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超高硬度的复合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264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超高硬度的复合钻头,包括大钻头和小钻头,大钻头一端设有钻杆,钻杆内部设有容置腔,容置腔中部内壁上设有多个定位座,定位座两端设有定位槽,容置腔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位于靠近钻柄的一端,第一容置槽一端设有限位槽,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中分别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二容置槽一端设有活动通道,活动通道与外界连通,活动通道中设置小钻头,小钻头包括钻孔部和定位部,定位部一端设有多个定位块,定位块两端均对称设有限位块。使得限位块嵌入到定位槽中,从而对小钻头旋转进行限位,有效避免小钻头发生活动,从而实现不同孔径钻孔需要,避免频繁更换钻头,提高了钻孔效率。钻孔效率。钻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超高硬度的复合钻头


[0001]本技术属于钻头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超高硬度的复合钻头。

技术介绍

[0002]钻头是一般钻子或钻挖机器所采用的切割工具,以切割出圆形的孔洞。钻头的基本原理是使钻头切边旋转、切削工件、再由钻槽进行排除钻屑。常用的钻头主要有麻花钻、扁钻、中心钻、深孔钻和套料钻等。钻头在钻削较大孔径工件时,通常都是先用一个比较小的钻头先钻通,然后再换下该钻头,再用较大的钻头去二次扩孔,这种方式钻孔不仅降低了钻孔效率,而且频繁更换钻头,容易损坏夹具,同时劳动强度加大,不适应当前企业发展需求,现有技术中的复合钻头结构:包括大钻头和设置在大钻头一端的小钻头,先通过小钻头开孔,再通过大钻头扩孔以满足钻孔的需要,但这种钻头结构固定功能单一,只能钻小孔,不能利用大钻头钻大孔,在钻大孔时,仍然需要更换钻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新型超高硬度的复合钻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钻不同孔径的孔需要频繁更换钻头的问题。
[0004]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新型超高硬度的复合钻头,包括大钻头和活动设置在大钻头一端的小钻头,所述大钻头一端设有钻柄,另一端设有钻杆,所述钻杆内部设有圆形结构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部内壁上设有多个长条状的定位座,多个所述定位座呈均匀对称分布,每个定位座的两端侧壁上均对称开设有定位槽,容置腔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位于靠近钻柄的一端,第一容置槽一端开设有与多个定位槽位置相对应的限位槽,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中分别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压在多个定位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压在多个定位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容置槽的一端水平开设有活动通道,活动通道与外界连通,活动通道中水平贯穿设置所述小钻头,小钻头包括钻孔部和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一端位于容置腔中并位于多个定位座的中心,且定位部远离钻孔部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定位块,每个定位块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定位座之间,使得定位块对定位部的旋转进行限位,每个定位块两端均对称设有限位块,且每个定位块上的限位块位置与每个定位座上的定位槽位置相对应。
[0006]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座两端与容置腔两端内壁之间的间距不小于定位块上两个限位块之间的长度。
[000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定位块的宽度尺寸与相邻两个定位座之间的间距尺寸相适配。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座的内侧壁呈弧形结构,且所述定位部呈圆柱结构,定位部的侧壁与每个定位座的内壁贴合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的尺寸与限位槽的尺寸相适配。
[0010]进一步的,当所述定位部的一端抵靠在第一容置槽一端内壁上时,定位块上的限位块均嵌入到限位槽中。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2](1)本技术将小钻头活动设置在大钻头的内腔中,在钻尺寸较大孔时,将小钻头的定位部的定位块活动至第一容置槽处,使得限位块嵌入到限位槽中:在钻尺寸较小孔时,将小钻头的定位部的定位块活动至第二容置槽处,使得限位块嵌入到定位槽中,从而对小钻头旋转进行限位,从而使得电钻在钻孔时,通过按压电钻,使得限位块保持在定位槽或限位槽中,有效避免小钻头发生活动,从而实现不同孔径钻孔需要,避免频繁更换钻头,提高了钻孔效率。
[0013](2)在使用小钻头时,定位部上的定位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定位块上的保持限位块嵌入到定位槽中;在使用大钻头时,由于限位槽的位置与定位槽位置相对应,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定位块一端的限位块嵌入到定位槽中时,在钻孔前,通过按压电钻,使得小钻头抵压在工件上并向后活动,从而使得定位块另一端的限位块直接嵌入到第一容置槽上限位槽中,从而有效防止小钻头进行活动,提高了钻头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使用小钻头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使用大钻头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大钻头的剖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钻杆的剖视图。
[0019]大钻头1、钻柄2、钻杆3、容置腔4、定位座5、定位槽51、第一容置槽6、第一弹簧61、限位槽62、第二容置槽7、第二弹簧71、小钻头8、钻孔部81、定位部82、定位块821、限位块8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本技术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均为机械领域中的通用连接方式,焊接、螺栓螺母连接以及螺钉连接均可。
[0021]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如图1

5所示,一种新型超高硬度的复合钻头,包括大钻头1和活动设置在大钻头1一端的小钻头8,所述大钻头1一端设有钻柄2,另一端设有钻杆3,所述钻杆3内部设有圆形结构的容置腔4,所述容置腔4中部内壁上设有多个长条状的定位座5,多个所述定位座5呈均匀对称分布,每个定位座5的两端侧壁上均对称开设有定位槽51,容置腔4两端分别开设
有第一容置槽6和第二容置槽7,所述第一容置槽6位于靠近钻柄2的一端,第一容置槽6一端开设有与多个定位槽51位置相对应的限位槽62,第一容置槽6和第二容置槽7中分别设有第一弹簧61和第二弹簧71,所述第一弹簧61的一端抵压在多个定位座5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71的一端抵压在多个定位座5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容置槽7的一端水平开设有活动通道,活动通道与外界连通,活动通道中水平贯穿设置所述小钻头8,小钻头8包括钻孔部81和定位部82,所述定位部82一端位于容置腔4中并位于多个定位座5的中心,且定位部82远离钻孔部81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定位块821,每个定位块821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定位座5之间,使得定位块821对定位部82的旋转进行限位,每个定位块821两端均对称设有限位块822,且每个定位块821上的限位块822位置与每个定位座5上的定位槽51位置相对应。
[0023]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座5两端与容置腔4两端内壁之间的间距不小于定位块821上两个限位块822之间的长度。
[0024]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定位块821的宽度尺寸与相邻两个定位座5之间的间距尺寸相适配。
[0025]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座5的内侧壁呈弧形结构,且所述定位部82呈圆柱结构,定位部82的侧壁与每个定位座5的内壁贴合设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超高硬度的复合钻头,包括大钻头(1)和活动设置在大钻头(1)一端的小钻头(8),所述大钻头(1)一端设有钻柄(2),另一端设有钻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3)内部设有圆形结构的容置腔(4),所述容置腔(4)中部内壁上设有多个长条状的定位座(5),多个所述定位座(5)呈均匀对称分布,每个定位座(5)的两端侧壁上均对称开设有定位槽(51),容置腔(4)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置槽(6)和第二容置槽(7),所述第一容置槽(6)位于靠近钻柄(2)的一端,第一容置槽(6)一端开设有与多个定位槽(51)位置相对应的限位槽(62),第一容置槽(6)和第二容置槽(7)中分别设有第一弹簧(61)和第二弹簧(71),所述第一弹簧(61)的一端抵压在多个定位座(5)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71)的一端抵压在多个定位座(5)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容置槽(7)的一端水平开设有活动通道,所述活动通道中水平贯穿设置所述小钻头(8),小钻头(8)包括钻孔部(81)和定位部(82),所述定位部(82)一端位于容置腔(4)中并位于多个定位座(5)的中心,且定位部(82)远离钻孔部(81)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定位块(821),每个定位块(821)分别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晓敏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百得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