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508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3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包括: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通信信息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传输切换时间,传输切换时间包括从接收数据状态切换到发送数据状态的时间和从发送数据状态切换到接收数据状态的时间,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或者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根据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根据接收数据的时间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载以太网是用于连接汽车内各种电气设备的一种物理网络,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包括车载网关和车内/车外部件,其中车内/车外部件例如为显示器、控制器、雷达或摄像头等,目前,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主要包括车载网关之间的互联,以及车内/车外部件和车载网关之间的互联。在车内/车外部件和车载网关之间互联的场景中,一般通信链路两端的传输速率是非对称的。目前,高速率(速率大于1Gbps)车内以太网通信标准支持全双工(full duplex,FDX)通信模式,在全双工通信模式下,通信链路两端可同时向对端发送数据和接收对端数据,在接收端进行回波抵消(echo cancellation,EC)处理,即从接收信号中抵消发送信号。
[0003]在上述全双工通信模式下,现有的一种实现非对称速率传输的方法为:通过提出低功耗闲置(low-power idle,LPI)模式的切换来实现通信链路的传输速率调整,其中LPI模式包括5个主要的状态:休眠态、静默态、更新态、唤醒态和激活态,每个状态设置有对应的时间。当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确定当前链路没有数据需要进行传输时,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通过向对端发送休眠(sleep)信号进入LPI模式,之后链路进入静默态,在静默态时间截止后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向对端发送更新(refresh)信号用于链路同步,当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确定当前链路有数据需要进行传输时,通过向对端发送唤醒(wake)信号进入激活态进行数据传输,当再次没有数据需要传输时进入LPI模式。
[0004]然而,全双工通信模式中需要在接收端进行EC处理,复杂度高且功率消耗较大。而且,进入LPI模式后,接收端链路仍要以一定频率检测是否会有唤醒信号发送,因此存在功率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可实现通信链路两端进行时分复用传输,降低功耗。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设备首先获取通信信息,通信信息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传输切换时间,传输切换时间包括从接收数据状态切换到发送数据状态的时间和从发送数据状态切换到接收数据状态的时间,接着自身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并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或者,并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不同,最后根据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向第二
设备发送数据,根据接收数据的时间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0007]通过第一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由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第二设备数据的时间不同,因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可进行时分复用传输,且在每次发送数据的时间前后分别有传输切换时间,传输切换时间不进行数据传输,因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时分复用传输时互不干扰,保证发送数据状态到接收数据状态的切换以及接收数据状态到发送数据状态的切换。从而,实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信链路两端进行时分复用传输,互不干扰,因此通信链路两端均无需在接收端进行EC处理,降低功耗,而且,由于下行传输方向和上行传输方向数据发送时间是已知的,可以避免接收端持续检测唤醒信号,还可进一步降低功耗。
[000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具体可以为:
[0009]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为除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
[0010]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
[0011]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具体可以为:
[0012]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
[0013]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0014]通过该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为除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或者,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从而,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第二设备数据的时间不同,因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可进行时分复用传输,且在每次发送数据的时间前后分别有传输切换时间,传输切换时间不进行数据传输,因
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时分复用传输时互不干扰,保证发送数据状态到接收数据状态的切换以及接收数据状态到发送数据状态的切换。从而,实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信链路两端进行时分复用传输,互不干扰,因此通信链路两端均无需在接收端进行EC处理,降低功耗,而且,由于下行传输方向和上行传输方向数据发送时间是已知的,可以避免接收端持续检测唤醒信号,还可进一步降低功耗。
[00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具体可以为:
[0016]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以及编码方式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
[0017]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传输速率、第二传输速率、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所述通信信息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传输切换时间,所述传输切换时间包括从接收数据状态切换到发送数据状态的时间和从发送数据状态切换到接收数据状态的时间;所述第一设备根据自身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并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与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或者,并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与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传输切换时间,确定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不同;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根据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与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包括: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为除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所述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为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为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所述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与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传输切换时间,确定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包括;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为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所述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除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所述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为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以及编码方式确定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速率、所述第二传输速率、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
和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所述更新态周期为发送用于链路同步的更新信号的时间,所述静默态周期为发送两次更新信号的时间间隔,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为所述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之和的N倍,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和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确定所述传输切换时间;或者,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和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数据传输时间,确定所述传输切换时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确定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确定编码参数;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编码参数与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确定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速率、所述第二传输速率、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N
×
N
qr
或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N
×
N
qr
:N
×
N
qr
=(Rh
×
Nd)
÷
(Rl
×
N
qr
);若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速率,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N
×
N
qr
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若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大于所述第二传输速率,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N
×
N
qr
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其中,Rh为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Rl为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低的传输速率,Nd为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N
qr
为所述静默态周期与所述更新态周期之和。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或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为预先设置的时间,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所述第一设备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
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通信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信息还包括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或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通信信息。11.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剑飞王金山赵砚博孙艳宾方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