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Allyl-β-CD)/PSA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吸附辛可宁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4875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Ally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Allyl

β

CD)/PSA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吸附辛可宁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Allyl

β

CD)/PSA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吸附辛可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环糊精(Cyclodextrin,简称CD)是吡喃葡萄糖单元组成的环状多糖,由α

1,4键连接,形成中空圆筒状的分子结构。常见的环糊精有α

、β

、γ

环糊精三种,其分别是由6、7、8个D

吡喃葡萄糖单元首尾相连成环的大环化合物(Connors,Kenneth A.The Stability of Cyclodextrin Complexes in Solution[J].Chemical Reviews,1997,97(5):1325

1358.)。而因β

CD相比于α

环糊精有更大的空腔结构,且生产成本比γ

环糊精要低,因此β

环糊精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常见。β

CD是外腔亲水、内腔疏水的结构(杨建文,任晓亮,戚爱棣.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5,38(02):208

213.),β

CD上的羟基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后使β
r/>CD具有水溶性。β

CD利用其独特的空腔结构实现主客体间的匹配,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形成一种具有疏水性、形状相当、大小适宜的稳定复合体(李姝静,吴飞鹏,李妙贞,王尔鑑,毛诗珍,杜有如.水溶性β

环糊精聚合物和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主客体相互作用[J].化学学报,2005(19):74

79.)。环糊精衍生物更有利于容纳客分子,并可改善其某些性质。近年来主要对环糊精的分子结构进行修饰,如将甲基、乙基、羟丙基、羟乙基、葡糖基等基团引入β

CD分子中(取代羟基上的H)。引入这些基团,破坏了β

CD分子内的氢键改变了其理化性质,使得其应用范围更加宽泛。
[0003]辛可宁(CCN)一种喹啉型生物碱,存在于茜草科金鸡纳属植物中,因此又叫金鸡宁,目前已应用于医学上的发烧治疗以及疟疾的预防和控制(Yuan X,TanY,Wei X,et al.Chiral determination of cinchonine using an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sensor with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 on the surfaces ofmagnetic particles[J].Luminescence,2017.)。除此之外还广泛地应用到Michanel加成反应、手性的不对称还原反应和烯烃的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等。尤其作为手性不对称反应的催化剂因为其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而受到广大化学家的青睐(孙文秀,袁爱爱,张彩艳,丁春明.辛可宁的拆分、晶体结构及其季铵盐的制备[J].科技创新导报,2011(10):121

123.)。另外,由于辛可宁对肿瘤细胞生长有影响,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望在今后抗肿瘤方面应用,所以获得高纯度的辛可宁在实际应用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P(Allyl

β

CD)/PSA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吸附辛可宁中的应用。首先,制备了功能复合微粒P(Allyl

β

CD)/PSA作为固体吸附剂,并考察其对辛可宁的吸附性能,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在接枝型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及对辛可宁的吸附方面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类似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P(Allyl

β

CD)/PSA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1)伯胺树脂微球(PSA)的活化处理
[0007]常温下用DMF浸泡活化10~14h,抽滤,45~55℃下在真空烘箱干燥10~14h。
[0008](2)Allyl

β

CD的制备
[0009]向1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2~2.4gβ

CD、25~35mL无水DMF,使其完全溶解,冰浴反应条件下加入0.24~0.26g NaH,搅拌反应0.5~1.5h后,逐滴加入480~520μL3

溴丙烯,室温条件下反应6~8h。将反应液分散在380~420mL丙酮中,抽滤得粗产物。用2.0~3.0mL蒸馏水将固体溶解,再逐滴加入340~360mL丙酮中,反复纯化2~3次,最终抽滤得到白色固体产物Allyl

β

CD。
[0010](3)P(Allyl

β

CD)/PSA的制备
[0011]称取0.1~0.3g的活化后的伯胺树脂微球于100mL的四口烧瓶中,再加入45~55mLDMF、加入0.30~0.40gAllyl

β

CD,使其充分溶解,通入氮气,水浴锅加热升温至60~68℃,加入0.3~0.5gAPS,反应6~10h结束,用乙醇、水依次反复洗涤产物、抽滤,45~55℃真空干燥10~4h。即制得接枝材料P(Allyl

β

CD)/PSA。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P(Allyl

β

CD)/PSA微球的制备方法,P(Allyl

β

CD)/PSA制备机理为:
[0013]在过硫酸铵的引发作用下,PSA上的胺基形成胺基自由基从而诱导Allyl

β

CD上的碳碳双键打开,与胺基自由基相结合,发生聚合反应,制备机理如以下反应式所示:
[0014][0015]P(Allyl

β

CD)/PSA对辛可宁吸附机理如以下反应式所示:
[0016][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P(Allyl

β

CD)/PSA微球在吸附辛可宁中的应用。在温度为45℃的条件下,0.05g的上述P(Allyl

β

CD)/PSA微球加入25mL的0.045g/L的辛可宁乙醇溶液的最大吸附量为121mg/g;若在盐溶液中使用上述P(Allyl

β

CD)/PSA微球,则最适宜的盐浓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P(Allyl

β

CD)/PSA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β

环糊精作为功能单体,在引发剂过硫酸铵的作用下接枝到聚苯乙烯伯胺树脂微球上,制备出接枝微粒P(Allyl

β

CD)/PSA,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伯胺树脂微球PSA的活化处理伯胺树脂微球在常温下用DMF浸泡活化10~14h,抽滤,45~55℃下在真空烘箱干燥10~14h;(2)Allyl

β

CD的制备向1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 2.2~2.4 g β

CD、25~35 mL 无水 DMF,使其完全溶解,冰浴反应条件下加入 0.24~0.26 g NaH ,搅拌反应0.5~1.5 h后,逐滴加入 480~520μL3

溴丙烯,室温条件下反应 6~8 h;将反应液分散在 380~420 mL 丙酮中,抽滤得粗产物;用 2.0~3.0mL 蒸馏水将固体溶解,再逐滴加入 340~360 mL 丙酮中,反复纯化 2~3 次,最终抽滤得到白色固体产物Allyl

β

CD;(3)P(Allyl

β

CD)/PSA的制备称取0.1~0.3g的活化后的伯胺树脂微球于100mL的四口烧瓶中,再加入45~55 mL DMF、加入0.30~0.40 g Allyl

β

CD,使其充分溶解,通入氮气,水浴锅加热升温至60~68℃,加入0.3~0.5 g APS,反应6~10h结束,用乙醇、水依次反复洗涤产物、抽滤,45~55℃真空干燥10~4h;即制得接枝材料P(Ally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延斌唐风娣李丽荣胡译之李俊涛刘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