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管件传送的扣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卡环组件以及与第一卡环组件对应且磁性配合的第二卡环组件,且第一卡环组件与第二卡环组件相配合形成用于管件卡扣限位的圆环。该结构可靠,通过第一卡环组件和第二卡环组件的电磁自锁紧头与电磁自锁槽的磁性吸合使得两个卡环卡设在管件外壁上,实现对管件的牵引固定,保证在传送过程中管件在传送带上不会发生移动或旋转,提高传送的可靠性,提高传送效果。提高传送效果。提高传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管件传送的扣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管件传送的扣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PVC
‑
O管材是在PVC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上通过双向拉伸对材料的分子进行重新排列,使材料(管壁)形成网状结构,能够承受发源于材料机体微细裂纹或管壁表面划痕的脆性破坏,使管材的强度、韧性和抗开裂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双轴取向聚氯乙烯(PVC
‑
O)管材是通过特殊的取向加工工艺制造的管材,这一加工工艺是把采用挤出方法生产的PVC
‑
U管材进行轴向拉伸和径向拉伸,使管材中的PVC长链分子在双轴向规整排列,获得高强度、高韧性、高抗冲、抗疲劳的新型PVC管材,性能远优于普通PVC
‑
U管材。开发PVC
‑
O管材,可以大大节约原材料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有的传送装置耗能高,主要采用传送带方式进行传动,然而管件在传送带上传送时易发生相对移动或摆动,导致管件的传送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管件传送的扣环结构,以解决现有管件传送时易产生移动或摆动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管件传送的扣环结构,包括第一卡环组件以及与第一卡环组件对应且磁性配合的第二卡环组件,且第一卡环组件与第二卡环组件相配合形成用于管件卡扣限位的圆环;
[0005]第一卡环组件和第二卡环组件均包括固定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卡环,卡环的一端外壁设置有电磁自锁紧头,卡环的另一端内壁设有与电磁自锁紧头相匹配的电磁自锁槽,第一卡环组件的卡环上的电磁自锁紧头与第二卡环组件的卡环上的电磁自锁槽相配合,第一卡环组件上的卡环的电磁自锁槽与第二卡环组件的卡环上的电磁自锁紧头相配合。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结构可靠,通过固定座稳定可靠的安装在传送带体上,结构可靠,保证对管件卡固的稳定性。通过第一卡环组件和第二卡环组件的电磁自锁紧头与电磁自锁槽的磁性吸合使得两个卡环卡设在管件外壁上,实现对管件的牵引固定,保证在传送过程中管件在传送带上不会发生移动或旋转,提高传送的可靠性,提高传送效果。当运动到出口端时,电磁自锁紧头与电磁自锁槽分离,使得卡环回到初始状态,管件随后运出。其锁紧可靠,操作便捷。
[0007]进一步,固定座包括座体以及与座体连接为一体式结构的卡头,卡环设置在卡头上。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固定座结构可靠,卡头作为卡环的定位件,为卡环起到可靠的定位,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滑脱现象。
[0009]进一步,卡环包括固定段、设置在固定段两端的柔性段以及连接在固定段与柔性
段之间的弹性带,电磁自锁紧头和电磁自锁槽位于柔性段上。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卡环的结构限定,使其形成固定段与柔性段连接结构,在弹性带的弹性作用下,使得卡环的形成直径可根据管件的直径大小进行相应的调节,提高卡环的使用性能以及对管件的限位固定效果。
[0011]进一步,固定段内壁与柔性段内壁均铺覆有防磨层。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防磨层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卡环在限位固定过程中对管件外壁的损伤。
[0013]进一步,防磨层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橡胶材质成本低,具有弹性,能更好的适应卡环的动作需要,提高使用性能。
[0015]进一步,卡环呈半圆形结构。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半圆形结构,使得两个卡环配合时形成与管件相匹配的圆形结构,更好的满足管件卡固牵引的要求。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管件传送的扣环结构,该结构可靠,通过固定座稳定可靠的安装在传送带体上,结构可靠,保证对管件卡固的稳定性;通过第一卡环组件和第二卡环组件的电磁自锁紧头与电磁自锁槽的磁性吸合使得两个卡环卡设在管件外壁上,实现对管件的牵引固定,保证在传送过程中管件在传送带上不会发生移动或旋转,提高传送的可靠性,提高传送效果。当运动到出口端时,电磁自锁紧头与电磁自锁槽分离,使得卡环回到初始状态,管件随后运出。其锁紧可靠,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中第一卡环组件与第二卡环组件配合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卡环结构示意图;
[0020]图1至图2中所示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
‑
第一卡环组件,2
‑
第二卡环组件,3
‑
圆环,10
‑
固定座,11
‑
卡环,12
‑
电磁自锁紧头,13
‑
电磁自锁槽,101
‑
座体,102
‑
卡头,110
‑
固定段,111
‑
柔性段,112
‑
弹性带,113
‑
防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管件传送的扣环结构,包括第一卡环组件1以及与第一卡环组件1对应且磁性配合的第二卡环组件2,且第一卡环组件1与第二卡环组件2相配合形成用于管件卡扣限位的圆环3;第一卡环组件1和第二卡环组件2均包括固定座10以及设置在固定座10上的卡环11,卡环11的一端外壁设置有电磁自锁紧头12,卡环11的另一端内壁设有与电磁自锁紧头12相匹配的电磁自锁槽13,第一卡环组件1的卡环11上的电磁自锁紧头12与第二卡环组件2的卡环11上的电磁自锁槽13相配合,第一卡环组件1上的卡环11的电磁自锁槽13与第二卡环组件2的卡环11上的电磁自锁紧头12相配合。
[0023]该结构可靠,通过固定座10稳定可靠的安装在传送带体上,结构可靠,保证对管件卡固的稳定性。通过第一卡环组件1和第二卡环组件2的电磁自锁紧头12与电磁自锁槽13的
磁性吸合使得两个卡环11卡设在管件外壁上,实现对管件的牵引固定,保证在传送过程中管件在传送带上不会发生移动或旋转,提高传送的可靠性,提高传送效果。当运动到出口端时,电磁自锁紧头12与电磁自锁槽13分离,使得卡环11回到初始状态,管件随后运出。其锁紧可靠,操作便捷。
[0024]固定座10包括座体101以及与座体101连接为一体式结构的卡头102,卡环11设置在卡头102上。该固定座10结构可靠,卡头102作为卡环11的定位件,为卡环11起到可靠的定位,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滑脱现象。
[0025]卡环11包括固定段110、设置在固定段110两端的柔性段111以及连接在固定段110与柔性段111之间的弹性带112,电磁自锁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管件传送的扣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卡环组件(1)以及与所述第一卡环组件(1)对应且磁性配合的第二卡环组件(2),且所述第一卡环组件(1)与所述第二卡环组件(2)相配合形成用于管件卡扣限位的圆环(3);所述第一卡环组件(1)和第二卡环组件(2)均包括固定座(10)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0)上的卡环(11),所述卡环(11)的一端外壁设置有电磁自锁紧头(12),所述卡环(11)的另一端内壁设有与所述电磁自锁紧头(12)相匹配的电磁自锁槽(13),所述第一卡环组件(1)的卡环(11)上的电磁自锁紧头(12)与所述第二卡环组件(2)的卡环(11)上的电磁自锁槽(13)相配合,所述第一卡环组件(1)上的卡环(11)的电磁自锁槽(13)与所述第二卡环组件(2)的卡环(11)上的电磁自锁紧头(12)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件传送的扣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天宝,杨建中,徐伟,徐慧远,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天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