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冲励磁电路,其中交流电源输入两端跨接压敏电阻RV1,经二极管D1、D2、D3、D4桥式整流输出,正极与二极管D5串联后与继电器J常开点(2)连接,二极管D8、电阻R1、R2、继电器J控制线圈串联后跨接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电阻R1、R2间的节点(4)与负极间跨接电容C1,为本电路的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继电器J公共端(3)、可控硅K1、线圈L,电容C4串联后接负极,当控制回路接通交流电源,继电器J公共端(3)与常闭点(1)分离转到与常开点(2)连接完成回路转换,成为本电路的正向励磁电容充电储能回路,电阻R5、二极管D7、电容C3串联后跨接在继电器J公共端(3)与线圈L之间,电阻R6与电容C3并联,可控硅K1的控制极与电容C3的正极连接,构成本回路的可控硅K1延时触发电路,压敏电阻RV3、电阻R8串联后与电容C4并联,构成本回路的电容C4稳压储能电路,电阻R7跨接在继电器公共端(3)与线圈L之间,构成本回路的电容C4续流电路,电阻R5、二极管D7正极间的节点(5)与负极间,跨接压敏电阻RV2,构成本回路的截止可控硅K1触发信号电路;二极管D6跨接在线圈L与继电器J公共端(3)之间,可控硅K2跨接在继电器J常闭点(1)与负极之间,当控制回路失电,继电器J公共端(3)与常开点(2)分离后又转到与常闭点(1)连接再次完成回路转换,此为本电路的反向励磁电容放电回路,电阻R4、R3串联也跨接在继电器J常闭点(1)与负极之间,电容C2与电阻R3并联,可控硅K2的控制极与电容C2的正极连接,构成本回路的可控硅K2延时触发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脉冲励磁电路,尤其是永磁式高低压断路器、 接触器驱动电路的改进,属于电力设备控制保护
技术介绍
近年来出现的永磁式高低压断路器、接触器都是通过脉冲励磁 电路驱动永磁机构中的动铁芯上、下运动实现合闸及分闸基本操作功能的,关于这方面的专利文献及期刊报导诸多,如ZL专利号 200420078134.7名称为《真空断路器用单线圈永磁机构驱动器》,专 利号200520076283.4名称为《真空断路器用双线圈永磁机构驱动 器》及专利号ZL 200520134145.7名称为《永磁机构驱动控制器》等, 其中大多数电路采用电力电子器件IGBT做为触发元件,结构复杂, 成本高。IGBT对工作环境要求严苛,电路中需有完备的保护措施, 但由于元器件参数匹配的离散性,在长期工作中将受到环境、温度等 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稳定工作的可靠性还很难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独辟思路,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长期稳定可靠工作且成本低廉经济实用的脉 冲励磁电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以电器元件机械寿命可达百万次以上 的继电器做为回路转换核心的电接触元件并采取保护措施,以经济耐 用的电子器件可控硅做为触发元件,有机的组合成本电路的控制回 路、正向励磁电容充电储能和电容放电反向励磁回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交流电源输入两端跨接压敏电阻RV1,经二极管D1、 D2、 D3、 D4桥式整流输出,正极与二极管D5串联后与继电器J常开点连接, 二极管D8、电阻R1、 R2、继电器J控制线圈串联后跨接在正极与负 极之间,电阻R1、 R2间的节点4与负极间跨接电容C1,为本电路 的控制回路。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继电器J公共端、可控硅Kl、线圈L,电容C4串联后接负极,当控制回路接通交流电源,继 电器J伞共端与常闭点分离转到与常开点连接完成回路转换,成为本 电路的正向励磁电容充电储能回路。电阻R5、 二极管D7、电容C3 串联跨接在继电器J公共端与线圈L之间,电阻R6与电容C3并联, 可控硅K1的控制极与电容C3的正极连接,构成本回路的可控硅K1 延时触发电路。压敏电阻RV3、电阻R8串联后,与电容C4并联, 构成本回路的电容C4稳压储能电路,电阻R7跨接在继电器公共端 与线圈L之间,构成本回路的电容C4续流电路。电阻R5、 二极管 D7正极间的节点5与负极间,跨接压敏电阻RV2,构成本回路的截 止可控硅Kl触发信号电路。二极管D6跨接在线圈L与继电器J公 共端之间,可控硅K2跨接在继电器J常闭点与负极之间,当控制回 路失电,继电器J公共端与常开点分离后又转到与常闭点连接再次完 成回路转换,此为本电路的反向励磁电容放电回路。电阻R4、 R3串 联后也跨接在继电器J常闭点与负极之间,电容C2与电阻R3并联, 可控硅K2的控制极与电容C2的正极连接,构成本回路的可控硅K2 延时触发电路。上述本电路中的可控硅K1延时触发电路的延时时间由调整电阻 R5、电容C3的参数整定。上述本电路中的可控硅K2延时触发电路的延时时间由调整电阻 R4、电容C2的参数整定。上述本电路中的电容C4续流电路的续流值由调整电阻R7的参 数整定。上述本电路中的电容C4稳压储能电路的稳压值由调整压敏电 阻RV3、电阻R8的参数整定。上述本电路中的截止可控硅Kl触发信号电路的截止电压由调 整压敏电阻RV2的导通电压值整定。上述本专利技术对现有技术实施的重大改进之一在于,正向励磁及反 向励磁回路中巧妙地设置了可控硅延时触发电路,使得继电器从接通 回路通过极其微弱的电流开始,到通过脉冲工作电流的这段暂短时 间,已经弹性吸收了由于关合引起的机械振动能量,继电器主触头是在已经稳定可靠关合后才通过回路脉冲工作电流的,这就避免了继电 器在稳定前通过工作电流由于弹跳弓I起间隙电弧造成主触头的烧损, 从根本上解决了继电器在回路相互转换的工作过程中切换大电流的 技术难题。保证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了该电路的长期工作 可靠性。上述本专利技术对现有技术实施的重大改进之二在于,正向励磁电容 充电回路中巧妙地设置了可控硅触发信号截止电路,稳压充电储能电 路及电容储能续流电路。可控硅触发信号截止电路消除了可控硅没必 要的重复工作又钳制了储能电容电压,稳压充电储能电路可以方便根 据下一工作过程反向励磁的工作特性整定其工作电流,电容储能续流 电路保证了可控硅截止后,储能电容的泄漏电流得到平衡的补充。本专利技术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长期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显著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脉冲励磁电路的原理图。图2为图1实施例的正向励磁电容储能回路的工作图。 图3为图1实施例的反向励磁电容放电回路的工作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脉冲励磁电路的原理及其全部工作过程。对照图l,本实施例中,交流电源220V ,电阻R3、 R6为6.8k Q、 R4、 R5为300kQ、 R7为51kQ、 R8为lkQ,电容C2、 C3均 为2.2tiF,可控硅K1、 K2触发电流小于50u A,压敏电阻RV2为 7K151,压敏电阻RV3为7K181。本电路中的元件参数可以根据实际 工作需要及电源要求加以调整。本电路中,交流电源输入两端跨接压敏电阻RV1,经二极管D1、 D2、 D3、 D4桥式整流输出,正极与二极管D5串联后与继电器J常 开点2连接,二极管D8、电阻R1、 R2、继电器J控制线圈串联启跨 接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电阻Rl、 R2间的节点4与负极间跨接电容Cl。本电路中,继电器J公共端3、可控硅K1、线圈L,电容C4串联后接负极。本电路中,电阻R5、 二极管D7、电容C3串联后跨接在继电器J公共端3与线圈L之间,电阻R6与电容C3并联,可控硅K1的控制极与电容C3的正极连接。本电路中,压敏电阻RV3、电阻R8串联后与电容C4并联。 本电路中,电阻R7跨接在继电器公共端3与线圈L之间。 本电路中,电阻R5、 二极管D7正极间的节点5与电源负极间,跨接压敏电阻RV2。本电路中,二极管D6跨接在线圈L与继电器J公共端3之间,可控硅K2跨接在继电器J常闭点1与负极之间。本电路中,电阻R4、 R3串联也跨接在继电器J常闭点1与负极之间,电容C2与电阻R3并联,可控硅K2的控制极与电容C2的正极连接。对照图l,当交流电源接通控制回路,继电器J控制线圈吸合, 公共端3在无接通电流状态下与常闭点1分离,转向常开点2并与之 接通,构成本电路的正向励磁电容储能回路,如图2所示。此时刻, 可控硅K1延时触发电路开始工作,二极管D7导通,分别流经电容 C3、电阻R6及可控硅Kl控制极,由于电容C3通流的瞬时相当于 短路,使得压敏电阻RV2停止工作相当于开路,随着电容C3的电压 升高,可控硅K1控制极的电压同步升高,当流入可控硅K1控制极 的触发电流同步增大到临界值时开始导通,可控硅K1的延时触发时 间可由调整电阻R5及电容C3的参数整定。可控硅K1导通后,电流通过线圈L正向励磁,对电容C4充电储 能。随着通流时间电容C4的电压不断升高,当电容C4的电压与电路 中节点5的电压相等时二极管D7截止,可控硅Kl触发电路被截止并 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脉冲励磁电路,其中交流电源输入两端跨接压敏电阻RV1,经二极管D1、D2、D3、D4桥式整流输出,正极与二极管D5串联后与继电器J常开点(2)连接,二极管D8、电阻R1、R2、继电器J控制线圈串联后跨接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电阻R1、R2间的节点(4)与负极间跨接电容C1,为本电路的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继电器J公共端(3)、可控硅K1、线圈L,电容C4串联后接负极,当控制回路接通交流电源,继电器J公共端(3)与常闭点(1)分离转到与常开点(2)连接完成回路转换,成为本电路的正向励磁电容充电储能回路,电阻R5、二极管D7、电容C3串联后跨接在继电器J公共端(3)与线圈L之间,电阻R6与电容C3并联,可控硅K1的控制极与电容C3的正极连接,构成本回路的可控硅K1延时触发电路,压敏电阻RV3、电阻R8串联后与电容C4并联,构成本回路的电容C4稳压储能电路,电阻R7跨接在继电器公共端(3)与线圈L之间,构成本回路的电容C4续流电路,电阻R5、二极管D7正极间的节点(5)与负极间,跨接压敏电阻RV2,构成本回路的截止可控硅K1触发信号电路;二极管D6跨接在线圈L与继电器J公共端(3)之间,可控硅K2跨接在继电器J常闭点(1)与负极之间,当控制回路失电,继电器J公共端(3)与常开点(2)分离后又转到与常闭点(1)连接再次完成回路转换,此为本电路的反向励磁电容放电回路,电阻R4、R3串联也跨接在继电器J常闭点(1)与负极之间,电容C2与电阻R3并联,可控硅K2的控制极与电容C2的正极连接,构成本回路的可控硅K2延时触发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冲励磁电路,其中交流电源输入两端跨接压敏电阻RV1,经二极管D1、D2、D3、D4桥式整流输出,正极与二极管D5串联后与继电器J常开点(2)连接,二极管D8、电阻R1、R2、继电器J控制线圈串联后跨接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电阻R1、R2间的节点(4)与负极间跨接电容C1,为本电路的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继电器J公共端(3)、可控硅K1、线圈L,电容C4串联后接负极,当控制回路接通交流电源,继电器J公共端(3)与常闭点(1)分离转到与常开点(2)连接完成回路转换,成为本电路的正向励磁电容充电储能回路,电阻R5、二极管D7、电容C3串联后跨接在继电器J公共端(3)与线圈L之间,电阻R6与电容C3并联,可控硅K1的控制极与电容C3的正极连接,构成本回路的可控硅K1延时触发电路,压敏电阻RV3、电阻R8串联后与电容C4并联,构成本回路的电容C4稳压储能电路,电阻R7跨接在继电器公共端(3)与线圈L之间,构成本回路的电容C4续流电路,电阻R5、二极管D7正极间的节点(5)与负极间,跨接压敏电阻RV2,构成本回路的截止可控硅K1触发信号电路;二极管D6跨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永大电气开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