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液处理混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477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液处理混凝装置,包括壳体,其内部自上而下分隔为PH调节腔、混凝腔和絮凝腔,壳体侧壁还设有第一进液口,PH调节腔和混凝腔之间通过第一输送管道相连通,混凝腔和絮凝腔之间通过第二输送管道相连通;沉淀箱,其设置在壳体的底部,沉淀箱的侧壁上设有排液口,沉淀箱的内底面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的上端向沉淀箱的顶部延伸,第一隔板将沉淀箱分隔为沉淀腔和净水腔,絮凝腔和沉淀腔之间通过第三输送管道相连通,排液口与净水腔相互连通,第一隔板上设有净水连通口,沉淀腔和净水腔通过净水连通口相连通,提高废弃液体的过滤效果,降低生产成本,装置总体占地面积小,提高占地面积使用率。提高占地面积使用率。提高占地面积使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液处理混凝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液处理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废液处理混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法为处理废液的常用方法,即向废液投放混凝药剂,使其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脱稳,并聚集为数百微米以至数毫米的矾花,进而可以通过重力沉降或其他固液分离手段予以去除金属废液的处理技术。为适应各类金属废液的属性和治理工艺特点,国内研究者设计出多种混凝设备来提高混凝效果和提升出水水质。但纵观目前各类的混凝设备,具有以下缺点:混凝设备总体的占地面积较大,不适用于类似实验室等对使用面积高要求的场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液处理混凝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废液处理混凝装置,包括:壳体,其内部自上而下分隔为PH调节腔、混凝腔和絮凝腔,所述壳体侧壁还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加药口、第二加药口和第三加药口,所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加药口与所述PH调节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加药口与所述混凝腔相连通,所述第三加药口与所述絮凝腔相连通,所述PH调节腔和所述混凝腔之间连接有第一输送管道,所述混凝腔和所述絮凝腔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道;沉淀箱,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沉淀箱的侧壁上设有排液口,所述沉淀箱的内底面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上端向所述沉淀箱的顶部延伸,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沉淀箱分隔为沉淀腔和净水腔,所述絮凝腔和所述沉淀腔之间连接有第三输送管道,所述排液口与所述净水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净水连通口,所述沉淀腔和所述净水腔通过所述净水连通口相连通。
[0005]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废弃液体通过壳体上的第一进液口不断进入到PH调节腔内,PH调节药剂通过第一加药口加入到PH调节腔并与废弃液体进行化学反应,形成的沉淀物在重力作用下留在腔体底部,PH调整完后的废弃液体输入到第一输送管道内,并从第一输送管道的另一端排入到位于PH调节腔下方的混凝腔中,混凝药剂从第二加药口加入到混凝腔中并与其内的废弃液体进行化学反应,形成的沉淀物在重力作用下留在腔体底部,而废液中的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生成微小聚集体的废弃液体输入到第二输送管道内,并从第二输送管道的另一端排入到位于混凝腔下方的絮凝腔中,絮凝药剂从第三加药口加入到絮凝腔中并与其内的废弃液体进行化学反应,形成的沉淀物在重力作用下留在腔体底部,废液中反应后脱稳的胶体或微小悬浮物逐渐聚结成大的絮凝体,反应完成后的液体输入到第三输送管道,并从第三输送管道的另一端排入到沉淀腔内,液体逐渐在沉淀腔中充盈,沉淀物在沉淀腔的底部沉积,上清液则从净水连通口排入到净水腔内,并在净水腔内进行液体中沉淀物的二次沉积后,最终排出排液口,提高废弃液体的过滤
效果,管道简单,因为多个腔体通过输送管道高低位连通,使得废弃液体在不同腔体内有高度差,通过液体积聚,并且在液面压强以及重力的作用下,即可实现液体往下方的腔体流动,无须采用增压泵进行液体的抽入,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装置总体占地面积小,提高占地面积使用率,适用于类似实验室等使用面积要求较高的场所。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液口位于所述PH调节腔的下部,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PH调节腔的上部,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混凝腔的下部,所述第二输送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混凝腔的上部,所述第二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絮凝腔的下部,所述第三输送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絮凝腔的上部,所述第三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沉淀腔,所述第一加药口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进液口的位置,所述第二加药口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连通所述混凝腔一端的位置,所述第三加药口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输送管道连通所述絮凝腔一端的位置。在PH调节腔、混凝腔以及絮凝腔中,废弃液体的流向均为从该腔体的下部流入,上部流出,使得流入腔体的液体可以更充分反应,并且提高沉淀时间和沉淀效果,并且第一加药口、第二加药口以及第三加药口的位置,均高于其所处腔体中液体流入的高度,减少液体流入腔体时对加药口产生的反冲作用,也降低加药时腔体内液体对加药口产生的压强,方便加药,使得废弃液体在有限的腔体体积内实现了更好的过滤效果。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PH调节腔和所述混凝腔之间、所述混凝腔和所述絮凝腔之间、所述絮凝腔和所述沉淀箱之间均通过密封蝶阀相隔。在整个废弃液体的处理过程中,调节腔和混凝腔之间利用密封蝶阀相互隔开,且只通过第一输送管道进行连通,混凝腔和絮凝腔之间利用密封蝶阀相互隔开,并只通过第二输送管道进行连通,絮凝腔和沉淀箱之间利用密封蝶阀相互隔开,并只通过第三输送管道进行连通,实现在一个壳体内分隔为多个腔室,提高密封性,当废弃液体停止输送后,打开相应的密封蝶阀,使得PH调节腔、混凝腔和絮凝腔内的残留液体以及腔体底部堆积的污泥随密封蝶阀的通口中排到下一腔室内,方便清洗,提高使用者使用体验。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H调节腔、所述混凝腔和所述絮凝腔的底部均设有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包括增压泵、曝气管道和曝气喷头,以所述壳体的中心线为基准线,所述曝气管道的首位两端连接,所述曝气管道至少设有两个,每两个所述曝气管道之间呈间隙排布,多个所述曝气管道以所述基准线为中心进行等距偏移,多个所述曝气管道之间通过连通管相互连通,多个所述曝气喷头朝上地设置在所述曝气管道的顶部,所述曝气喷头与所述曝气管道相连通,所述增压泵连接在所述曝气管道上,并为所述曝气喷头提供喷气压力。废液处理过程中,将PH调节腔、混凝腔和絮凝腔的增压泵打开,使得当废弃液体进入到相应的腔体后,曝气喷头向液体喷出气体,为腔体中的液体提供了搅拌作用,使得废弃液体和药剂充分混合,提高过滤效果,减少药剂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在废弃液体停止运输后,腔体内的残留液体和污泥可以通过曝气管道之间的间隙排出,方便清洗,结构可靠。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壳体位于所述PH调节腔的内壁上设有PH检测口,所述PH检测口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连接所述PH调节腔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进液口之间。提高对废弃液体PH调节的精度,提高过滤效果,使得使用者更精确投入PH调节药剂的量,减少药剂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沉淀箱的内底面还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向所述沉淀箱的顶部延伸并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所述沉淀箱依次分隔为净水腔、沉淀腔和污泥浓缩腔,所述第三输送管道的一端伸入所述沉淀腔内并靠近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底部设有污泥连通口,所述污泥连通口的位置低于净水连通口,所述沉淀箱的壁面设有第一出泥口,所述第一出泥口与所述污泥浓缩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泥口的位置低于所述污泥连通口的位置。絮凝腔内反应后的液体通过第三输送管道流入至沉淀腔内,在对沉淀腔不断累积液体的过程中,因为从絮凝腔排入至沉淀腔的液体的冲击作用下,上清液累积到一定高度时则通过第一隔板上的净水连通口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液处理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0),其内部自上而下分隔为PH调节腔(120)、混凝腔(130)和絮凝腔(140),所述壳体(110)侧壁还设有第一进液口(121)、第一加药口(122)、第二加药口(131)和第三加药口(141),所述第一进液口(121)和第一加药口(122)与所述PH调节腔(120)相连通,所述第二加药口(131)与所述混凝腔(130)相连通,所述第三加药口(141)与所述絮凝腔(140)相连通,所述PH调节腔(120)和所述混凝腔(130)之间连接有第一输送管道(150),所述混凝腔(130)和所述絮凝腔(140)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道(160);沉淀箱(210),其设置在所述壳体(110)的底部,所述沉淀箱(210)的侧壁上设有排液口(251),所述沉淀箱(210)的内底面设有第一隔板(220),所述第一隔板(220)的上端向所述沉淀箱(210)的顶部延伸,所述第一隔板(220)将所述沉淀箱(210)分隔为沉淀腔(240)和净水腔(250),所述絮凝腔(140)和所述沉淀腔(240)之间连接有第三输送管道(170),所述排液口(251)与所述净水腔(250)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隔板(220)上设有净水连通口(221),所述沉淀腔(240)和所述净水腔(250)通过所述净水连通口(22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液处理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21)位于所述PH调节腔(120)的下部,所述第一输送管道(150)的一端连通所述PH调节腔(120)的上部,所述第一输送管道(150)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混凝腔(130)的下部,所述第二输送管道(160)的一端连通所述混凝腔(130)的上部,所述第二输送管道(160)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絮凝腔(140)的下部,所述第三输送管道(170)的一端连通所述絮凝腔(140)的上部,所述第三输送管道(170)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沉淀腔(240),所述第一加药口(122)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21)的位置,所述第二加药口(131)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150)连通所述混凝腔(130)一端的位置,所述第三加药口(141)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输送管道(160)连通所述絮凝腔(140)一端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液处理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腔(120)和所述混凝腔(130)之间、所述混凝腔(130)和所述絮凝腔(140)之间、所述絮凝腔(140)和所述沉淀箱(210)之间均通过密封蝶阀(180)相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液处理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腔(120)、所述混凝腔(130)和所述絮凝腔(140)的底部均设有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包括增压泵、曝气管道(190)和曝气喷头,以所述壳体(110)的中心线为基准线,所述曝气管道(190)的首尾两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东郭加会蔡慧华严迎燕林生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