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8528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顶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在工作井施工期间,可对工作井上的泥浆处理系统进行搭建;S2、井下设备安装;S3、使井内出泥浆的渣浆泵及管道系统与工作井上的泥浆处理系统进行接通;S4、工具头吊装下井、全套设备调试;S5、调试完成后,进行有序的顶进工作,包括以下步骤:B1、穿墙初始顶进;B2、正常顶进;B3、从井上往下吊运顶管,顶管吊运至预设合适位置后,通过千斤顶对其进行推顶;其工作流程明确,可进行安全作业,还可减少轴线偏差,提高顶进施工质量。提高顶进施工质量。提高顶进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管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顶管施工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顶管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顶管施工是一种非开挖施工方法,能够不开挖或者少开挖而实现管道埋设,它通过在工作井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和方向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井内。
[0003]现有技术中的顶管施工方法的施工效果不好,施工流程不明确,安全性欠缺,且容易导致较大施工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顶管施工方法,其工作流程明确,可进行安全作业,还可减少轴线偏差,提高顶进施工质量。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顶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施工准备:根据预先设计方案,在选定的施工位置开挖工作井及接收井,并对工作井及接收井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根据设计的顶进路线在工作井上标记顶进管道的顶管预留洞口位置;
[0008]在工作井施工期间,可对工作井上的泥浆处理系统进行搭建;包括砌好工具管系统的泥浆池砖墙及触变泥浆系统的泥浆池砖墙、安装好泥水处理系统、安装好进泥浆的渣浆泵及管道系统、压触变泥浆的螺杆式泥浆泵及管道系统、安装好地面操作系统及操作系统的防雨棚、接好水电;
[0009]S2、井下设备安装,工作井施工成型后,在工作井内进行对应设备的安装,包括高油泵,液压油缸,液压管路控制系统,顶铁,压力表,导轨,测量系统,出泥浆的渣浆泵及管道系统等设备及结构;并且在顶管预留洞口位置加装止水密封橡胶;
[0010]S3、使井内出泥浆的渣浆泵及管道系统与工作井上的泥浆处理系统进行接通;
[0011]S4、工具头吊装下井、全套设备调试;工作井上下设备安装完毕后,将运到现场的工具头吊装下井,将电力电缆、信号线、油管接好,对整机进行现场调试、对顶进构架进行调试、对泥水处理系统进行调试、调好测量系统的激光经纬仪;
[0012]S5、调试完成后,进行有序的顶进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0013]B1、穿墙初始顶进;吊住工具头,顶出推进千斤顶,将环形顶铁对准工具头尾部,将工具头缓缓推进,当工具头的最前部到达一半时,停止顶进,安装好所有管线,包括电力电缆、信号线、油管、进出泥浆管、触变泥浆管,工具头的刀盘转动,同时向工作仓注入泥浆,开始顶进,进入正常顶进工序;
[0014]B2、正常顶进;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顶进速度顶进;并且观察顶进轴线偏差量和进行纠偏,及时调节工具头纠偏千斤顶和中继间千斤顶,使其能持续控制在预设的轴线范围内顶进;
[0015]B3、从井上往下吊运顶管,顶管吊运至预设合适位置后,通过千斤顶对其进行推顶,使其与工具头的端部形成相接,进而实现对工具头的间接推顶,并且持续观察及调整顶进的轴线偏差,保证进行准确的顶进。
[0016]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S2步骤中,油泵宜设置在液压油缸附近;油管直顺,减少拐角;油泵与液压油缸相匹配,并配备备用油泵;使用一台液压油缸时,其平面中心应与顶管中心线一致,使用多台液压油缸时,各液压油缸中心线应与顶管中心线平行,且关于顶管中心线对称设置,多台液压油缸宜配置油缸台架,且应使油缸布置对称,液压油缸的油路采用并联方式,每台液压油缸均配有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
[0017]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B1步骤中,预先在顶进方向进行注入水泥浆,注浆范围为沿顶进方向2米范围内。
[0018]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B2、B3步骤中,顶进中若发现油路压力突然增高,应停止顶进,检查原因并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回缩时,油路压力不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
[0019]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B2、B3步骤中,在进行纠偏动作时,每项纠偏角度应保持10
°
~20
°

[0020]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B3步骤前,需要对顶管、其中吊装设备进行检查,并且往井下吊运前需要进行试吊。
[0021]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B3步骤中,往井下吊运顶管时,工作井内不许留人,当管子距导轨小于50cm时,操作人员才可进前工作。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顶管施工方法,主要包括施工准备—井下设备安装—井内、井上泥浆系统的接通—吊装工具头、全套设备调试—顶进工作,整体工作流程明确;其中,施工准备时,开挖工作井及接收井的同时,在底面搭建泥浆处理系统,同步进行,减少耗时,提高施工进程;在进行正式顶进工作前,全套设备需要进行调试,确保设备的稳定,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在顶进工作时,采用分步操作,穿墙初始顶进—正常顶进—吊运顶管及顶进,其中,后两步的顶进过程中,均要求观察顶进轴线偏差量及进行纠偏,可有效减少轴线偏差,提高顶进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顶管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6]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顶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S1、施工准备:根据预先设计方案,在选定的施工位置开挖工作井及接收井,并对工作井及接收井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根据设计的顶进路线在工作井上标记顶进管道的顶
管预留洞口位置;
[0028]在工作井施工期间,可对工作井上的泥浆处理系统进行搭建;包括砌好工具管系统的泥浆池砖墙及触变泥浆系统的泥浆池砖墙、安装好泥水处理系统、安装好进泥浆的渣浆泵及管道系统、压触变泥浆的螺杆式泥浆泵及管道系统、安装好地面操作系统及操作系统的防雨棚、接好水电;
[0029]S2、井下设备安装,工作井施工成型后,在工作井内进行对应设备的安装,包括高油泵,液压油缸,液压管路控制系统,顶铁,压力表,导轨,测量系统,出泥浆的渣浆泵及管道系统等设备及结构;并且在顶管预留洞口位置加装止水密封橡胶;
[0030]S3、使井内出泥浆的渣浆泵及管道系统与工作井上的泥浆处理系统进行接通;
[0031]S4、工具头吊装下井、全套设备调试;工作井上下设备安装完毕后,将运到现场的工具头吊装下井,将电力电缆、信号线、油管接好,对整机进行现场调试、对顶进构架进行调试、对泥水处理系统进行调试、调好测量系统的激光经纬仪;
[0032]S5、调试完成后,进行有序的顶进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0033]B1、穿墙初始顶进;吊住工具头,顶出推进千斤顶,将环形顶铁对准工具头尾部,将工具头缓缓推进,当工具头的最前部到达一半时,停止顶进,安装好所有管线,包括电力电缆、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根据预先设计方案,在选定的施工位置开挖工作井及接收井,并对工作井及接收井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根据设计的顶进路线在工作井上标记顶进管道的顶管预留洞口位置;在工作井施工期间,可对工作井上的泥浆处理系统进行搭建;包括砌好工具管系统的泥浆池砖墙及触变泥浆系统的泥浆池砖墙、安装好泥水处理系统、安装好进泥浆的渣浆泵及管道系统、压触变泥浆的螺杆式泥浆泵及管道系统、安装好地面操作系统及操作系统的防雨棚、接好水电;S2、井下设备安装,工作井施工成型后,在工作井内进行对应设备的安装,包括高油泵,液压油缸,液压管路控制系统,顶铁,压力表,导轨,测量系统,出泥浆的渣浆泵及管道系统等设备及结构;并且在顶管预留洞口位置加装止水密封橡胶;S3、使井内出泥浆的渣浆泵及管道系统与工作井上的泥浆处理系统进行接通;S4、工具头吊装下井、全套设备调试;工作井上下设备安装完毕后,将运到现场的工具头吊装下井,将电力电缆、信号线、油管接好,对整机进行现场调试、对顶进构架进行调试、对泥水处理系统进行调试、调好测量系统的激光经纬仪;S5、调试完成后,进行有序的顶进工作,包括以下步骤:B1、穿墙初始顶进;吊住工具头,顶出推进千斤顶,将环形顶铁对准工具头尾部,将工具头缓缓推进,当工具头的最前部到达一半时,停止顶进,安装好所有管线,包括电力电缆、信号线、油管、进出泥浆管、触变泥浆管,工具头的刀盘转动,同时向工作仓注入泥浆,开始顶进,进入正常顶进工序;B2、正常顶进;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顶进速度顶进;并且观察顶进轴线偏差量和进行纠偏,及时调节工具头纠偏千斤顶和中继间千斤顶,使其能持续控制在预设的轴线范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光毫杨学营周伟陈林蔺忠平谢祥军何小照张宝万富行李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