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轴齿轮,包括轮轴以及与轮轴一体的轮体,所述轮体一侧圆周均布有用于与行星齿轮啮合的轮齿,另一侧圆周均布有用于与啮合套啮合的啮合齿。一种差速器啮合总成,包括左、右差速器壳体、分别置于左、右差速器壳体内的左、右半轴齿轮,所述右半轴齿轮为上述的半轴齿轮,所述右半轴齿轮啮合有置于右差速器壳体内腔的啮合套,所述左、右差速器壳体内还设有与左、右半轴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半轴齿轮端面增加啮合齿用于同啮合套相连,可实现将啮合套置于差速器壳体内部,从而可使差速器壳体空间减小,结构紧凑,并使得成本降低,可满足车桥离地间隙大的使用要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轴齿轮及包含该半轴齿轮的差速器啮合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半轴齿轮
,具体涉及一种半轴齿轮及包含该半轴齿轮的差速器啮合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重型载重越野汽车适用于高寒、高温、高湿、高海拔等恶劣环境下行驶,故而要求其驱动桥具有大扭矩、离地间隙大。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求半轴齿轮外径和差速器壳外径要小,差速器总成啮合机构同样要适用这一要求。差速器总成啮合机构,保证汽车在陷入泥潭路面致车轮打滑时,保证左右两个车轮驱动力矩一致以实现汽车离开泥潭路面。传统的啮合系统,一是在差速器壳上加工啮合齿,另一种是做一个啮合套装在差速器壳上,如图5所示,图中标号1
’
为左差速器壳体,2
’
为右差速器壳体,3
’
为左半轴齿轮,50
’
为右半轴齿轮,60
’
为啮合套,70
’
为行星齿轮,啮合套60
’
与右差速器壳体2
’
端部啮合,并通过啮合套卡环4
’
进行限位,由于啮合套60
’
套设在右差速器壳体2
’
的外部,因此传统的啮合系统要求较大空间,而这难以满足重型载重越野汽车对车桥离地间隙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可使差速器壳体空间减小,结构紧凑,并使得成本降低,可满足车桥离地间隙大的使用要求,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半轴齿轮,包括轮轴以及与轮轴一体的轮体,所述轮体一侧圆周均布有用于与行星齿轮啮合的轮齿,另一侧圆周均布有用于与啮合套啮合的啮合齿。
[0005]优选的,所述轮齿的齿顶圆锥素线与齿根圆锥素线汇于轮轴中轴线外侧的圆周面上。
[0006]优选的,所述啮合齿齿顶圆锥素线与齿根圆锥素线平行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啮合齿的齿顶圆锥素线和齿根圆锥素线与轮轴中轴线的夹角为52
°
15
′
。
[000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差速器啮合总成,包括左、右差速器壳体、分别置于左、右差速器壳体内的左、右半轴齿轮,所述右半轴齿轮为上述的半轴齿轮,所述右半轴齿轮啮合有置于右差速器壳体内腔的啮合套。
[0009]优选的,所述左、右差速器壳体内还设有与左、右半轴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
[0010]优选的,所述啮合套一端置于右差速壳体内并与右半轴齿轮相啮合,另一端向外延伸出右差速壳体。
[0011]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半轴齿轮端面增加啮合齿用于同啮合套相连,从而可将现有技术中置于差速器壳体外部的啮合套转移至差速器壳体内部,以减小差速器壳体空间,满足重型载重越野汽车对车桥离地间隙大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半轴齿轮的侧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半轴齿轮的剖视图;
[0014]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公开的差速器啮合总成的示意图;
[0016]图5为现有技术中差速器总成的示意图。
[0017]图中:10、轮轴,20、轮体,30、轮齿,40、啮合齿,50、右半轴齿轮,60、啮合套,70、行星齿轮,1、左差速器壳体,2、右差速器壳体,3、左半轴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前,对所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解释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名称相同或标号相同的部件代表相似或相同的结构,且仅限于示意的目的。
[0019]实施例:
[0020]一种半轴齿轮,包括轮轴10以及与轮轴一体的轮体20,轮体一侧圆周均布有用于与行星齿轮啮合的轮齿30,另一侧圆周均布有用于与啮合套啮合的啮合齿40,半轴齿轮上的啮合齿可同啮合套相啮合,从而可将啮合套置于差速器壳体内部,以使得差速器壳体空间减小、满足车桥离地间隙大的使用要求。
[002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了避免影响到各轮齿的啮合接触,保证轮齿的正常啮合,轮齿30的齿顶圆锥素线与齿根圆锥素线汇于轮轴10中轴线外侧的圆周面上。
[002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啮合齿40齿顶圆锥素线与齿根圆锥素线平行设置。
[0023]进一步的,啮合齿40的齿顶圆锥素线和齿根圆锥素线与轮轴10中轴线的夹角为52
°
15
′
。
[002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差速器啮合总成,如图4所示,包括左差速器壳体1和右差速器壳体2,以及分别置于左、右差速器壳体内的左半轴齿轮3、右半轴齿轮50,右半轴齿轮50为上述的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啮合有置于右差速器壳体内腔的啮合套60,从而摒弃了在差速器壳体上加工啮合齿或是在差速器壳体上额外安装一个啮合套的传统差速器啮合系统,有利于减小差速器壳体空间,具有结构紧凑、降低成本的优点,可满足车桥离地间隙大的使用要求。
[002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左、右差速器壳体内还设有与左、右半轴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70。
[0026]进一步的,啮合套60一端置于右差速壳体内并与右半轴齿轮50相啮合,另一端向外延伸出右差速壳体,通过啮合套将右半轴齿轮的传递的动力输送出去。
[0027]本技术中,通过在半轴齿轮上设有啮合齿40,啮合齿可与啮合套60相连,从而可将啮合套设置在差速器壳体内,而采用该半轴齿轮的差速器总成,摒弃了传统的啮合套与半轴齿轮的啮合方式,从而达到减少差速器壳体空间,使其结构紧凑的效果,满足车桥离地间隙大的使用要求。
[0028]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
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轴齿轮,包括轮轴(10)以及与轮轴一体的轮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一侧圆周均布有用于与行星齿轮啮合的轮齿(30),另一侧圆周均布有用于与啮合套啮合的啮合齿(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轴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齿(30)的齿顶圆锥素线与齿根圆锥素线汇于轮轴(10)中轴线外侧的圆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轴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齿(40)齿顶圆锥素线与齿根圆锥素线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轴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齿(40)的齿顶圆锥素线和齿根圆锥素线与轮轴(10)中轴线的夹角为52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方盛车桥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