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减震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372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减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二级减震装置及汽车。二级减震装置包括支架本体、第一减震橡胶垫、第二减震橡胶垫、第一减震衬套以及第二减震衬套;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连接臂;所述第一减震橡胶垫和所述第一减震衬套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减震橡胶垫和所述第二减震衬套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减震橡胶垫和所述第二减震橡胶垫位于所述连接臂的同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二级减震装置具有很好的隔震效果,且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制造成本低。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级减震装置及汽车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减震
,特别是涉及一种二级减震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在燃料电池系统中,氢气和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电流,其中氧气可以直接从空气中获得。燃料电池电堆需要获取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好的性能,必须提高空气的供气压力。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于压缩空气的装置,它是将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从而保证燃料电池电堆在单位时间内可以进入更多的空气,确保燃料电池电堆中的氢气反应的更加充分。
[0003]空气压缩机的压缩功率与其所产生的震动噪声是成正比的;空气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会传递至车身和驾驶舱,从而降低了汽车NVH性能。为了减小空气压缩机的震动给汽车带来的噪声,空气压缩机一般是通过减震装置安装在汽车车身上,且减震装置可以吸收空气压缩机所产生的震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压缩机的减震装置的结构比较复杂,且减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空气压缩机的减震装置存在的减震效果差和结构复杂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二级减震装置及汽车。
[0005]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二级减震装置,包括支架本体、第一减震橡胶垫、第二减震橡胶垫、第一减震衬套以及第二减震衬套;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连接臂;
[0006]所述第一减震橡胶垫和所述第一减震衬套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减震橡胶垫和所述第二减震衬套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减震橡胶垫和所述第二减震橡胶垫位于所述连接臂的同一侧。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减震橡胶垫包括第一减震橡胶、第一内套管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的第一外套管;所述第一内套管通过所述第一减震橡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套管内;
[0008]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减震橡胶垫包括第二减震橡胶、第二内套管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的第二外套管;所述第二内套管通过所述第二减震橡胶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套管内。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减震橡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缓冲孔;所述第二减震橡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缓冲孔。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外套管和所述第一内套管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外套管和所述第二内套管同轴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连接柱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上;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在
所述第二连接柱上。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减震衬套包括第一橡胶衬垫和第二橡胶衬垫,所述第一橡胶衬垫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贴合的第一橡胶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橡胶本体上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橡胶衬垫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背离所述第一橡胶本体的端面贴合的第二橡胶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橡胶本体上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0013]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减震衬套包括第三橡胶衬垫和第四橡胶衬垫,所述第三橡胶衬垫包括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贴合的第三橡胶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橡胶本体上的第三通孔;所述第四橡胶衬垫上包括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背离所述第三橡胶衬垫的端面贴合的第四橡胶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橡胶本体上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通孔以及所述第四通孔同轴设置。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橡胶衬垫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橡胶本体上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通孔穿透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橡胶衬垫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橡胶本体上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通孔穿透所述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均插接在所述第三安装孔中;
[0015]所述第三橡胶衬垫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橡胶本体上的第三凸部,所述第三通孔穿透所述第三凸部;所述第四橡胶衬垫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橡胶本体上的第四凸部,所述第四通孔穿透所述第四凸部;所述第三凸部和所述第四凸部均插接在所述第四安装孔中。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减震衬套还包括第一连接套管,所述第一连接套管包括第一套管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本体上的第五凸部,所第述一套管本体上与所述第五凸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凸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插接,所述第一套管本体与所述第二橡胶本体抵接;
[0017]所述第二减震衬套还包括第二连接套管,所述第二连接套管包括第二套管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本体上的第六凸部,所述第二套管本体上与所述第六凸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凸部穿过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插接,所述第二套管本体与所述第四橡胶本体抵接。
[0018]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第一加强筋;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的第二加强筋。
[0019]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压缩机以及上述的二级减震装置;所述支架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减震橡胶垫和所述第二减震橡胶垫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支架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减震衬套和所述第二减震衬套连接汽车车身。
[0020]本技术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连接臂;所述第一减震橡胶垫和所述第一减震衬套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减震橡胶垫和所述第二减震衬套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相对两端。从而,所述支架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减震橡胶垫和所述第二减震
橡胶垫连接外部震动器(产生震动的震动源,比如汽车上的空气压缩机),所述支架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减震衬套和所述第二减震衬套安装在外部固定件(比如汽车车身)上,进而使得外部震动器与外部固定件之间通过该二级减震装置具有二级减震效果,提升了隔震性能;且所述支架的结构简单,不需要专用的模具即可制造,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二级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二级减震器的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二级减震器的第一减震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二级减震器的第一减震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6]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7]1、第一减震橡胶垫;11、第一减震橡胶;12、第一内套管;13、第一外套管;14、第一缓冲孔;2、第二减震橡胶垫;3、第一减震衬套;31、第一橡胶衬垫;311、第一凸部;312、第一通孔;313、第一橡胶本体;32、第二橡胶衬垫;321、第二凸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第一减震橡胶垫、第二减震橡胶垫、第一减震衬套以及第二减震衬套;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连接臂;所述第一减震橡胶垫和所述第一减震衬套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减震橡胶垫和所述第二减震衬套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减震橡胶垫和所述第二减震橡胶垫位于所述连接臂的同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减震橡胶垫包括第一减震橡胶、第一内套管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的第一外套管;所述第一内套管通过所述第一减震橡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套管内;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减震橡胶垫包括第二减震橡胶、第二内套管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的第二外套管;所述第二内套管通过所述第二减震橡胶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套管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橡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缓冲孔;所述第二减震橡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缓冲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套管和所述第一内套管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外套管和所述第二内套管同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连接柱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上;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柱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减震衬套包括第一橡胶衬垫和第二橡胶衬垫,所述第一橡胶衬垫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贴合的第一橡胶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橡胶本体上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橡胶衬垫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背离所述第一橡胶本体的端面贴合的第二橡胶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橡胶本体上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减震衬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云天灯杨齐卢家伦刘伟龙周飞鲲李剑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