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袋底整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632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袋底整形装置,包括安装架、整袋机构、开袋机构和顶出机构,所述整袋机构安装于安装架底部,所述开袋机构设于安装架侧面且开袋机构高度高于整袋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于安装架侧面且顶出机构高度高于整袋机构,其利用整袋机构、开袋机构和顶出机构配合,使得挡板能够对茶叶包装底部挤压整形,整形后的茶叶包有利于加料机构将茶叶茶叶底部,能够有效规避因包装底部狭窄出现的加料不畅、溢料及封口不便的问题,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袋底整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型袋底整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0003]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遵循严格的工艺流程,一般都需要经过晾青—杀青—揉捻—闷堆—发酵—干燥工艺流程,为确保茶叶的风味不会流失通常需要对其加入单独的茶叶包装中;茶叶包装通常为长条形,顶部被开袋机构打开后底部由于弹性将会靠拢使得包装底部较为狭窄,狭窄的底部会导致茶叶加入不畅,其次还有可能出现茶叶溢出、不便封口的问题,因此本技术遂提出一种袋底整形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袋底整形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安装架、整袋机构、开袋机构和顶出机构,所述整袋机构安装于安装架底部,所述开袋机构设于安装架侧面且开袋机构高度高于整袋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于安装架侧面且顶出机构高度高于整袋机构。<br/>[0006]优选的,所述整袋机构包括抬升电机、挡板和轨道,所述抬升电机和轨道均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与轨道构成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副且挡板与齿条相连,抬升电机转轴上设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
[0007]优选的,所述开袋机构包括开袋电机、传动齿轮、夹臂和连接臂,所述开袋电机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上且转轴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可转动地设于安装架行并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连接臂两端分别与传动齿轮侧面、夹臂活动连接,所述夹臂末端设有用于吸住包装袋的吸盘。
[0008]优选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出电机、连杆组和推杆,所述顶出电机固定安装于安装架底部,所述推杆与安装架构成移动副,所述连杆组一端与顶出电机转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杆活动连接。
[0009]优选的,还包括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安装于安装架上且位于所述夹臂两面。
[0010]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1]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袋底整形装置,开袋电机运行使得第二齿轮带动与其啮合
的传动齿轮,此时连接臂将会拉动夹臂使得夹臂能够夹紧茶叶包装的上端,吸盘同时启动吸住包装袋顶部两面,随后开袋电机反向运作使得第二齿轮反向带动与其啮合的传动齿轮,此时连接臂会外推夹臂使得2根夹臂相互远离,两面被吸盘吸住的包装袋将会打开;
[0012]随后抬升电机运行使得第一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由于挡板与轨道构成移动副且第一齿轮和齿条啮合,因此在第一齿轮的带动下挡板将会上行,抵住包装袋底部对其进行挤压,茶叶包装袋底部在受到挡板作用的情况下将会挤压定型,袋底定型后能够方便茶叶的加入;
[0013]当茶叶加入完毕后顶出电机运作带动与其转轴相连的连杆组,连杆组将会带动推杆做往复地做伸缩运动,当推杆往外顶出时会将装有茶叶的茶叶包装顶出,进入下一工段进行封口。
[0014]本技术利用整袋机构、开袋机构和顶出机构配合,使得挡板能够对茶叶包装底部挤压整形,整形后的茶叶包有利于加料机构将茶叶茶叶底部,能够有效规避因包装底部狭窄出现的加料不畅、溢料及封口不便的问题,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构造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立体构造示意图(局部);
[0018]图3为本技术仰视构造示意图;
[0019]图4为所述整袋机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20]图5为图2中A部位构造示意图;
[0021]图中:安装架1、抬升电机21、挡板22、轨道23、齿条24、第一齿轮25、开袋电机31、传动齿轮32、夹臂33、连接臂34、第二齿轮35、限位架36、顶出电机41、连杆组42、推杆43。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3]结合图1

5,一种新型袋底整形装置,包括安装架1、整袋机构、开袋机构和顶出机构,所述整袋机构安装于安装架1底部,所述整袋机构安装于安装架1底部,所述整袋机构包括抬升电机21、挡板22和轨道23,所述抬升电机21和轨道23均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2与轨道23构成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副且挡板22与齿条24相连,抬升电机21转轴上设有第一齿轮25且第一齿轮25与齿条24啮合,所述顶出机构设于安装架1侧面且顶出机构高度高
于整袋机构,所述开袋机构设于安装架1侧面且开袋机构高度高于整袋机构,所述开袋机构设于安装架1侧面且开袋机构高度高于整袋机构,所述开袋机构包括开袋电机31、传动齿轮32、夹臂33、连接臂34和限位架36,所述开袋电机31固定安装于安装架1上且转轴上设有第二齿轮35,所述传动齿轮32可转动地设于安装架1行并与第二齿轮35啮合,所述连接臂34两端分别与传动齿轮32侧面、夹臂33活动连接,所述夹臂33末端设有用于吸住包装袋的吸盘,所述限位架36安装于安装架1上且位于所述夹臂33两面,所述顶出机构设于安装架1侧面且顶出机构高度高于整袋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出电机41、连杆组42和推杆43,所述顶出电机41固定安装于安装架1底部,所述推杆43与安装架1构成移动副,所述连杆组42一端与顶出电机41转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杆活动连接。
[0024]所述夹臂33指的是起到夹持作用的臂状部件,其末端设置有吸盘,这里的吸盘指的是工业真空吸盘,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悉,因此不对其进一步赘述。
[0025]所述抬升电机21、开袋电机31和顶出电机41指的是分别用于执行抬升、开袋和顶出动作的电机,各电机的结构并无显著区别且电机属于现有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不进一步公开其具体结构。
[0026]本技术的控制方式是通过外部控制器来实现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袋底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整袋机构、开袋机构和顶出机构;所述整袋机构安装于安装架(1)底部;所述开袋机构设于安装架(1)侧面且开袋机构高度高于整袋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于安装架(1)侧面且顶出机构高度高于整袋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袋底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袋机构包括抬升电机(21)、挡板(22)和轨道(23),所述抬升电机(21)和轨道(23)均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2)与轨道(23)构成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副且挡板(22)与齿条(24)相连,抬升电机(21)转轴上设有第一齿轮(25)且第一齿轮(25)与齿条(24)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袋底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袋机构包括开袋电机(31)、传动齿轮(32)、夹臂(33)和连接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丁发吴荣鑫苏丁财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牧林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