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852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中央燃料供给通道及覆盖其上的第一火盖,其特征在于:中央燃料供给通道内设置有用于供给燃烧用空气的环形空气通道,环形空气通道包括上下两端均敞口的导气筒,其顶部与火盖之间留有第一间隔,并且导气筒的顶部周缘具有向外延伸的凸边,该凸边的外周缘与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的周壁相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燃烧器的中央燃料供给通道中设置有独立的导气筒,该导气筒以向第一火盖提供燃烧过程所需的空气,另外导气筒的凸边与中央燃料供给通道的周壁相抵,这样中央供给通道和导气筒导入的空气能相对处于两个独立的空间,能够给予第一火盖更充分的空气补充,从而促进第一火盖的充分燃烧。从而促进第一火盖的充分燃烧。从而促进第一火盖的充分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配于燃烧灶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回火和稳焰一直是燃气燃烧器的研发重点,现有燃烧器都是依靠火盖出火孔来控制火孔强度,通过设置稳焰孔来避免回火,但出火孔一般的开孔孔径较大,其出气速度仍然过快,仅通过稳焰孔的方式稳焰,仍然达不到很好的稳焰效果;或是出现燃气出气速度,当燃烧装置所需的负荷量小时,如果燃气在低压下供应,由于喷射到燃烧室内部的喷射速度低于燃烧室内混合气的燃烧速度,火焰会在面对燃烧室内部的火盖板的内表面产生。结果,就有燃烧不正常的问题,即、发生回火。也就是说,如果通过火孔喷射的混合气的速度小于一个预定速度,则会发生在火孔内部产生火焰的回火。然而通过流量控制的方式较难满足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如一申请号为CN201611032619.6(公布号为CN106500095A)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包括有基座和连接在基座上的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的顶面内壁与环形周壁形成中心混气室,所述内环火盖的环形周壁开设有多个连通外界中心混气室的内环火孔,所述外环火盖的顶面内壁与环形周壁形成外环混气室,所述外环火盖的环形周壁上设有多个主火孔,所述基座上设有连通所述中心混气室的中心燃气通道和连通所述外环混气室的外环燃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还设有竖向的环状隔板,该隔板将所述外环混气室分隔为位于内侧的混气腔和位于外侧的缓冲腔,并且挡板的上端缘与外环火盖的内表面之间具有连通所述混气腔和缓冲腔的间隙,所述外环燃气通道连通所述混气腔,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中隔板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火孔强度,而且稳焰效果好,避免了回火现象的发生,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增加火盖壁厚的方式来控制火孔,以大大降低燃烧器的制造成本,也容易造成离焰,其燃气出气后并未采用诸如上述火盖采用的缓冲隔板或是其它的技术手段来达到稳焰的效果,为此,需要对此类火盖的稳焰以及易发生回火的现象做适应性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促进充分燃烧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实现大火力的同时还能具有较好稳焰的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现大火力的同时不易受溢液影响的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中央燃料供给通道,覆盖在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之上的第一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内设置有用于供给燃烧用空气的环形空气通道,所述环形空气通道包括导气筒,所述导气筒上下两端均敞口,其顶部与所述第一火盖之间留有第一间隔,
并且导气筒的顶部周缘或邻近其顶部周缘具有向外延伸的凸边,该凸边的外周缘与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的周壁相抵。
[0007]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第一火盖对应所述导气筒的凸边之上设置有第一空气补充孔,而所述第一火盖对应所述导气筒的凸边之下设置有第一出火孔,所述第一空气补充孔与所述第一出火孔相交。由于第一空气补充孔与第一出火孔相交,这样第一空气补充孔中的空气能直接补充至第一出火孔中,促进第一出火孔的充分燃烧,另外第一空气补充孔在稳住第一出火孔的同时,还能显著提高第一火盖的燃烧效率。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火盖于所述第一出火孔之下还设置有第二出火孔,所述第一出火孔和第二出火孔之间设置有将二者分隔开的分隔件。第一火盖上设置有由第一出火孔和第二出火孔构成的双排火孔,能使得第一火盖具有较好的燃烧效率,而分隔件的设置能使得第一出火孔和第二出火孔之间燃气和二次空气都不容易发生争抢,从而能促进第一出火孔和第二出火孔各自的充分燃烧。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的截面呈大致“L”型,包括有与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之周壁相抵的横向分隔部以及与该横向分隔部相连的竖向分隔部,所述竖向分隔部与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之周壁间留有第二间隔。横向分隔部可以将第一出火孔和第二出火孔分隔开,而竖向分隔部与中央燃料供给通道之周壁间留有的第二间隔能使得燃气能进入第二出火孔中,避免第一出火孔和第二出火孔之间的燃气和二次空气都不易发生争抢。
[0010]为了避免溢液对第一火盖产生影响,优选地,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分隔成第一燃料供给腔和第二燃料供给腔,所述分隔板的底部具有供燃气进入的第一燃气进口,所述第一燃气进口的周缘转动设置有能遮盖所述第一燃气进口的第一遮挡片,所述第二燃料供给腔对应的壁部开设有供燃气进入的第二燃气进口。第一遮挡片只能供燃气自第二燃料供给腔向第一燃料供给腔中流出,而不能供溢液流向第二燃料供给腔中。
[0011]为了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的外围还设置有外围燃料供给通道,所述外围燃料供给通道上覆盖有第二火盖,所述第二火盖包括有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包括有环状顶壁、与自该环状顶壁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外环壁,以及由环状顶壁、内环壁和外环壁共同形成混气腔,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的周壁向外延伸形成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沿径向间隔地设置有第一竖向分隔壁、第二竖向L型分隔壁,所述第二火盖的内环壁抵接在所述第一竖向分隔壁上,所述第二竖向L型分隔壁则伸入所述混气腔中,所述第二竖向L型分隔壁的横向部继续向上延伸形成凸壁,所述第二火盖的外环壁抵接在所述凸壁上,其中所述第二竖向L型分隔壁将所述混气腔分隔成靠近所述第一火盖的第一混气室和位于第一混气室外的第二混气室,所述第一混气室、第二混气室和所述第二燃料供给腔相流体连通。第一混气室和第二混气室通过分隔壁分隔,使得第二混气室位于第一混气室外,则第二混气室能够构成第一混气室的“缓冲室”,第二混气室的设计一方面能防止第二火盖对应的火孔出气速度过快,造成离焰;同时还能将火孔对应的壁部厚度做薄,使得火孔的深度也可以相应地减小,从而使得火孔不易被溢液堵塞;同时,连接板在起到连接中央燃料供给通道和外围燃料供给通道的作用外,还具有盛装溢液的作用,即在烹饪过程中有溢液产生时连接板能起到一定的盛装溢液的作用,避免溢液进入第二燃料供给腔的同时,还方便用户清洗。
[0012]为了能够使得第二燃料供给腔也能够向第一混气室提供燃气,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对应所述第一混气室的位置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燃料供给腔的第三燃气入口。
[0013]为了使得第一混气室中的燃气能流入第二混气室中,优选地,所述第二竖向L型分隔壁包括有与所述第一竖向分隔壁相平行的第二竖向壁,所述第二竖向壁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混气室中的燃气流入的第四燃气入口。
[0014]同样地,为了避免流入第二火盖的溢液进入第一混气室中,优选地,所述第四燃气入口的周缘转动设置有能遮盖所述第四燃气进口的第二遮挡片。第二遮挡片能遮挡住溢液经第四燃气入口进入第一混气室中。
[0015]为了能够使得导气筒中导入的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中央燃料供给通道(1),覆盖在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1)之上的第一火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1)内设置有用于供给燃烧用空气的环形空气通道(3),所述环形空气通道(3)包括导气筒(31),所述导气筒(31)上下两端均敞口,其顶部与所述第一火盖(2)之间留有第一间隔(30),并且导气筒(31)的顶部周缘或邻近其顶部周缘具有向外延伸的凸边(311),该凸边(311)的外周缘与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1)的周壁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火盖(2)对应所述导气筒(31)的凸边(311)之上设置有第一空气补充孔(21),而所述第一火盖(2)对应所述导气筒(31)的凸边(311)之下设置有第一出火孔(22),所述第一空气补充孔(21)与所述第一出火孔(22)相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火盖(2)于所述第一出火孔(22)之下还设置有第二出火孔(23),所述第一出火孔(22)和第二出火孔(23)之间设置有将二者分隔开的分隔件(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4)的截面呈大致“L”型,包括有与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1)之周壁相抵的横向分隔部(41)以及与该横向分隔部(41)相连的竖向分隔部(42),所述竖向分隔部(42)与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1)之周壁间留有第二间隔(4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1)内设置有分隔板(5),所述分隔板(5)将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1)分隔成第一燃料供给腔(11)和第二燃料供给腔(12),所述分隔板(5)的底部具有供燃气进入的第一燃气进口(51),所述第一燃气进口(51)的周缘转动设置有能遮盖所述第一燃气进口(51)的第一遮挡片(6),所述第二燃料供给腔(12)对应的壁部开设有供燃气进入的第二燃气进口(12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燃料供给通道(1)的外围还设置有外围燃料供给通道(7),所述外围燃料供给通道(7)上覆盖有第二火盖(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慧玲俞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