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余热回收自动循环烘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277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余热回收自动循环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箱,烘干箱一侧面设置有余热收集口的输出端,余热收集口底部设置有一级换热器的一端,烘干箱底部设置有二级换热器的一端,二级换热器的另一端设置有储水罐,储水罐一侧设置有吸水管的一端,吸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吸水罐,吸水罐的外壁设置有连接管的一端,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锅炉,烘干箱另一侧面设置有转轴,转轴底部设置有烘干箱小门,烘干箱小门外壁设置有手柄,烘干箱顶部对称设置有支撑杆的一端。该利用余热回收自动循环烘干设备通过设置余热收集口、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烘干箱、储水罐、转轴、连接杆、烘干箱小门,可以达到防止水流入烘箱、防止热量从烘箱内流失的目的。内流失的目的。内流失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余热回收自动循环烘干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烘干设备
,具体为一种利用余热回收自动循环烘干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我国余热利用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水泥、钢铁和化工行业中的余热利用技术最具有代表性,化工行业中的化学反应中伴随着热交换,一些反应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近些年来,随着能源供应紧张,油价、煤价大幅上涨,耗能行业步入产业结构调整期,成本竞争异常激烈,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改变了直接空冷的落后方法,而采取了设计安装余热锅炉进行热量的回收或者采用热管余热回收技术,充分利用了这些副产热量,节约生产中的能耗,也降低生产成本,为环境和企业都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0004]1、现有技术换热器直接通过与储水罐侧面连接来进行热量的传递,会出现液体通过换热器流入烘箱内的现象,造成烘箱内含水量变多,影响烘干效果;
[0005]2、现有技术烘箱为开口的,直接与空气进行接触,造成热量的散失,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利用余热回收自动循环烘干设备,以达到防止水流入烘箱、防止热量从烘箱内流失的目的。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余热回收自动循环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一侧面设置有余热收集口的输出端,所述余热收集口底部设置有一级换热器的一端,所述烘干箱底部设置有二级换热器的一端,所述二级换热器的另一端设置有储水罐,所述储水罐一侧设置有吸水管的一端,所述吸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吸水罐,所述吸水罐的外壁设置有连接管的一端,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锅炉,所述烘干箱另一侧面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底部设置有烘干箱小门,所述烘干箱小门外壁设置有手柄,所述烘干箱顶部对称设置有支撑杆的一端,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承载物,所述烘干箱小门与转轴通过连接杆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烘干箱与余热收集口相贯通,所述余热收集口与烘干箱衔接的一端为喇叭状。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余热收集口与一级换热器的一端相贯通,所述二级换热器的一端与烘干箱底部焊接,所述二级换热器与烘干箱相贯通,所述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另一端汇集成到一个管子从储水罐顶部通入储水罐内。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水罐通过吸水管与储水罐相贯通,所述吸水管处设置有吸水泵,所述吸水罐通过连接管与锅炉相贯通。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烘干箱顶部与支撑杆的一端焊接,所述支
撑杆的另一端与承载物焊接,所述烘干箱通过支撑杆与承载物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与烘干箱旋转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转轴焊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烘干箱小门焊接,所述烘干箱小门通过设置在转轴上的连接杆与烘干箱旋转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柄位于烘干箱小门外壁,所述手柄与烘干箱小门固定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余热回收自动循环烘干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利用余热回收自动循环烘干设备,通过设置余热收集口与一级换热器的一端相贯通,二级换热器的一端与烘干箱底部焊接,二级换热器与烘干箱相贯通,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另一端汇集成到一个管子从储水罐顶部通入储水罐内,从而防止储水罐内液体的回流造成烘箱内含水量变多,影响烘干效果;
[0016]2、该利用余热回收自动循环烘干设备,通过设置转轴与烘干箱旋转连接,连接杆的一端与转轴焊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烘干箱小门焊接,烘干箱小门通过设置在转轴上的连接杆与烘干箱旋转连接,烘干箱为密封状态,通过烘干箱小门完成烘箱内物品的取放,避免了热量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烘干箱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烘干箱;2、余热收集口;3、一级换热器;4、二级换热器;5、储水罐;6、吸水管;7、吸水罐;8、连接管;9、锅炉;10、转轴;11、烘干箱小门;12、手柄;13、支撑杆;14、承载物;1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2,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利用余热回收自动循环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箱1,烘干箱1一侧面设置有余热收集口2的输出端,余热收集口2底部设置有一级换热器3的一端,烘干箱1底部设置有二级换热器4的一端,二级换热器4的另一端设置有储水罐5,储水罐5一侧设置有吸水管6的一端,吸水管6的另一端连接有吸水罐7,吸水罐7的外壁设置有连接管8的一端,连接管8的另一端连接有锅炉9,烘干箱1另一侧面设置有转轴10,转轴10底部设置有烘干箱小门11,烘干箱小门11外壁设置有手柄12,烘干箱1顶部对称设置有支撑杆13的一端,支撑杆13的另一端连接有承载物14,烘干箱小门11与转轴10通过连接杆15连接。通过设置余热收集口2与一级换热器3的一端相贯通,二级换热器4的一端与烘干箱1底部焊接,二级换热器4与烘干箱1相贯通,一级换热器3、二级换热器4另一端汇集成到一个管子从储水罐5顶部通入储水罐5内,从而防止储水罐5内液体的回流造成烘箱内含水量变多,影响烘
干效果;转轴10与烘干箱1旋转连接,连接杆15的一端与转轴10焊接,连接杆15的另一端与烘干箱小门11焊接,烘干箱小门11通过设置在转轴10上的连接杆15与烘干箱1旋转连接,烘干箱1为密封状态,通过烘干箱小门11完成烘箱内物品的取放,避免了热量的浪费。
[0022]本实施例中,烘干箱1与余热收集口2相贯通,余热收集口2与烘干箱1衔接的一端为喇叭状,从而增加热量传递的效果;余热收集口2与一级换热器3的一端相贯通,二级换热器4的一端与烘干箱1底部焊接,二级换热器4与烘干箱1相贯通,一级换热器3、二级换热器4另一端汇集成到一个管子从储水罐5顶部通入储水罐5内,从而防止储水罐5内液体的回流造成烘箱内含水量变多,影响烘干效果;吸水罐7通过吸水管6与储水罐5相贯通,吸水管6处设置有吸水泵,吸水罐7通过连接管8与锅炉9相贯通,从而实现储水罐5内已被热能加热后的水的流通至锅炉9;烘干箱1顶部与支撑杆13的一端焊接,支撑杆13的另一端与承载物14焊接,烘干箱1通过支撑杆13与承载物14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烘干箱1的支撑与固定;转轴10与烘干箱1旋转连接,连接杆15的一端与转轴10焊接,连接杆15的另一端与烘干箱小门11焊接,烘干箱小门11通过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余热回收自动循环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箱(1),所述烘干箱(1)一侧面设置有余热收集口(2)的输出端,所述余热收集口(2)底部设置有一级换热器(3)的一端,所述烘干箱(1)底部设置有二级换热器(4)的一端,所述二级换热器(4)的另一端设置有储水罐(5),所述储水罐(5)一侧设置有吸水管(6)的一端,所述吸水管(6)的另一端连接有吸水罐(7),所述吸水罐(7)的外壁设置有连接管(8)的一端,所述连接管(8)的另一端连接有锅炉(9),所述烘干箱(1)另一侧面设置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底部设置有烘干箱小门(11),所述烘干箱小门(11)外壁设置有手柄(12),所述烘干箱(1)顶部对称设置有支撑杆(13)的一端,所述支撑杆(13)的另一端连接有承载物(14),所述烘干箱小门(11)与转轴(10)通过连接杆(1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余热回收自动循环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与余热收集口(2)相贯通,所述余热收集口(2)与烘干箱(1)衔接的一端为喇叭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余热回收自动循环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收集口(2)与一级换热器(3)的一端相贯通,所述二级换热器(4)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丁娟刘成辉孙日先牟林山孙传彬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潍耐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