉绳来带动壳体(1)外围限制板(6)的上下活动达到捕鼠的功能;所述电机部(2)和陷阱部(3)置于壳体(1)内一侧,所述存鼠部(4)置于壳体(1)内另一侧;所述陷阱部(3)底部设有方形洞,所述陷阱部(3)中间设有下降斜台(11),所述下降斜台(11)靠圆柱轴旋转,所述下降斜台(11)表面设有与电机部(2)连接的线,所述下降斜台(11)倾斜角度最大时,限制板(6)上升;所述存鼠部(4)内侧壁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军雄
申请(专利权)人:郑军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