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56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洗碗机,包括具有上端开口且能前后抽动的抽屉仓,该抽屉仓中设置有能将其内腔分隔为相对独立的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的隔板组件,隔板组件包括固定板及能与该固定板相配合将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分隔开或将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相连通的移动板,固定板插置在抽屉仓的下部且与抽屉仓的底壁、内侧壁相连接,移动板能移动地设于抽屉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定板始终位于抽屉仓的底部,将抽屉仓底部区域分隔开,便于实现各空间的快速独立回水,以提高清洗效率;同时,固定板位于抽屉仓的中部,恰好位于喷射水柱力度相对较弱的区域,可对喷射水柱进行溅射,从而增大此处水柱对餐具表面污物的剥离力,提高清洗效果。提高清洗效果。提高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洗碗机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
,具体指一种用于清洗碗碟、果蔬的洗碗机。

技术介绍

[0002]洗碗机是一种用于自动清洗餐具的厨房电器,正逐步进入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中。其中,洗碗机具有清洗腔,将餐具放置于清洗腔内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的餐具直接储存于清洗腔。当用户再次使用洗碗机清洗餐具时,极易出现已清洗干净的餐具和较脏的餐具一起清洗的现象,造成了水电等资源的浪费。另外,清洗干净的餐具储存于清洗腔后,极易滋生细菌,影响洗碗机的清洗效果。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11583001U的中国专利《清洗装置及洗碗机》(申请号:CN201921952001.0)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具有上端开口的可前后抽动的抽屉仓,抽屉仓包括内腔和设置于内腔的隔板,隔板可拆卸的设置于内腔中并可将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配备有第一清洗机构,第二腔体配备有烘干机构。上述结构的洗碗机,可将隔板取出,用于清洗较大体积的物品,而将隔板插入时,可采用一个小腔体用于清洗,另一个小腔体用于存储餐具,有利于节约水电等资源。
[0004]对于上述结构的洗碗机,当隔板取出而用于清洗较大物品时,由于其仅在一个腔体中设置了过滤回水结构,导致回水速度较慢,影响了整体水流量的大小,喷射在两腔体之间的水柱喷射力度较小,难以对该区域起到好的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对喷射水柱起到溅射作用从而提高水柱对污物的剥离力进而提高清洗效果的洗碗机。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根据待清洗餐具的数量调整清洗空间从而节约能源且操作方便的洗碗机。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洗碗机,包括具有上端开口且能前后抽动的抽屉仓,该抽屉仓中设置有能将其内腔分隔为相对独立的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的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包括固定板及能与该固定板相配合将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分隔开或将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相连通的移动板,所述固定板插置在抽屉仓的下部且与抽屉仓的内壁(底壁、内侧壁)相连接,所述移动板能移动地设于抽屉仓中。
[0008]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设置有凹凸不平的用于对喷射水柱进行溅射的导向结构。该结构有利于提高溅射效果,进而提高溅射后水柱对餐具表面污物的剥离力,从而提高清洗效果。
[0009]优选地,所述导向结构为在固定板竖向上呈波浪状起伏的斜面。该结构便于对水柱的溅射方向进行引导,形成均匀而规律的溅射区域,以提高清洗效果。
[0010]进一步优选,所述斜面在靠近上边缘处形成有自上而下从固定板向相应空间内部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斜面在靠近下边缘处形成有自下而上从固定板向相应空间内部清洗
的第二斜面。上述第二斜面位于抽屉仓底部,可将水柱向上引导后斜向上溅射,上述第一斜面位于抽屉仓中部,可将水柱向上引导后向相应空间中部溅射,有利于将水柱向待清洗区域引导,提高清洗效果。
[0011]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上边缘处设置有自下而上逐渐向相应空间内部倾斜的导向弧,该导向弧与所述第一斜面共同构成能使第一斜面溅射的水柱以抛物线状转移至相应空间顶部并向下喷淋的引导结构。上述结构能将喷射在第一斜面的水柱导流形成环形回流并从相应空间顶部喷淋,以提高水柱清洗力度,同时有助于循环水快速回流到空间底部,提高回水速度及喷淋效率,进而提高清洗效果。
[0012]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与抽屉仓内壁的衔接处形成平滑过渡的弧形过渡面。在果蔬模式下,现有平板式的隔板容易在直角位置形成局部涡流而不利于清洗,本技术固定板两侧带R形结构能产生稳定的湍流,从而消除清洗死角、提高清洗效果。
[0013]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空间的下部与第二空间的下部始终被固定板分隔开,所述固定板上方形成供第一空间上部与第二空间上部相连通的缺口,所述移动板能上下移动地设于固定板上并用于将该缺口打开或关闭。该方案将隔板组件约束在抽屉仓中,且便于将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相连通,以实现同时对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内的餐具进行清洗。
[0014]为了便于装配,所述固定板上开有上下延伸的装配槽,所述移动板能上下滑移地设于该装配槽中,移动板的顶部边缘设置有密封条,当移动板向上移动至顶部边缘的密封条与洗碗机内顶壁相抵时,可实现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的完全分隔;当移动板向下移动至隐藏在固定板的装配槽中时,可实现第一空间上部与第二空间上部的连通,此时,体积较大的物品可在固定板上方区域横置,进行清洗。
[0015]优选地,所述洗碗机还包括用于驱动移动板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约束在固定板上且输出端与移动板相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电动推杆设于固定板的下端且输出端横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板的底部边缘处、第二端与移动板转动连接并能沿移动板横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并能横向往复移动、第二端与移动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中部与第二连杆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均隐藏在装配槽中。
[0017]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中分别设置有喷淋机构,所述第一空间底部与第二空间底部均独立设置有回水结构和/或排水结构。该结构有利于快速回水,且保持两空间均能独立进行清洗与存储。
[0018]所述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中分别设置有用于盛放碗碟的碗篮。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抽屉仓中设置了能将抽屉仓分隔为相对独立的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的隔板组件,当需要清洗的餐具数量较少时,隔板组件的移动板相对于固定板移动使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分隔开,一个空间用于清洗餐具,另一个空间可用于放置餐具,不仅充分利用了箱体空间,而且有利于节约水电等能源;当需要清洗的餐具较多或餐具体积较大时,隔板组件的移动板相对于固定板移动使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连通,同时清洗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中的餐具;本技术能根据待清洗餐具的数量及体积大小调整清洗空间,从而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0020]本技术的固定板始终位于抽屉仓的底部,将抽屉仓底部区域分隔开,便于实
现各空间的快速独立回水,以提高清洗效率;同时,固定板位于抽屉仓的中部,恰好位于喷射水柱力度相对较弱的区域,可对喷射水柱进行溅射,从而增大此处水柱对餐具表面污物的剥离力,提高清洗效果;
[0021]本技术的固定板始终位于抽屉仓的底部,还能提高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在分隔状态下二者的密封性,避免两空间之间存在渗水、串水问题,进一步避免对存储状态的空间中的餐具造成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洗碗机,包括具有上端开口且能前后抽动的抽屉仓(1),该抽屉仓(1)中设置有能将其内腔分隔为相对独立的第一空间(11)、第二空间(12)的隔板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2)包括固定板(21)及能与该固定板(21)相配合将第一空间(11)与第二空间(12)分隔开或将第一空间(11)与第二空间(12)相连通的移动板(22),所述固定板(21)插置在抽屉仓(1)的下部且与抽屉仓(1)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移动板(22)能移动地设于抽屉仓(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1)的侧壁上设置有凹凸不平的用于对喷射水柱进行溅射的导向结构(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20)为在固定板(21)竖向上呈波浪状起伏的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在靠近上边缘处形成有自上而下从固定板(21)向相应空间内部倾斜的第一斜面(201),所述斜面在靠近下边缘处形成有自下而上从固定板(21)向相应空间内部清洗的第二斜面(2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1)的上边缘处设置有自下而上逐渐向相应空间内部倾斜的导向弧(211),该导向弧(211)与所述第一斜面(201)共同构成能使第一斜面(201)溅射的水柱以抛物线状转移至相应空间顶部并向下喷淋的引导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1)与抽屉仓(1)内壁的衔接处形成平滑过渡的弧形过渡面(2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11)的下部与第二空间(12)的下部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兆钱孔祥奎朱灯光徐慧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