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冷吸收器和吸收式工业循环冷却水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434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吸收式循环技术领域的一种空冷吸收器和吸收式工业循环冷却水降温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插接有进液管和进气管,所述壳体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第一分布器,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填料,所述壳体内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分布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空冷吸收器还包括中心换气管,所述中心换气管的侧壁发散设置有多组进风管,单组所述进风管等角度环绕排布在中心换气管上,所述进风管与壳体的外侧贯通,所述中心换气管的上方安装有风机,本申请将风冷式余热吸收制冷技术应用在工业循环冷却水降温领域,不但解决了循环水降温所需的冷量问题,也为大量工业废余热处理提供一条新途径,工艺流程简单、操作可靠。可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冷吸收器和吸收式工业循环冷却水降温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吸收式循环
,具体为一种空冷吸收器和吸收式工业循环冷却水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工业企业如何利用好水资源,是关乎企业经济效益、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工业用水总量中,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量占比高达80%~90%,因此,如何高效节约循环冷却水系统用水是工业企业节约用水的关键。
[0003]工业循环冷却水降温系统一般使用敞开式冷却塔,在工业换热设备中吸取热量后的高温循环水在冷却塔中通过与空气对流传热和水蒸汽的蒸发吸热,带走高温循环水中多余的热量。据估算,为了排出循环水中的多余热量,需要蒸发的水量通常占循环水总量的1.5%左右,此外,由于蒸发作用,循环水中的盐分不断浓缩,需外排部分循环水以降低循环水系统盐分,敞开式循环水降温系统的补水量一般占循环水总量的4%左右,因此,传统的敞开式冷却塔系统水资源耗损量大。同时,受敞开式结构的影响,传统冷却塔循环水系统的水温和水质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波动。
[0004]为了解决现有开放式循环水降温系统耗水量大和水质波动等问题,本申请将专利ZL201711364115.9一种制冷吸收剂及余热驱动吸收式深度制冷方法引入工业循环水冷却水降温系统中,提出一种利用一种空冷吸收器和吸收式工业循环冷却水降温系统,在密闭系统中通过工业废余热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制取冷量给循环水系统降温,替代传统的敞开式冷却塔工业循环冷却水降温系统,从而大大减少传统工业冷却水降温过程中的水耗,并保障工业冷却水水质和水温的稳定供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冷吸收器和吸收式工业循环冷却水降温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冷吸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插接有进液管和进气管,所述壳体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第一分布器,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填料,所述壳体内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分布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
[0007]优选的,所述空冷吸收器还包括中心换气管,所述中心换气管的侧壁发散设置有多组进风管,单组所述进风管等角度环绕排布在中心换气管上,所述进风管与壳体的外侧贯通,所述中心换气管的上方安装有风机。
[0008]优选的,所述空冷吸收器还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安装在壳体的底部侧壁,所述壳体的顶部侧壁安装有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两层管板,所述壳体的中间部位外侧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壳体的两个接口分别位于第二分布器的上下两侧,所述出风口处安装有风机。
[0009]优选的,所述空冷吸收器还包括弯折换热管,所述弯折换热管盘绕设置于壳体的
内侧,所述弯折换热管的中间一断绕过第二分布器。
[0010]优选的,所述发生器连接有贫富液换热器,所述贫富液换热器连接有空冷器和溶液泵,所述空冷器和溶液泵连接有同一个空冷吸收器,所述发生器还连接有空冷冷凝器,所述空冷冷凝器连接有气液换热器,所述气液换热器与空冷吸收器连接,所述气液换热器还连接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连接有载冷剂管道,所述载冷剂管道通过循环水池且在其中S形设置,所述循环水池连接有循环水管道,所述循环水管道连接工业装置,所述工业装置与发生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空冷冷凝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上安装有翅片,所述换热管的上端开口连接有工质进口,所述换热管的下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连接有导液管,所述筒体内设置有两根支管,多个所述导液管和换热管的下端与支管连接,两个所述支管连接有同一根出工质管,所述空冷冷凝器的上下两侧均为开口形式,所述空冷冷凝器的上侧安装有换热扇。
[0012]优选的,所述空冷器包括流入管和流出管,所述流入管和流出管之间安装有翅片管,所述翅片管的上方安装有吹风机。
[0013]优选的,所述载冷剂管道处于循环水池中的循环水液面之下。
[0014]优选的,所述管板为多个同孔径的圆管与分隔板组装而成。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申请将风冷式余热吸收制冷技术应用在工业循环冷却水降温领域,不但解决了循环水降温所需的冷量问题,也为大量工业废余热处理提供一条新途径,工艺流程简单、操作可靠。
[0017]2、相对申请ZL201711364115.9和敞开式冷却塔,本申请采用空冷吸收器和空冷冷凝器,减少了制冷系统循环水的使用,除了冷却介质和驱动热源(工业废余热)为工业装置提供外,其它介质均在系统内密闭循环使用,且无外排介质,整个风冷式余热吸收工业循环冷却水降温系统更为环保、省水。
[0018]3、本申请采用空冷吸收器,该吸收器采用自然界的空气作为吸收器的冷却介质,设备结构简单、应用范围更广,对于水资源缺乏地区,可大大节省循环水用量。
[0019]4、本申请采用空冷冷凝器,每层风冷翅片管设置了凝液低点密闭排放装置,可及时将上层翅片管中的凝液排出装置,提高下层翅片管的有效换热面积,同时减少管内的液阻,整体有助于换热效果的提升。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空冷吸收器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空冷吸收器第一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空冷吸收器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空冷吸收器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的空冷冷凝器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的空冷器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9]进液管

1、第一分布器

2、中心换气管

3、进风管

4、填料

5、第二分布器

6、进气管

7、出液管

8、风机

9、进风口

10、出风口

11、管板

12、弯折换热管

13、工质进口

14、换热管

15、凹槽

16、导液管

17、支管

18、出工质管

19、翅片

20、换热扇

21、连通管

22、流入管

23、翅片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冷吸收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插接有进液管(1)和进气管(7),所述壳体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第一分布器(2),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填料(5),所述壳体内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分布器(6),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冷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吸收器还包括中心换气管(3),所述中心换气管(3)的侧壁发散设置有多组进风管(4),单组所述进风管(4)等角度环绕排布在中心换气管(3)上,所述进风管(4)与壳体的外侧贯通,所述中心换气管(3)的上方安装有风机(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冷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吸收器还包括进风口(10),所述进风口(10)安装在壳体的底部侧壁,所述壳体的顶部侧壁安装有出风口(11),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两层管板(12),所述壳体的中间部位外侧设置有连通管(22),所述连通管(22)与壳体的两个接口分别位于第二分布器(6)的上下两侧,所述出风口(11)处安装有风机(9),所述管板(12)为多个同孔径的圆管与分隔板组装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冷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吸收器还包括弯折换热管(13),所述弯折换热管(13)盘绕设置于壳体的内侧,所述弯折换热管(13)的中间一断绕过第二分布器(6)。5.一种吸收式工业循环冷却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4所述的一种空冷吸收器,还包括发生器,所述发生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令辉张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普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