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753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包括发热组件、分流件和气道座;发热组件设置在气道座上,用于雾化烟油;气道座上设置有安装腔、进气孔和第一气道,安装腔能容纳雾化后的烟雾;分流件上设置有第二气道,并且分流件上形成有导流道;分流件设置在安装腔内;第二气道的第一端与进气孔连通,第二气道的第二端与安装腔连通;导流道的第一端与安装腔连通,导流道的第二端与第一气道的第一端连通,第一气道的第二端与外界连通。气流能依次从进气孔、第二气道、导流道和第一气道流出去,此种流通结构能有效的将烟雾(烟雾为发热组件雾化烟油所形成)导通出去。烟油所形成)导通出去。烟油所形成)导通出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烟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存在尼古丁、焦液等多种危害健康的物质,因此吸烟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大的可预防死亡原因,而且吸烟者身边的人群吸入二手烟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电子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子烟是一种通过加热烟油产生烟雾供用户吸食的电子产品,其一般包括雾化器和电源装置两个部分;电源装置为雾化器供电,通过将烟油雾化产生烟雾,相比于烟丝的直接燃烧,有效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吸烟者以及周围人群的伤害。
[0003]电子烟主要包括储液腔、导油介质、发热装置和具有雾化腔的雾化座等结构,储液腔中的烟油导入导油介质,发热装置作为加热元件用于对导油介质中烟油进行加热。当电源装置对发热装置供电时,发热装置升温加热导油介质中的烟油,从而实现烟油的雾化而产生烟雾。
[0004]常用的电子烟中,储液腔、导油介质、发热装置和雾化装置为一体结构。发热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老化或烧坏等情况需要更换发热装置时、用户想更换不同口味的烟油、或者雾化器中烟油用尽需要更换时,由于储液腔、导油介质、发热装置和雾化装置为一体结构,则需要将整个雾化器拆除更换。特别是烟油用尽需要更换的情况,其属于正常使用,且发生频率较高;若每一次都将带有发热装置的一体结构全部更换,将造成耗材无法重复利用,带来很大的资源浪费,导致用户使用成本过高,也不环保。
[0005]虽然现有部分电子烟将储液腔和雾化装置做成可拆卸的结构,但是现有可拆卸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上的气道设计不合理,烟雾不能有效流通,影响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雾化装置上的气道设计不合理,烟雾不能有效流通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包括发热组件、分流件和气道座;
[0008]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气道座上,用于雾化烟油;
[0009]所述气道座上设置有安装腔、进气孔和第一气道,所述安装腔能容纳雾化后的烟雾;
[0010]所述分流件上设置有第二气道,并且所述分流件上形成有导流道;所述分流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气道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气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0011]所述导流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导流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气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气道的第二端与外界连通。
[0012]可选地,所述导流道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气道对应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第一气道对应一个所述导流道。
[0013]可选地,所述分流件上设置有分流壁,所述分流壁与所述安装腔的部分腔壁围合成所述导流道。
[0014]可选地,所述分流壁设置成斜壁。
[0015]可选地,所述分流件的下端设置有封气件。
[0016]可选地,所述气道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发热组件的第一安装槽。
[0017]可选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丝和固定架,所述发热丝通过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0018]可选地,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气道座的下端,所述分流件上的所述第二气道竖直贯通所述分流件,所述第二气道的下端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气道的上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0019]可选地,所述气道座包括气道密封件和气道座本体,所述安装腔、进气孔和第一气道均设置在所述气道座本体上;
[0020]所述第一气道包括第一气柱和第一气槽,所述第一气槽开设在所述气道座本体的侧壁并贯通所述侧壁,并且所述第一气槽将所述第一气柱与所述导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气柱外界连通;所述气道密封件套设在所述第一气槽外侧以封闭所述第一气槽的位于所述气道座本体的外壁面的槽口。
[0021]可选地,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导电件,所述导电件设置在所述气道座上,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发热组件电连接。
[00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设置具有安装腔、进气孔和第一气道的气道座,并在安装腔内设置具有第二气道和导流道的分流件,第二气道的第一端与进气孔连通,第二气道的第二端与安装腔连通;导流道的第一端与安装腔连通,导流道的第二端与第一气道的第一端连通,第一气道的第二端与外界连通(这里所指的与外界连通指的是当雾化装置未与储液装置安装在一起时的状态,当雾化装置与储液装置安装在一起时,第一气道的第二端与储液装置中的气道连通,以使雾化装置产生的烟雾能被抽吸出去),气流能依次从进气孔、第二气道、导流道和第一气道流出去,此种流通结构能有效的将烟雾(烟雾为发热组件雾化烟油所形成)导通出去。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液装置的爆炸图;
[0026]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液装置的剖视图;
[0027]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油杯气道底座和环流气密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环流气密环安装在油杯气道底座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的爆炸图;
[0031]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0032]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分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道座和分流件装配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道座和发热组件装配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道密封件和气道座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其中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0037]图1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正视图;
[0038]图16是图15中A

A处的剖视图。
[0039]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40]1、储液装置;
[0041]11、油杯;111、储液腔;112、出气道;113、安装开口;
[0042]12、导油介质;121、导油本体;122、引流部;
[0043]13、油杯气道底座;131、第三气道;1311、分流道;1312、汇流道;132、导油孔;133、介质安装槽;14、油杯密封件;15、环流道;16、环流气密环; 17、气道连接密封件;18、吸油介质;
[0044]2、雾化装置;21、发热组件;211、发热丝;212、固定架;
[0045]22、气道座;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组件、分流件和气道座;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气道座上,用于雾化烟油;所述气道座上设置有安装腔、进气孔和第一气道,所述安装腔能容纳雾化后的烟雾;所述分流件上设置有第二气道,并且所述分流件上形成有导流道;所述分流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气道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气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导流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导流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气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气道的第二端与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道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气道对应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第一气道对应一个所述导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上设置有分流壁,所述分流壁与所述安装腔的部分腔壁围合成所述导流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壁设置成斜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的下端设置有封气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向辉于久江郑少坚刘桂林
申请(专利权)人:凡品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