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污水极限脱氮的方法,主要去除了传统工艺脱氮中的内回流,通过调控溶解氧的浓度,外加碳源,以及回流污泥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城市污水的极限脱氮,使排出水的总氮在5mg/L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工艺方法简单,与多级AO工艺或反硝化滤池+离子交换树脂工艺相比,节省大量基建投资、厂区占地,大幅减少后续运维工作量,简化运维工作复杂程度。简化运维工作复杂程度。简化运维工作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污水极限脱氮的方法
: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污水极限脱氮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
[0002]总氮是污水处理行业比较难去除的污染指标,现行政策对污水处理厂外排水总氮指标的设置主要有三个等级。较宽松的是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要求总氮低于15mg/L,俗称“一级A”;较严格的是除总氮外其余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标准,要求总氮低于10mg/L,俗称“准IV类”;最严格的是,要求总氮低于5mg/L,因为难度极大,几乎是现有技术的极限能力,俗称“极限脱氮”。
[0003]对于普通城市污水水质,采用A/O、A2/O、改良A2/O、倒置A2/O、多模式A2/O等传统工艺处理,只要运行管理得法,能够达到“一级A”标准;要想达到“准IV类”标准,通常需要多级A/O工艺或在传统工艺后追加反硝化滤池工艺,甚至是二者同时使用;欲实现“极限脱氮”则又必须在“准IV类”各工艺基础上追加离子交换或电化学脱氮工艺。为改善水环境,环保部门对污水处理厂外排水总氮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现有工艺虽可实现“准IV类”和“极限脱氮”,但工程改造投资及后期运行费用高,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之间的矛盾愈见突出。
[000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 1005110573 A提供了一种去除污水总氮的处理系统和方法,通过改进进水和回流管道、调节回流比、溶解氧、C:N等参数,可实现总氮浓度低于10mg/L,但无法达到“极限脱氮”标准。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 108249551 A提供了一种去除污水总氮的处理方法,通过对传统工艺出水在电极生物反应器内进行通电处理,可实现总氮浓度低于15mg/L,仅能达到“一级A”标准。
[0005]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 1792897 A公布了一种城市污水总氮深度处理的方法,通过在传统工艺后追加低压电化学反应器,可以实现总氮小于0.5mg/L的超高标准,但是该工艺运行费用过于高昂,仅适用于实验室条件,无法应用于工程实践。
[0006]中国文献《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研究进展》(肖才林,沈建华,李甫昌等,《水处理技术》2016年7月第42卷第7期)公开了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CSFBNR)是一种串联多个缺氧和好氧区域,充分利用污水中有机碳源进行有效脱氮的污水处理技术;CSFBNR一般由多个厌氧和好氧区串联而成,其中一个缺氧区和一个好氧区串联成一段反应单元,为一个分段,好氧区的作用是氨化、硝化以及矿化有机物,缺氧区的作用是反硝化脱氮,表述了现有技术中,试验研究发现CSFBNR的脱氮率并不随着污泥回流比的不断提高而一直提高,用四段进水A/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了污泥回流比分别为60%、75%、100%、125%和150%时工艺的脱氮率;污泥回流比由60%增至75%,脱氮率从88%增至92%,继续提高污泥回流比,脱氮率迅速下降,污泥回流比为150%时脱氮率降至72%;并建议控制CSFBNR的污泥回流比在75%与100%之间,并最后说明了利用CSFBNR对污水进行脱氮处理,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但是CSFBNR工艺依靠多段缺氧-好氧区域依次串联组合的布局实现城市污水脱氮,较难适用于既有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工程。国内2005年
至2016年之间建设的水厂生化工艺多采用AAO工艺或氧化沟工艺,在布局上均为连续缺氧区在前,连续好氧区在后。要采用CSFBNR工艺改造原有AAO或氧化沟工艺,必须停水施工,安装隔墙、搅拌机和曝气设备,对现有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影响极大。另外,CSFBNR工艺在最优的工艺参数控制条件下,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也只能勉强达到10mg/L左右,可以实现准IV类排放但稳定性不佳,更无法实现极限脱氮。
[0007]为缓和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之间的矛盾,亟需开发一种新的污水处理厂总氮提标改造工艺,既能显著降低改造工程投资,又能节约后期运行费用,还能实现“极限脱氮”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污水极限脱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1)进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总凯氏氮(TKN)比在8以下时,按照补充碳源后进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总凯氏氮(TKN)=8~10的比例补充碳源;从进水端至出水端依次处理为缺氧1段、缺氧2段、缺氧3段、好氧1段、好氧2段和好氧3段,各段理论水力停留时间(HRT)依次为2~3.6h,5.5~10h,4.5~7.5h,5.5~9.5h,3~5.5h,6~10.5h;所述补充碳源的投加方式为分批投加,即在缺氧1段、缺氧2段、缺氧3段分别投加所述补充碳源的质量百分数为10~20%,50-70%,10-40%;所述进水的总氮不高于50mg/L;
[0010]步骤(1)中所述的进水为生化池进水,是预处理系统的出水。预处理系统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常规工艺,通常包括粗、细格栅、沉砂池和初沉池。
[0011](2)通过调节曝气量,控制步骤(1)中好氧1段、好氧2段和好氧3段溶解氧的浓度范围,分别在0.8~1.5mg/L,1.5~2.5mg/L,0.5~1.5mg/L;
[0012](3)将步骤(1)中好氧3段处理后的活性污泥混合液流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污泥沉淀至池底,上清液排出即最终出水,检测排出水的总氮在5mg/L以下;然后将所述沉淀污泥部分回流至缺氧1段,回流比为150~200%,剩余污泥排出;
[0013](4)通过调节剩余污泥排放量,维持步骤(1)中各段污泥浓度在5000~7000mg/L,污泥沉降比在50~60;
[0014](5)投加外援菌剂,有效菌含量为100亿/g以上,投加数量以菌剂投加步骤(1)中各处理段的有效容积之和为基数,按照复合菌剂200~400g/m3,反硝化菌剂800~1000g/m3,硝化菌剂300~500g/m3比例投加;所述复合菌剂和反硝化菌剂,投加在缺氧1段,所述硝化菌剂投加在好氧1段。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1)中各段理论水力停留时间(HRT)依次为3h,7h,6h,7h,4h,8h。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1)中在缺氧1端、缺氧2段、缺氧3段分别投加所述补充碳源的质量百分数为15%,60%,25%。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1)中补充碳源为葡萄糖。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5)中按照复合菌剂280g/m3,反硝化菌剂900g/m3,硝化菌剂350g/m3的比例投加。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5)中的菌剂投加方式为将菌剂等分为15-20日份,每日
份再均分为24份,每小时投加1份;复合菌剂和反硝化菌剂,投加在缺氧1段,硝化菌剂投加在好氧1段;
[0020]进一步优选的,每份菌剂均需激活后投加,激活方法为取1份菌剂,从相应投加点位取活性污泥15L,将菌剂与活性污泥搅拌均匀,常温放置30min后即完成激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污水极限脱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进水的化学需氧量/总凯氏氮比在8以下时,按照补充碳源后进水的化学需氧量/总凯氏氮=8~10的比例补充碳源;从进水端至出水端依次处理为缺氧1段、缺氧2段、缺氧3段、好氧1段、好氧2段和好氧3段,各段理论水力停留时间依次为2~3.6h,5.5~10h,4.5~7.5h,5.5~9.5h,3~5.5h,6~10.5h;所述补充碳源的投加方式为分批投加,即在缺氧1段、缺氧2段、缺氧3段分别投加所述补充碳源的质量百分数为10~20%,50-70%,10-40%;所述进水的总氮不高于50mg/L;(2)通过调节曝气量,控制步骤(1)中好氧1段、好氧2段和好氧3段溶解氧的浓度范围,分别在0.8~1.5mg/L,1.5~2.5mg/L,0.5~1.5mg/L;(3)将步骤(1)中好氧3段处理后的活性污泥混合液流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污泥沉淀至池底,上清液排出即为最终出水;然后将所述沉淀污泥部分回流至缺氧1段,回流比为150~200%,剩余污泥排出;(4)通过调节剩余污泥排放量,维持步骤(1)中各段污泥浓度在5000~7000mg/L,污泥沉降比在50~60;(5)投加外援菌剂,有效菌含量为100亿/g以上,投加数量以菌剂投加步骤(1)中各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功法,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讯飞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