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蟾蜍养殖用的围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25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51
一种蟾蜍养殖用的围网结构,包括一网箱和一组设置在网箱四周并且用于支撑网箱的立柱,网箱包括前围网、后围网、左围网和右围网,所述的前围网、后围网、左围网和右围网的下方设置有一底网,该底网的四周边沿分别与前围网、后围网、左围网和右围网的底边连接,所述后围网的上边沿处连接有一顶网,所述顶网的中部开设有一开口,该顶网的四周除了与后围网连接的一边外其余各边上均设有一上连接件,而在所述前围网、左围网和右围网的上边沿处分别设置有一与对应的上连接件构为可拆卸配合的下连接件。优点:便于蟾蜍的观察和捕捉,能够抵御天敌的侵害,提高养殖蟾蜍的存活率。提高养殖蟾蜍的存活率。提高养殖蟾蜍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蟾蜍养殖用的围网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蟾蜍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蟾蜍养殖用的围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蟾蜍的药用价值逐渐被人们挖掘,但野生蟾蜍的数量远远达不到人们所需的要求,于是人们开始人工养殖蟾蜍,但由于蟾蜍的跳跃和攀爬能力较强,一般的围网无法阻拦蟾蜍活动,散养的话对蟾蜍的捕捉、观察和喂食的难度普遍较大,而且容易被天敌捕捉,都会造成蟾蜍成活率的降低,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0003]目前蟾蜍养殖的方法通常采用四面围网并且上方开口的结构,具有简单方便并且成本低廉的优点,但是很难进行捕捉和抵御天敌的侵害,强壮的蟾蜍还容易攀爬或跳跃出围网区域,导致蟾蜍的成活率普遍较低,无法满足养殖户的需求。
[0004]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观察和投喂,并且能够抵御天敌侵害和便于捕捉的蟾蜍养殖用的围网结构。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蟾蜍养殖用的围网结构,有利于改进围网结构来便于蟾蜍的观察和捕捉,有利于防止蟾蜍逃出围网并能够抵御天敌的侵害,有效地提高了养殖蟾蜍的存活率。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蟾蜍养殖用的围网结构,包括一网箱和一组设置在网箱四周并且用于支撑网箱的立柱,所述的网箱包括一前围网、一与前围网相对设置的后围网、一前后两边分别与前围网、后围网的左侧边连接的左围网和一前后两边分别与前围网、后围网的右侧边连接的右围网,所述的前围网、后围网、左围网和右围网的下方设置有一底网,该底网的四周边沿分别与前围网、后围网、左围网和右围网的底边连接,所述后围网的上边沿处连接有一顶网,所述顶网的中部开设有一开口,该顶网的四周除了与后围网连接的一边外其余各边上均设有一上连接件,而在所述前围网、左围网和右围网的上边沿处分别设置有一与对应的上连接件构为可拆卸配合的下连接件。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立柱分别设置在前围网、后围网、左围网和右围网相互连接的位置处,所述立柱的高度高于前围网、后围网、左围网和右围网的高度并且在上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与对应的前围网、后围网、左围网和右围网相互连接处固定的牵引绳。
[0008]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围网、后围网、左围网、右围网、底网和顶网之间围隔成有一可供蟾蜍活动的网腔。
[0009]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围网、后围网、左围网、右围网、底网和顶网均采用的是十目尼龙网结构。
[0010]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形、菱形
或椭圆形状构造中的一种。
[0011]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采用的是拉链、魔术贴中的一种。
[0012]本技术所述的网箱由于采用了四面及底部围网并且顶网可拆卸以及顶网开口的结构,因而不仅能够防止蟾蜍逃出网箱,而且能抵御天敌的侵害,同时还能够从顶网的开口处对网腔内的蟾蜍进行观察和喂食,并通过拆卸顶网来捕捉蟾蜍,有效地提高了养殖蟾蜍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网箱、11.前围网、12.后围网、13.左围网、14.右围网、16.顶网、161.开口、17.上连接件、18.下连接件、19.底网;2.立柱、21.牵引绳;3.网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6]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17]请参阅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蟾蜍养殖用的围网结构,包括一网箱1和一组设置在网箱1四周并用于支撑网箱1的立柱2,其特点是:前述的网箱1包括一前围网11、一与前围网11相对设置的后围网12、一前后两边分别与前围网11、后围网12的左侧边连接的左围网13和一前后两边分别与前围网11、后围网12的右侧边连接的右围网14,前述的前围网11、后围网12、左围网13和右围网14的下方设置有一底网19,该底网19的四周边沿分别与前围网11、后围网12、左围网13和右围网14的底边连接,前述后围网12的上边沿处连接有一顶网16,前述顶网16的中部开设有一开口161,该顶网16的四周除了与后围网12连接的一边外其余各边上均设有一上连接件17,而在前述前围网11、左围网13和右围网14的上边沿处分别设置有一与对应的上连接件17构为可拆卸配合的下连接件18。前述的前围网11、后围网12、左围网13、右围网14、底网19和顶网16之间围隔成有一可供蟾蜍活动的网腔3。
[0018]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立柱2分别设置在前围网11、后围网12、左围网13和右围网14相互连接的位置处,前述立柱2的高度高于前围网11、后围网12、左围网13和右围网14的高度并且在该立柱2的上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与对应的前围网11、后围网12、左围网13和右围网14相互连接处固定的牵引绳21。
[0019]进一步地,前述的前围网11、后围网12、左围网13、右围网14、底网19和顶网16均采用的是十目尼龙网结构。
[0020]进一步地,前述开口16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菱形或椭圆形状构造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示意的为矩形状构造。
[0021]进一步地,前述上连接件17和下连接件18采用的是拉链、魔术贴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拉链结构。
[0022]请参阅图1,当需要养殖蟾蜍时,先将前述的立柱2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再将前述的网箱1放置在立柱2之间的位置处,前述的立柱2上端分别通过牵引绳21拉住网箱1在前围网11、后围网12、左围网13、右围网14、底网19和顶网16相互连接位置处的顶部使网箱1的中间围隔成网腔3,然后打开前述的上连接件17和下连接件18,使顶网16与前围网11、左围网13、右围网14分离,蟾蜍从前述网腔3的上方倒入网箱1内,最后盖上前述的顶网16并连接上连接件17和下连接件18。这种四面及上下围网的结构使天敌很难对蟾蜍造成伤害,并且也防止了蟾蜍从网箱1中攀爬或跳跃而出。当需要观察和喂食蟾蜍时,可以通过前述的开口161来进行相关操作,当完成养殖需要捕捉蟾蜍时,可以打开前述的上连接件17和下连接件18并提起网箱1,将蟾蜍从网腔3的上方倾倒而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蟾蜍养殖用的围网结构,包括一网箱(1)和一组设置在网箱(1)四周并且用于支撑网箱(1)的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箱(1)包括一前围网(11)、一与前围网(11)相对设置的后围网(12)、一前后两边分别与前围网(11)、后围网(12)的左侧边连接的左围网(13)和一前后两边分别与前围网(11)、后围网(12)的右侧边连接的右围网(14),所述的前围网(11)、后围网(12)、左围网(13)和右围网(14)的下方设置有一底网(19),该底网(19)的四周边沿分别与前围网(11)、后围网(12)、左围网(13)和右围网(14)的底边连接,所述后围网(12)的上边沿处连接有一顶网(16),所述顶网(16)的中部开设有一开口(161),该顶网(16)的四周除了与后围网(12)连接的一边外其余各边上均设有一上连接件(17),而在所述前围网(11)、左围网(13)和右围网(14)的上边沿处分别设置有一与对应的上连接件(17)构为可拆卸配合的下连接件(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蟾蜍养殖用的围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2)分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君陈志祥陆秀琴马哲洋徐建荣刘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稻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