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介质阻挡放电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57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率、亮度均匀性高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灯。电介质阻挡放电灯(100)的外部电极(14)与气密容器(10)的距离(d)在气密容器的长度方向上越远离内部电极(13)越小。外部电极(14)的单位长度的面积(S)在气密容器(10)的长度方向上越远离内部电极(13)越窄。气密容器(10)与外部电极(14)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C)在气密容器(10)的长度方向上近似恒定、或随着在长度方向上远离而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一般照明用光源、传真机、复印机等中的原稿照明用 光源、液晶面板的背光灯用光源等光源装置而被利用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灯(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lamp )。技术背景近年来,作为背光灯用光源等所使用的灯或光源装置,除了使用水银 作为放电介质的灯(以下称为有水银灯)的研究之外,不使用水银的灯(以 下称为无水银灯)的研究也在积极开展。从环境上考虑,因为无水银灯的 光源装置随温度的时间变化而发光强度变动少,所以优选。作为无水银灯的光源装置,公知具有密封了稀有气体作为放电介质 的管状气密容器、在气密容器的内部配置的内部电极、和在气密容器的外 部配置的外部电极。当向内部电极与外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后,通过电介 质势垒放电,稀有气体发生等离子化而发光。但是,在这种内部一外部电 极方式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灯中,存在着灯的长度方向上亮度不均的课题。为了改善灯的长度方向的亮度均匀性(brightness uniformity),进行 了各种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l中,通过使气密容器与外部电极之间形成 的静电电容随着从内部电极沿长度方向远离而增大,来改善均匀性。图10 表示专利文献l所公开的构成的一例。放电容器l包括细长的透光性气 密容器la、密封附着在透光性气密容器la的一方端部的导入线lb、形成 在导入线lb的前端并被密封在透光性气密容器la内的内部电极lc、荧光 体层ld以及密封在透光性气密容器la内的放电空间le中的以稀有气体 为主体的放电介质。电介质层2添设在透光性气密容器1的外周面,越靠 近内部电极lc介电常数越小,随着与内部电极lc分离介电常数逐渐增大。 由此,实现了随着从内部电极沿长度方向远离而增大静电电容的构成。另3外,外部电极3由金属箔构成,圆弧状地贴附于电介质层2的外面。图11是表示上述构成中的灯的发光强度分布的曲线图。在图11中,横轴表示放电灯的轴向的位置,图中A是内部电极侧的端部,B是从内部 电极远离一方的端部。纵轴表示发光强度(相对值)。另外,实线的曲线 C表示随着从内部电极沿长度方向远离而增大了电容的构成中的测定结 果,虚线的曲线D表示沿长度方向电容近似一定的构成中的测定结果。从 曲线图可明确,通过随着从内部电极沿长度方向远离而增大电容,可实现 亮度均匀性的改善。专利文献l:特开2001—325919号公报但是,根据本申请专利技术者的实验结果,在专利文献l的构成中虽然亮 度均匀性得到了改善但效率降低。尤其是灯的尺寸越长,效率降低的趋势 越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且亮度均匀性也高的电介质阻 挡放电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电介质阻挡放电灯,具备至少一个气密 容器;放电介质,其包括密封在所述气密容器内部的稀有气体;内部电极, 其配置在所述气密容器的内部;和外部电极,其隔开空间地配置在所述气 密容器的外部;在所述气密容器的长度方向上离所述内部电极越远,所述 外部电极与所述气密容器的距离越小,在所述气密容器的长度方向上离所 述内部电极越远,所述外部电极的单位长度的面积越窄,并且,由所述气 密容器与所述外部电极之间的所述空间形成的静电电容在所述气密容器 的长度方向上近似恒定、或随着在所述气密容器的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内 部电极而减小。具体而言,第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当设所述内部电极附近的、所述外 部电极与所述气密容器的距离为d,设所述外部电极的单位长度的面积为 S,设远离所述内部电极处的、所述外部电极与所述气密容器的距离为d', 设所述外部电极的单位长度的面积为S'时,满足S/d^SVd'。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电介质阻挡放电灯;与所述电介质阻挡放电灯邻接配置的光学片类;和与所述光学片类 重叠配置的液晶面板。 (专利技术效果)通过采用使气密容器与外部电极的距离随着在气密容器的长度方向 上远离内部电极而倾斜或变化、使发光管与外部电极之间的空间所形成的 静电电容在气密容器的长度方向上近似恒定、或随着在气密容器的长度方 向上远离内部电极而减小的构成,可实现高效率、亮度均匀性也高的电介 质阻挡放电灯。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灯,(A)是灯的示 意纵剖面图,(B)是外部电极的俯视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灯,(A)是灯的示 意纵剖面图,(B)是外部电极的俯视图;图3表示比较例1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灯,(A)是灯的示意纵剖面图, (B)是外部电极的俯视图;图4表示比较例2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灯,(A)是灯的示意纵剖面图, (B)是外部电极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亮度分布的曲线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效率分布的曲线图;图7表示亮度测定装置,(A)是示意俯视图,(B)是VII—VII线 的剖面图;图8表示效率的测定方法,(A)是灯的示意纵剖面图,(B)是外部电极的俯视图;图9是V—Q利萨如(Lissajous)波形图;图IO表示现有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灯,(A)是纵剖面图,(B)是横 剖面图;图11是表示现有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灯中的发光强度分布的曲线图。 图中IO —气密容器;ll一荧光体层;12 —放电介质;13、 13A、 13B 一内部电极;14一外部电极;15 —空气层;16 —驱动电路;17—电容器;518A、 18B —保持部件;20 —扩散板;21—扩散片;22 —棱镜片;23 —偏光片;24 —框体;26 —液晶显示装置;27—背光灯装置;28 —液晶面板;40 —保持台;41一直动导向轨;42—电动机;43 —滑块(slider) ; 44 —连 结臂;45 —头保持部;46—受光头;47—自动光路切换器;48 —光纤;49 一照度计;51A、 51B—电压探测器(voltageprobe) ; 100 —灯;L一管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灯(以下简称灯) 100。图1 (A)是纵剖面图,图1 (B)是外部电极的俯视图。本实施方 式的灯100如后面详细所述,构成液晶显示装置26的背光灯装置27的一 部分。本实施方式的灯100具备截面圆形且为细长的圆筒状并具有透光性 的气密容器IO、在气密容器10的内侧形成的荧光体层11、以及以气密容 器10内部密封的稀有气体为主体的放电介质12。而且,在气密容器10 的内部的一方端部密封附着有短圆柱状的内部电极13。并且,在气密容器 100的外部配置有平板状的外部电极14。外部电极14是沿气密容器10的 长度方向(气密容器10的轴线或管轴L延伸的方向)延伸的细长平板状。 外部电极14通过如硅橡胶那样的绝缘材料所构成的保持部件18A、 18B, 被配置成与气密容器100保持间隔。在该灯100与外部电极14之间的空 间中设置有空气层15。通过由驱动电路16向灯100的内部电极13与外部 电极14之间施加高电压,使放电介质12产生电介质势垒放电而发光。优 选对外部电极14的表面实施镜面反射处理,使得即便不在电极14的表面 设置高反射片也能获得高的出射光量。外部电极14与气密容器10的距离被设定为越从内部电极13开始 沿气密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介质阻挡放电灯,具备:至少一个气密容器;放电介质,其包括密封在所述气密容器内部的稀有气体;内部电极,其配置在所述气密容器的内部;和 外部电极,其隔着空间地配置在所述气密容器的外部;在所述气密容器的长度方向上离所述内部电极越远,所述外 部电极与所述气密容器的距离越小,在所述气密容器的长度方向上离所述内部电极越远,所述外部电极的单位长度的面积越窄,并且,由所述气密容器与所述外部电极之间的所述空间形成的静电电容在所述气密容器的长度方向上近似恒定、或随着在所述气密容器的 长度方向上离所述内部电极越远而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4-17 113347/20061、一种电介质阻挡放电灯,具备至少一个气密容器;放电介质,其包括密封在所述气密容器内部的稀有气体;内部电极,其配置在所述气密容器的内部;和外部电极,其隔着空间地配置在所述气密容器的外部;在所述气密容器的长度方向上离所述内部电极越远,所述外部电极与所述气密容器的距离越小,在所述气密容器的长度方向上离所述内部电极越远,所述外部电极的单位长度的面积越窄,并且,由所述气密容器与所述外部电极之间的所述空间形成的静电电容在所述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畑冈真一郎广桥正树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