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装置,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防水底座、侧面换气装置、顶部通风装置和顶盖保护层,所述侧面换气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侧面换气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防水底座的上表面,所述顶部通风装置的两端固定安装在侧面换气装置的内部,所述顶盖保护层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侧面换气装置的顶部和顶部通风装置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接触层、气体储存室以及换气层的组合设置,再配合顶部通风装置,可以实现将收集到的气体快速地通过换气层进行排放,使隧道内各个部分的空气都能够流动起来,提高了隧道内部空气的流通性,保证了新鲜空气的及时注入,确保有毒气体与粉尘不会对施工人员产生影响。有毒气体与粉尘不会对施工人员产生影响。有毒气体与粉尘不会对施工人员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通风装置,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铁路、公路和城市地铁工程等隧道施工中,通风是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在机械化作业情况下,通风为洞内施工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除粉尘及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同时,通风也是维持隧道内的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通风装置存在受限于隧道内车流量的大小,且隧道内部空气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会影响隧道内的气流交换,空气污染程度由入口向出口方一向呈线性增加,入口处污染浓度最小,出口内侧污染浓度大,遇火灾情形会导致出口处浓度高,排烟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换气功能,解决排烟不便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空气污染程度由入口向出口方一向呈线性增加的问题,以达到加快隧道内部空气流动速度的效果,其中再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高效的收集气体装置,方便从各个角度吸收隧道内的空气,有利于完整的调动隧道内空气,解决了有毒气体堆积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装置,包括防水底座、侧面换气装置、顶部通风装置和顶盖保护层,所述侧面换气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侧面换气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防水底座的上表面,所述顶部通风装置的两端固定安装在侧面换气装置的内部,所述顶盖保护层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侧面换气装置的顶部和顶部通风装置的顶部。
[000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部通风装置包括外壳、空气收集板、动力层、通气管道、收集口和过滤网,所述动力层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空气收集板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空气收集板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动力层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外壁上,所述通气管道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动力层的内部,所述动力层与外壳的交接处开设有收集口。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侧面换气装置包括接触层、气体储存室、换气层和导气孔,所述接触层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气体储存室的外壁上,所述气体储存室的顶部开设有导气孔,所述换气层的一侧固定安装在气体储存室的内部。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水底座包括防水层、安装台和发动机,所述安装台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防水层的顶部,所述发动机的一侧固定连接在防水层与安装台的侧壁上。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侧面换气装置和顶部通风装置的内
壁组合成管道型,所述空气收集板与接触层均设置为圆弧型,所述通气管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导气孔的内部。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壳的外壁固定连接在气体储存室的外壁上,所述接触层与气体储存室的底部均固定连接在安装台的上表面。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3]1、本技术提供一种顶部通风装置,通过设计精妙,采用空气收集板结合动力层与通气管道,方便动力层利用空气收集板对隧道内顶部空气进行抽取,使其通过通气管道快速地交换出去,有效地避免了隧道顶部有毒气体的堆积,加快了粉尘处理的速度,保证了作业环境内照明设置的正常工作,减少了出现视线遮挡的情况。
[0014]2、本技术提供一种侧面换气装置,通过采用接触层、气体储存室以及换气层的组合设置,再配合顶部通风装置,可以实现将收集到的气体快速地通过换气层进行排放,使隧道内各个部分的空气都能够流动起来,提高了隧道内部空气的流通性,保证了新鲜空气的及时注入,确保有毒气体与粉尘不会对施工人员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顶部通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换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防水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防水底座;2、侧面换气装置;3、顶部通风装置;4、顶盖保护层;5、外壳;6、空气收集板;7、动力层;8、通气管道;9、收集口;10、过滤网;11、接触层;12、气体储存室;13、换气层;14、导气孔;15、防水层;16、安装台;17、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
‑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装置,包括防水底座1、侧面换气装置2、顶部通风装置3和顶盖保护层4,侧面换气装置2的数量为两个,侧面换气装置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防水底座1的上表面,顶部通风装置3的两端固定安装在侧面换气装置2的内部,顶盖保护层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侧面换气装置2的顶部和顶部通风装置3的顶部。
[0023]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底座1可以保证本技术不受到底面积水的影响,侧面换气装置2可以将收集到的气体、粉尘快速地进行排放,顶部通风装置3可以对隧道顶部空气进行吸收,配合侧面换气装置2可以使隧道内空气有效地进行流通,顶盖保护层4则保护本技术不会被落石砸中而损坏。
[0024]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侧面换气装置2和顶部通风装置3的内壁组合成管道型,空气收集板6与接触层11均设置为圆弧型。
[0025]实施例2
[0026]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顶部通风装置3包括外壳5、空气收集板6、动力层7、通气管道8、收集口9和过滤网10,动力层7的数量为两
个,空气收集板6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外壳5的内壁上,空气收集板6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0,动力层7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外壳5的外壁上,通气管道8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动力层7的内部,动力层7与外壳5的交接处开设有收集口9,通气管道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导气孔14的内部,空气收集板6与外壳5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利用动力层7提供动力,从空气收集板6上设置的过滤网10将隧道顶部空气进行吸收,再通过通气管道8将空气注入到侧面换气装置2内,其中过滤网10可以防止一些昆虫进入到本技术的内部而造成部件无法正常运作。
[0027]实施例3
[0028]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侧面换气装置2包括接触层11、气体储存室12、换气层13和导气孔14,接触层11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气体储存室12的外壁上,气体储存室12的顶部开设有导气孔14,换气层13的一侧固定安装在气体储存室12的内部,外壳5的外壁固定连接在气体储存室12的外壁上,接触层11与气体储存室1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在安装台16的上表面,接触层11将依附在其表面上的粉尘进行吸收,与通气管道8注入的空气一同放置在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装置,包括防水底座(1)、侧面换气装置(2)、顶部通风装置(3)和顶盖保护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换气装置(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侧面换气装置(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防水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顶部通风装置(3)的两端固定安装在侧面换气装置(2)的内部,所述顶盖保护层(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侧面换气装置(2)的顶部和顶部通风装置(3)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通风装置(3)包括外壳(5)、空气收集板(6)、动力层(7)、通气管道(8)、收集口(9)和过滤网(10),所述动力层(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空气收集板(6)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外壳(5)的内壁上,所述空气收集板(6)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0),所述动力层(7)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外壳(5)的外壁上,所述通气管道(8)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动力层(7)的内部,所述动力层(7)与外壳(5)的交接处开设有收集口(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换气装置(2)包括接触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市滨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