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颈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59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肩颈贴,肩颈贴为披肩式结构,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容易贴合人体皮肤,一片可以同时兼顾到颈后和斜方,肩颈贴包括控温层、发热层、药贴层和亲肤层;控温层与亲肤层贴合形成所述肩颈贴的基体,发热层设于基体之间,药贴层粘接于发热层上,且所述药贴层位于所述发热层远离所述控温层的一面,通过发热层给药贴层加热实现肩颈贴热敷按摩功效;其中,在基体两侧设置有连接部,两侧连接部用于互相配合将所述肩颈贴固定于人体肩颈部;摒弃了传统的背胶粘贴固定方式,无需担心背胶粘连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肩颈贴


[0001]本技术属于药贴
,涉及一种肩颈贴。

技术介绍

[0002]肩颈贴用于贴在颈椎肩膀部位,常用于肩颈疼痛的患者。长时间看手机,使得我们肩颈部位的肌群过度疲劳紧张,而肩颈疼痛的部位除了颈后的大椎穴,斜方的长期僵硬、劳损往往是导致肩颈疼痛更重要的原因。
[0003]市面上常规形态均为暖宝宝背胶式,面积很大,却无法同时覆盖到颈后和斜方,生产起来加工难度高,热损失大,且难以放进衣服内,不便于使用;其次背胶会互相粘在一起,在无旁人帮助的情况下,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技术提供一款肩颈贴,摒弃传统的背胶式粘贴方式,且肩颈贴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能够完全贴合人体肩颈部,为人体提供舒缓神经和消除肩颈疲劳疼痛的效果。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肩颈贴,所述肩颈贴包括控温层、发热层、药贴层和亲肤层;
[0007]所述控温层与所述亲肤层贴合形成所述肩颈贴的基体,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基体之间,所述药贴层粘接于所述发热层上,且所述药贴层位于所述发热层远离所述控温层的一面;
[0008]所述基体包括对应于人体斜方和颈部的肩部热敷区和颈部热敷区,且所述基体两侧设置有连接部,两侧所述连接部用于互相配合将所述肩颈贴固定于所述人体肩颈上。
[0009]作为优选地,所述药贴层包括至少一个草药包,所述草药包对应于所述肩部热敷区和所述颈部热敷区设置。
[0010]作为优选地,两侧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魔术贴的子母贴。
[0011]作为优选地,所述亲肤层为亲肤棉层。
[0012]作为优选地,所述发热层为由铁粉、活性炭和水组成的自热体。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肩颈贴有益效果在于:
[0014](1)肩颈贴为披肩式结构,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一片可以同时兼顾到颈后和斜方。肩颈贴设置有发热层和药贴层,能够贴合人体肩颈部提供热敷按摩功效。
[0015](2)肩颈贴摒弃传统的背胶粘贴固定方式,在肩颈贴两侧设置连接部,通过连接部的连接进而将肩颈贴固定于人体肩颈部,无需担心背胶粘连在一起,使用方便,单人即可完成肩颈贴的固定。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具体结构
[0017]图1为本技术肩颈贴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肩颈贴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发热层和药贴层组成示意图;
[0020]其中:100

基体;101

连接部;201

颈部热敷区;301

肩部热敷区;10

控温层;20

发热层;30

药贴层;40

亲肤层;50

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图1为本技术肩颈贴组成示意图,图2为肩颈贴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的肩颈贴为一披肩式结构,包括控温层10、发热层20、药贴层30和亲肤层40。
[0024]其中,控温层10与亲肤层40贴合形成所述肩颈贴的基体100,发热层20设于基体100之间,药贴层30粘接于发热层20上,且所述药贴层30位于所述发热层20远离所述控温层10的一面。
[0025]具体地,其基体100符合人体肩颈部工学设计,使肩颈贴在与人体接触时能够完全贴合覆盖于人体皮肤,最大限度的发挥肩颈贴的功效。相应的,在基体100两侧设置有连接部101,用于完成肩颈贴与人体肩颈部的固定工作;进一步地,两侧连接部101可分别设置魔术贴50的子母贴,在肩颈贴的放置过程中,两侧连接部101环绕人体颈部,通过子母贴的粘合进而将肩颈贴固定,其中与人体接触的为亲肤层40,亲肤层40优选亲肤棉层。
[0026]应当理解,通过魔术贴50将肩颈贴固定只是本实施例中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凡是能够将两侧连接部101进行连接的方式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其他连接方式如通过子母扣扣合。
[0027]本技术提供的肩颈贴在于为人体肩部和颈部进行热敷,对应于人体斜方和颈部在基体100上设置有肩部热敷区301和颈部热敷区201,药贴层包括至少一个草药包,由于肩颈贴覆盖面积大,为节省材料等成本支出,所述药贴层30分割为对应人体肩部和颈部的多个药敷区,如图3所示为发热层20和药贴层30的组成示意图,其中,所述药贴层30为三个草药包,所述草药包对应于肩部热敷区301和颈部热敷区201设置。
[0028]进一步地,在草药包中添加多种如蕲艾、生姜、藏红花、薰衣草、伸筋草等草本精华和精油,通过发热层20的发热热敷促进使用者肩颈部血液循环、活络胫骨,起到舒缓神经和消除肩颈疲劳的疗效。
[0029]进一步地,发热层20为由高纯度优质铁粉、活性炭、水组成自热体,可持续发热时间4

5小时。采用自发热技术,严格把控工艺稳定性,保证温度的可控性。经过多轮的测试和测评,选定了人体最舒适的44度平均温度,既保证足量的蒸汽,又不会燥热感。
[0030]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肩颈贴有益效果在于:
[0031](1)肩颈贴为披肩式结构,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一片可以同时兼顾到颈后和斜方。
肩颈贴设置有发热层和药贴层,能够贴合人体肩颈部提供热敷按摩功效。
[0032](2)肩颈贴摒弃传统的背胶粘贴固定方式,在肩颈贴两侧设置连接部,通过连接部的连接进而将肩颈贴固定于人体肩颈部,无需担心背胶粘连在一起,使用方便,单人即可完成肩颈贴的固定。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颈贴包括控温层、发热层、药贴层和亲肤层;所述控温层与所述亲肤层贴合形成所述肩颈贴的基体,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基体之间,所述药贴层粘接于所述发热层上,且所述药贴层位于所述发热层远离所述控温层的一面;所述基体包括对应于人体斜方和颈后的肩部热敷区和颈部热敷区,且所述基体两侧设置有连接部,两侧所述连接部用于互相配合将所述肩颈贴固定于所述人体肩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可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