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包钢线、绞合线、绝缘电线及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42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9
铜包钢线具备:钢制的芯线;以及铜制或铜合金制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覆盖芯线的外周面。在垂直于芯线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中,芯线的外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的值为包覆层的厚度的50%以上且250%以下。厚度的50%以上且250%以下。厚度的50%以上且25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铜包钢线、绞合线、绝缘电线及线缆


[0001]本公开涉及铜包钢线、绞合线、绝缘电线及线缆。

技术介绍

[0002]作为要求兼顾导电性和强度的部件,有时采用钢材的表面被铜包覆的铜包钢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

270039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

2890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根据本公开的铜包钢线具备钢制的芯线和覆盖芯线的外周面的铜制或铜合金制的包覆层。在垂直于芯线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中,芯线的外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的值为包覆层的厚度的50%以上且250%以下。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一中的铜包钢线的结构的概要剖视图。
[0009]图2是示出铜包钢线的制造方法的概要的流程图。
[0010]图3是用于说明铜包钢线的制造方法的概要剖视图。
[0011]图4是用于说明铜包钢线的制造方法的概要剖视图。
[0012]图5是用于说明铜包钢线的制造方法的概要剖视图。
[0013]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一中的铜包钢线的第一变形例的概要剖视图。
[0014]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一中的铜包钢线的第二变形例的概要剖视图。
[0015]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二中的绞合线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6]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三中的绝缘电线的结构的概要剖视图。
[0017]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四中的线缆的结构的概要剖视图。
[0018]图11是弯曲试验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0019]图12是用于说明弯曲试验的测定方法的概要图。
[0020]图13是用于说明弯曲试验的测定方法的概要图。
[0021]图14是示出弯曲试验的结果的图。
[0022]图15是示出弯曲试验的结果的图。
[0023]图16是示出弯曲试验的结果的图。
[0024]图17是示出弯曲试验的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公开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26]上述铜包钢线具备芯线和铜制或铜合金制的包覆层。铜包钢线有时用于被扭转而被加工成规定的形状的用途。当铜包钢线被扭转加工时,有时会在包覆层的与芯线的界面处产生裂纹,发生导电性的降低、钢线的断裂。所以,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在包覆层的与芯线的界面处产生裂纹的铜包钢线。
[0027][本公开的效果][0028]根据本公开的铜包钢线,能够抑制在包覆层的与芯线的界面处产生裂纹。
[0029][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0030]首先,列出本公开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本公开的铜包钢线具备:钢制的芯线;以及铜制或铜合金制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覆盖芯线的外周面。在垂直于芯线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中,芯线的外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的值为包覆层的厚度的50%以上且250%以下。
[0031]在本公开的铜包钢线中,利用钢制的芯线确保了高强度。利用铜制或铜合金制的包覆层,确保了优异的导电性。进一步,在垂直于芯线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中,芯线的外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的值设定为包覆层的厚度的50%以上且250%以下。像这样,通过在芯线的表面形成凹凸,芯线与包覆层的结合强度得到提高。其结果,能够抑制在包覆层的与芯线的界面处产生裂纹。通过将Rzjis的值设为50%以上,能够可靠地提高芯线与包覆层的结合强度。若Rzjis的值超过250%,包覆层的导电性可能降低。因此,Rzjis的值优选为包覆层的厚度的250%以下。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铜包钢线,能够抑制在包覆层的与芯线的界面处产生裂纹。
[0032]在上述铜包钢线中,也可以是,在垂直于芯线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中,芯线的外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值为包覆层的厚度的25%以上且70%以下。通过将Ra的值设为包覆层的厚度的25%以上,能够更可靠地提高芯线与包覆层的结合强度。通过将Ra的值设为包覆层的厚度的70%以下,能够充分地维持芯线的强度。
[0033]在上述铜包钢线中,也可以是,构成芯线的钢为铁素体不锈钢。通过使用铁素体不锈钢,能够抑制上述芯线的腐蚀。
[0034]在上述铜包钢线中,也可以是,构成芯线的钢为奥氏体不锈钢。通过使用奥氏体不锈钢,能够抑制上述芯线的腐蚀。
[0035]在上述铜包钢线中,也可以是,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组成满足下述式(1)。具有满足下述式(1)的成分组成的奥氏体不锈钢适合作为构成上述芯线的材料。
[0036][数学式1][0037]‑
400≥1032

1667
×
(A+B)

27.8
×
C

33
×
D

61
×
E

41.7
×
F
[0038](式中,A为碳的含量[质量%],B为氮的含量[质量%],C为硅的含量[质量%],D为锰的含量[质量%],E为镍的含量[质量%],F为铬的含量[质量%]。)
[0039]在上述铜包钢线中,也可以是,构成芯线的钢具有珠光体组织。具有珠光体组织的钢适合作为构成上述芯线的材料。
[0040]在上述铜包钢线中,也可以是,构成芯线的钢含有0.5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的碳、0.1质量%以上且2.5质量%以下的硅以及0.3质量%以上且0.9质量%以下的锰,
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41]在上述铜包钢线中,也可以是,构成芯线的钢还含有选自由0.1质量%以上且0.4质量%以下的镍、0.1质量%以上且1.8质量%以下的铬、0.1质量%以上且0.4质量%以下的钼以及0.05质量%以上且0.3质量%以下的钒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
[0042]下面,对构成芯线的钢的成分组成优选在上述范围内的理由进行说明。
[0043]碳:0.5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0044]碳是对钢的强度影响较大的元素。作为铜包钢线的芯线,从获得足够的强度的观点出发,碳含量优选为0.5质量%以上。另一方面,若碳含量增加,则韧性降低,担心加工变得困难。从确保足够的韧性的观点出发,碳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下。从进一步提高强度的观点出发,碳含量更优选为0.6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质量%以上。从提高韧性以便于加工的观点出发,碳含量更优选为0.95质量%以下。
[0045]硅:0.1质量%以上且2.5质量%以下
[0046]硅是在钢精炼中作为脱氧剂而添加的元素。为了发挥作为脱氧剂的作用,硅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12质量%以上。另外,硅在钢中起到碳化物形成元素的作用,具有抗软化性,这是一种抑制因加热引起的软化的性质。从抑制铜包钢线制造时及使用时因加热引起的软化的观点出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铜包钢线,具备:钢制的芯线;以及铜制或铜合金制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覆盖所述芯线的外周面,在垂直于所述芯线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中,所述芯线的外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的值为所述包覆层的厚度的50%以上且250%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包钢线,其中,在垂直于所述芯线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中,所述芯线的外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值为所述包覆层的厚度的25%以上且70%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铜包钢线,其中,构成所述芯线的钢为铁素体不锈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铜包钢线,其中,构成所述芯线的钢为奥氏体不锈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包钢线,其中,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组成满足下述式(1),数学式1

400≥1032

1667
×
(A+B)

27.8
×
C

33
×
D

61
×
E

41.7
×
F式中,A为以质量%计碳的含量,B为以质量%计氮的含量,C为以质量%计硅的含量,D为以质量%计锰的含量,E为以质量%计镍的含量,F为以质量%计铬的含量。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铜包钢线,其中,构成所述芯线的钢具有珠光体组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铜包钢线,其中,构成所述芯线的钢含有0.5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的碳、0.1质量%以上且2.5质量%以下的硅以及0.3质量%以上且0.9质量%以下的锰,余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赤田匠佐藤大五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