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拉杆及基于该绝缘拉杆的真空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881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绝缘拉杆及基于该绝缘拉杆的真空断路器。它包括绝缘子以及嵌入到绝缘子内的下嵌件,下嵌件具有安置腔,安置腔内安置有碟簧,推动杆的中心设置有通孔,安置腔内还固定安装有定位杆,推动杆的下端伸出安置腔外并能够由操作机构驱动使推动杆远离基准面从而使灭弧室内的触头接触,在灭弧室内的触头接触时能够直接获得触头开距,灭弧室内的触头接触后能够直接获得接触行程。采用上述结构后,在能够直接获得触头开距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获得接触行程的目的,其简单巧妙地结构设计,大大简化了传统的测量方式,降低了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装配工人的劳动量,并且有效提高了断路器合分闸的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绝缘拉杆及基于该绝缘拉杆的真空断路器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真空断路器及其操作部件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绝缘拉杆及基于该绝缘拉杆的真空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3]高压真空断路器的绝缘拉杆是连接在操作机构动力输出部分装置与真空灭弧室动触头之间的绝缘传动部件,真空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行程通常通过对绝缘拉杆及相关部件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相对位置变化进行测量并计算获得。但常规结构的绝缘拉杆在安装和检测中只能测量断路器的总行程(触头开距+接触行程),不能直接单独测量出触头开距和接触行程,而是要通过辅助方法和复杂的辅助操作来测量和计算出触头开距和接触行程。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首先通过手动操作杆操作断路器的拐臂,使得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运动,用仪器检测出动静触头刚好处于接触状态,再卡尺测量出此时绝缘拉杆基准面的相对位置数值,然后再通电使断路器处于合闸、分闸两种状态,测出对绝缘拉杆应数值,然后计算出触头开距和接触行程。
[0004]现有的这种方法虽然能间接测出触头开距和接触行程,但这种方法既麻烦(至少要两个人配合才行),也会产生很大误差;由于使真空灭弧室的动静触头刚接触是通过手动控制的,同时还要维持一定的时间给测量人员,故测量的数据可能因人不同而产生0.5

1mm的误差,在高压断路器中触头开距和接触行程是重要的技术参数,不精确的测量严重影响断路器的合闸和开断性能判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提高生产、检测效率并减少装配人员劳动量的绝缘拉杆及基于该绝缘拉杆的真空断路器。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绝缘拉杆,包括中段的绝缘子,绝缘子上部具有能够连接真空灭弧室的触头部件的上嵌件,绝缘子下部具有嵌入到绝缘子内的下嵌件,下嵌件具有用于安置推动杆的安置腔,安置腔内安置有能够在安置腔内上、下移动的推动杆,推动杆与安置腔顶面之间安装有碟簧,推动杆的中心设置有通孔,安置腔内还固定安装有从通孔内伸出推动杆底端的定位杆,推动杆的下端伸出安置腔外并能够连接操作机构的动作部分。
[0007]所述安置腔开口处封装有端盖,所述推动杆的上半段能够通过限位在所述端盖内并使其下半段伸出端盖外。
[0008]所述推动杆上设置有位于端盖内侧的限位台肩,所述碟簧套装在推动杆的上半段上并压在安置腔的顶面和限位台肩的上端面之间。
[0009]所述定位杆直接嵌在绝缘子上。
[0010]所述定位杆通过螺纹连接在下嵌件上。
[0011]一种基于上述的绝缘拉杆的真空断路器,包括真空灭弧室、以及具有上嵌件、推动杆和定位杆的绝缘拉杆,所述绝缘拉杆的上嵌件伸入到真空灭弧室内并能够与真空灭弧室的触头配合,绝缘拉杆通过推动杆上固定安装的驱动块以及与驱动块连接的拐臂与驱动轴连接,从而能够在驱动轴的驱动下使推动杆往复移动实现真空灭弧室的触头接触或断开。
[0012]所述拐臂通过一个销轴安装并能够实现摆动动作。
[0013]采用上述的结构后,通过简单巧妙地在安置腔内固定安装有从推动杆的通孔内伸出推动杆底端的定位杆,由此在能够在直接获得触头开距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定位杆伸出推动杆底端的距离直接获得接触行程的目的,其简单巧妙地结构设计,大大简化了测量方式,无需在测量中通过人工辅助操作获得中间状态,降低了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装配工人的劳动量,并且有效提高了断路器合分闸性能的检测精度;其具有的结构新颖,测量方便,数据准确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各类断路器中的绝缘拉杆设计,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触头开距和接触行程测量指示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基于该绝缘拉杆的真空断路器的分闸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基于该绝缘拉杆的真空断路器的合闸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绝缘拉杆及基于该绝缘拉杆的真空断路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的绝缘拉杆主要用于断路器中真空灭弧室和摆臂之间进行连接,可广泛用于ZN63A(VS1)高压真空断路器中,也可用于ZN85

40.5等类似断路器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绝缘拉杆,包括中段的绝缘子2,绝缘子2的上部具有能够连接真空灭弧室的触头部件的上嵌件1,绝缘子2的下部具有嵌入到绝缘子内的下嵌件3,通过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子将高压带电部分和机架(基准面)13隔离开来,下嵌件3具有用于安置推动杆4的安置腔;推动杆的上半部分安置在安置腔内并能够在安置腔内上、下移动,同时推动杆4的下半部分伸出安置腔外,推动杆与安置腔顶面之间安装有碟簧(蝶形弹簧)5,由此在与真空灭弧室的触头相接触时,能够通过碟簧提供触头压力并进行缓冲,从而减少触头弹跳时间;推动杆4的中心设置有通孔,安置腔内还固定安装有从通孔内伸出推动杆底端的定位杆6,其中,定位杆6既可以直接嵌在绝缘子2上,也可以通过螺纹或其他方式连接在下嵌件3上使得定位杆和绝缘子成为一整体,推动杆的下端(下半部分)伸出安置腔外并能够连接操作机构的动作部分,从而能够使推动杆远离基准面(机架)使上嵌件1真空灭弧室7内的触头接触,在真空灭弧室内的触头接触时通过推动杆底端与选定的基准面之间的运动距离能够直接获得触头开距,如图1所示,触头开距H=H2

H1,真空灭弧室内的触头接触后推动杆会继续前行,压缩碟形弹簧(触头弹簧),从而产生接触行程,并进一步增加触头压力,储存能量,直到断路器的拐臂停止运动,由此实现了使推动杆克服碟簧的弹力继续动作从而利用定位杆6伸出推
动杆底端的距离直接获得接触行程的目的,如图1所示,接触行程C=C2

C1,其中,接触行程的主要作用是弥补触头的磨损,另外在触头压力作用下,由于接触行程的存在,可以提高灭弧室动触头的刚分速度,即:当操作机构通过动作部分驱动推动杆及整个绝缘拉杆使真空灭弧室内的触头接触,此时通过推动杆底端与选定的基准面之间的运动距离能够直接获得触头开距;灭弧室内的触头接触后能够使推动杆克服碟簧的弹力继续动作而使定位杆进一步伸出推动杆底端面,因而可测量定位杆伸出推动杆底端的距离直接获得接触行程。
[0017]通过该结构设计,只需要通过分别给断路器的合闸线圈和分闸线圈送电,可使得断路器处于保持合闸、分闸两种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下,一个人就可以测量出合闸和分闸两种状态下的相关数据,H1、H2、C1、C2,并通过公式H=H2

H1和C=C2

C1,分别计算出触头开距和接触行程,不再需要由一个人通过手动使得灭弧室处于刚合状态,从而消除了人为误差,提高了数据精度,减少了安装人员数量和劳动量,提高了劳动效率。
[0018]进一步地,所说的安置腔开口处封装有端盖8,推动杆4的上半段能够通过限位在端盖内并使其下半段伸出端盖外,具体的说,推动杆4上设置有位于端盖8内侧的限位台肩9,碟簧5套装在推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拉杆,包括中段的绝缘子(2),其特征在于:绝缘子上部具有能够连接真空灭弧室的触头部件的上嵌件(1),绝缘子(2)的下部具有嵌入到绝缘子内的下嵌件(3),所述下嵌件(3)具有用于安置推动杆(4)的安置腔,安置腔内安置有能够在安置腔内上、下移动的所述推动杆(4),推动杆(4)与安置腔顶面之间安装有碟簧(5),推动杆(4)的中心设置有通孔,安置腔内还固定安装有从通孔内伸出推动杆底端的定位杆(6),推动杆(4)的下端伸出安置腔外并能够连接操作机构的动作部分。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腔开口处封装有端盖(8),所述推动杆(4)的上半段能够通过限位在所述端盖内并使其下半段伸出端盖外。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4)上设置有位于端盖(8)内侧的限位台肩(9),所述碟簧(5)套装在推动杆的上半段上并压在安置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杨晓琴严永林黄丽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诚翔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