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环网柜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679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环网柜局部放电监测装置,涉及环网柜放电监测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底座、观测组外壳、数据显示模块、信号接收组件、检测组外壳、第一光感探测器、第二光感探测器、和双道数据采集电路,双道数据采集电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据读取装置,数据读取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信号接发模块,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组件,这样的设计,如遇到员工不能靠近环网柜的情况,可拆分检测组外壳和观测组外壳,使检测组外壳安装于环网柜内,观测组外壳安装于可控场景,方便人工远距离的操控和观察监测装置,可以及时的对环网柜进行监控和数据分析,增加了人工的安全和工作效率。增加了人工的安全和工作效率。增加了人工的安全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环网柜局部放电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网柜放电监测结构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环网柜局部放电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环网柜是一种可以提高供电性能的电气设备,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等诸多优点。因此,环网柜被广泛应用在城市住宅小区、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多种场景中。
[0003]在沿海或潮湿地区,环网柜内常会由于湿度过大,导致电气绝缘距离变短而出现电晕放电现象。放电的过程会产生臭氧,进一步腐蚀绝缘部件的表面,造成电场畸变更加严重,从而加速放电和设备的老化。放电过程发展到后期会产生对地短接,引起环网柜燃烧爆炸。因此,广大学者对环网柜放电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放电会产生可见的孤光。一旦产生弧光放电现象,随后的200ms内就会发生环网柜对地短接,甚至燃烧爆炸。
[0004]现有的环网柜放电检测装置均为弧光检测装置。但是,弧光检测装置受到距离限制,人工必须时刻近距离观察检测装置,如遇到意外情况发生使员工不能靠近环网柜,员工就不能及时的监控和分析柜内数据,容易发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环网柜局部放电监测装置,旨在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弧光检测装置受到距离限制,人工必须时刻近距离观察检测装置,如遇到意外情况发生使员工不能靠近环网柜,员工就不能及时的监控和分析柜内数据,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智能环网柜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包括
[0008]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观测组外壳,所述观测组外壳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观测组外壳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显示框,所述显示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数据显示模块,所述观测组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信号接收组件,所述信号接收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电源,所述观测组外壳的顶部插接有检测组外壳,所述检测组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光感探测器,所述第一光感探测器的顶部设置有紫外滤光片,所述紫外滤光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探头,所述隔板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光感探测器,所述第二光感探测器的顶部设置有蓝外滤光片,所述蓝外滤光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探头,所述检测组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双道数据采集电路,所述双道数据采集电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据读取装置,所述数据读取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信号接发模块,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组件,这样的设计,如遇到员工不能靠近环网柜的情况,可拆分检测组外壳和观测组外壳,使检测组外壳安装于环网柜内,观测组外壳安装于可控场景,方便人工远距离的操控和观察监测装置,可以及时的对
环网柜进行监控和数据分析,增加了人工的安全和工作效率。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紫外滤光片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光感探测器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蓝外滤光片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光感探测器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光感探测器可以直接将紫外滤光片转换的紫外光信号进行感光处理,所述第二光感探测器可以直接将蓝外滤光片转换的蓝外光信号进行感光处理,双重感光检测可以提高数据探测的准确性,减少误差的产生。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观测组外壳的顶部表面设置有圆孔,所述信号接收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与圆孔之间相互匹配。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观测组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设置有波纹板,固定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勾板,所述勾板与限位槽之间相互匹配,所述勾板底部设置有波纹底座,所述波纹底座与波纹板之间相互匹配。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波纹板的顶部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与波纹底座之间相互匹配。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挂钩的内部设置有穿线孔,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与支撑板之间相互匹配。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通过第一光感探测器、第二光感探测器、数据读取装置和双道数据采集电路组成环网柜检测装置,通过数据读取装置、双道数据采集电路、信号接发模块、信号接收组件和数据显示模块构件远程的数据传输观测装置,通过检测组外壳插接于观测组外壳内部,方便检测组外壳的拆分放置于环网柜内部,通过对滑槽的设计,可使观测组外壳固定于监测室内,通过对电源的设置,可使监测装置在室外监测,增加装置的可实用性,这样的设计,如遇到员工不能靠近环网柜的情况,可拆分检测组外壳和观测组外壳,使检测组外壳安装于环网柜内,观测组外壳安装于可控场景,方便人工远距离的操控和观察监测装置,可以及时的对环网柜进行监控和数据分析,增加了人工的安全和工作效率。
[0016]对圆孔的设计,方便信号接收器的插入安装,通过对信号接收器的设计,增加信号接收强度,从而增加监测装置的信号传输距离,通过对限位槽的设计,增加检测组外壳的稳定性,避免松动,通过波纹板与波纹底座之间的相互配合,避免增加检测组外壳与观测组外壳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检测组外壳的松动,从而影响检测效果,通过对过线孔的设计方便数据线的串通,通过过线孔与穿线孔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使检测组外壳与观测组外壳结合时使用数据连接,增加传输了监测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限位槽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检测组外壳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观测组外壳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说明:
[0022]1、底座;2、观测组外壳;21、圆孔;22、滑槽;23、限位槽;231、波纹板;232、挂钩;24、穿线孔;25、电源;3、显示框;4、信号接收组件;41、信号接收器;5、检测组外壳;51、紫外滤光
片;52、蓝外滤光片;511、第一光感探测器;521、第二光感探测器;53、隔板;54、数据读取装置;55、双道数据采集电路;56、支撑板;561、过线孔;57、固定组件;571、勾板;572、波纹底座;58、信号接发模块;6、第一探头;7、第二探头;8、数据显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环网柜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观测组外壳(2),所述观测组外壳(2)的两侧设置有滑槽(22),所述观测组外壳(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显示框(3),所述显示框(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数据显示模块(8),所述观测组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信号接收组件(4),所述信号接收组件(4)的一侧设置有电源(25),所述观测组外壳(2)的顶部插接有检测组外壳(5),所述检测组外壳(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53),所述隔板(53)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光感探测器(511),所述第一光感探测器(511)的顶部设置有紫外滤光片(51),所述紫外滤光片(5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探头(6),所述隔板(53)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光感探测器(521),所述第二光感探测器(521)的顶部设置有蓝外滤光片(52),所述蓝外滤光片(5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探头(7),所述检测组外壳(5)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56),所述支撑板(5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双道数据采集电路(55),所述双道数据采集电路(5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据读取装置(54),所述数据读取装置(54)的一侧设置有信号接发模块(58),所述支撑板(56)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组件(5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环网柜局部放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浦电气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