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酱制备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868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茶酱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茶酱制备方法及其装置,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进行酸茶制备;S2:按一定重量比例配料,备用;S3:将原材料切碎混匀,备用;S4:深度加工后装瓶并包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按照一定重量比例配比的原材料所制得的茶酱,风味独特,富含茶多酚以及维生素等茶叶中的成分,有利于人体健康且原材料制备方便,茶酱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得的茶酱色泽黑褐,口感苦辣酸咸共存且回味悠长,采用酸茶制备的茶酱一方面具备酱的风格,另一方面兼具茶的风味和保健功能,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功能食品。种色香味俱佳的功能食品。种色香味俱佳的功能食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酱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茶酱
,具体的说是一种茶酱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酸茶是德昂族最具特色的茶产品,是德昂族长期饮用、食用的一种本土茶制品。由于德昂族酸茶加工过程必有一个厌氧发酵的独特工序,造成其具有一定的酸爽香味,入口清凉,回味甘甜,生津解渴,解暑清热,提神醒脑,健脾醒胃,消食通便等风味和功效,极具特色。
[0003]酱是以豆类、小麦粉、水果、肉类或鱼虾等物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糊状调味品;传统的酱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早时酱除有调味功能,还有除毒功能;中国人常见的调味酱分为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的甜面酱,和以豆类为主要原料的豆瓣酱两大类,还有肉酱、鱼酱和果酱等调味品。
[0004]目前市面上的茶与酱的区别明显,酱中缺乏茶叶的风味以及保健功能,而茶叶缺乏酱的风格以及口感;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茶酱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目前市面上的茶与酱的区别明显,酱中缺乏茶叶的风味以及保健功能,而茶叶缺乏酱的风格以及口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茶酱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酱制备方法及其装置,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首先进行酸茶制备;
[0008]S2:按一定重量比例配料,备用;
[0009]S3:将原材料切碎混匀,备用;
[0010]S4:深度加工后装瓶并包装。
[0011]优选的,所述S1中,酸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A1:采摘一芽三叶为主的茶鲜叶;
[0013]A2:上一步骤采摘的茶鲜叶沸水涝青2分钟;
[0014]A3:上一步骤处理的茶叶晾青至表面无水分;
[0015]A4:上一步骤制得的茶叶装罐并密闭发酵2

8月。
[0016]优选的,所述S2中,配料中包含的原材料的重量份如下:
[0017][0018]优选的,所述S2中,按一定重量比例配料具体为称取一定重量比例的酸茶茶叶、酱油、食盐、白糖、味精、辣椒面、大蒜仁和山梨酸钾,混匀备用。
[0019]优选的,所述S3中,将原材料切碎混匀具体为将配料放入搅拌机,利用高速旋转刀片将按照一定重量比例的配料切碎混匀,形成茶酱。
[0020]优选的,所述S4中,深度加工后装瓶并包装具体为将S3中制得的茶酱,于75~80℃水浴巴氏除菌,随后冷却至室温,理化检验合格后,装瓶并包装。
[0021]一种茶酱制备的装置,包括底座、支撑组件、罐体、罐盖、电机以及粉碎组件;所述罐体设置在支撑组件之间;所述支撑组件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罐盖契合连接在罐体上;所述粉碎组件设置在罐体内,且所述粉碎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电机上;
[0022]所述粉碎组件由一号转轴、一号搅拌片、啮合齿、二号转轴、二号搅拌片以及啮合套组成;所述一号转轴的底端固接在电机上,且所述一号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啮合齿;所述一号搅拌片固接在一号转轴中部,且所述一号搅拌片设置在罐体内;所述二号转轴的顶端转动连接在罐盖底面;所述二号搅拌片固接在二号转轴中部,且所述啮合套固定连接在二号转轴的底端;所述啮合齿啮合连接在啮合套内;由于二号转轴转动,二号搅拌片随之转动,从而实现在罐体内,一号搅拌片以及二号搅拌片的转动,当原材料放置在罐体内时,能够在一号搅拌片以及二号搅拌片的搅拌下充分的接触并被粉碎。
[0023]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由连接臂、支撑柱以及扭簧组成;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且一侧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臂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扭簧套设在支撑柱与连接臂之间;在罐体内原材料充分粉碎后,人为左右转动连接臂,使得罐体内的原材料与一号搅拌片以及二号搅拌片充分的接触,从而增强原材料的粉碎效果。
[0024]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架,且所述限位架的两侧活动连接有橡胶块;所述电机设置在限位架上,且所述电机位于两侧橡胶块之间;当人为转动连接臂带动罐体转动时,电机能够在限位架的作用下,随着罐体转动,其中橡胶块通过贯穿于限位架侧壁的螺纹杆带动而活动在限位架上。
[002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6]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茶酱制备方法及其装置,通过按照一定重量比例配比的原材
料所制得的茶酱,风味独特,富含茶多酚以及维生素等茶叶中的成分,有利于人体健康且原材料制备方便,茶酱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得的茶酱色泽黑褐,口感苦辣酸咸共存且回味悠长,采用酸茶制备的茶酱一方面具备酱的风格,另一方面兼具茶的风味和保健功能,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功能食品。
[0027]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茶酱制备方法及其装置,通过设置粉碎组件,利用布置在罐体内部的一号搅拌片以及二号搅拌片,在对罐体内的原材料进行加工粉碎时,能够实现对罐体内原材料的充分粉碎,且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在罐体内原材料进行初步粉碎后,人为转动连接臂,带动罐体进行左右的轻微转动,从而能够使得罐体内初步加工的原材料进一步与一号搅拌片以及二号搅拌片接触,实现对原材料的充分加工粉碎。
附图说明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32]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粉碎组件的立体图;
[0033]图中:1、底座;2、支撑组件;21、连接臂;22、支撑柱;23、滑槽;24、扭簧;3、罐体;31、罐盖;32、限位架;33、电机;34、橡胶块;4、粉碎组件;41、二号转轴;42、二号搅拌片;43、啮合套;44、啮合齿;45、一号搅拌片;46、一号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5]实施例一:
[0036]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茶酱制备方法及其装置,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S1:首先进行酸茶制备;
[0038]S2:按一定重量比例配料,备用;
[0039]S3:将原材料切碎混匀,备用;
[0040]S4:深度加工后装瓶并包装。
[004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S1中,酸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2]A1:采摘一芽三叶为主的茶鲜叶;
[0043]A2:上一步骤采摘的茶鲜叶沸水涝青2分钟;
[0044]A3:上一步骤处理的茶叶晾青至表面无水分;
[0045]A4:上一步骤制得的茶叶装罐并密闭发酵2

8月。
[004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S2中,配料中包含的原材料的重量份如下:
[0047][004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S2中,按一定重量比例配料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酱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进行酸茶制备;S2:按一定重量比例配料,备用;S3:将原材料切碎混匀,备用;S4:深度加工后装瓶并包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酱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酸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采摘一芽三叶为主的茶鲜叶;A2:上一步骤采摘的茶鲜叶沸水涝青2分钟;A3:上一步骤处理的茶叶晾青至表面无水分;A4:上一步骤制得的茶叶装罐并密闭发酵2

8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酱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配料中包含的原材料的重量份如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酱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按一定重量比例配料具体为称取一定重量比例的酸茶茶叶、酱油、食盐、白糖、味精、辣椒面、大蒜仁和山梨酸钾,混匀备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酱制备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将原材料切碎混匀具体为将配料放入搅拌机,利用高速旋转刀片将按照一定重量比例的配料切碎混匀,形成茶酱。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茶酱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深度加工后装瓶并包装具体为将S3中制得的茶酱,于75~80℃水浴巴氏除菌,随后冷却至室温,理化检验合格后,装瓶并包装。7.一种茶酱制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撑组件(2)、罐体(3)、罐盖(31)、电机(33)以及粉碎组件(4);所述罐体(3)设置在支撑组件(2)之间;所述支撑组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名志卢凤美张艺潘联云夏丽飞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