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无人机自主收放基站,包括至少一组无人机起降平台,该收放基站还包括车厢、无人机、升降机构、控制器,升降机构设置在车厢内,一架无人机与一组无人机起降平台相对应,无人机起降平台用于无人机起飞和降落时的承载支撑,升降机构用于实现无人机起降平台在车厢内的升降及定位。该基站集无人机自主发射、捕获辅助回收等功能于一体,利于真正的实现无人机的全程自主作业。正的实现无人机的全程自主作业。正的实现无人机的全程自主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自主收放基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自主收放基站。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机在各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潜力巨大,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智能化水平低、人员及通勤成本高、户外工作环境艰苦、无人机起降受限等因素,造成无人机无法脱离人工现场操控,真正的实现自动化作业,使得无人机仅成为工业领域巡检巡逻的辅助工具,其潜力并未真正的得到发挥。
[0003]申请人在前期申请的一种创新型立式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申请号:2021207430684)和一种无人机自动起降捕获装置(申请号:2021209024488)技术专利,为本申请的提出奠定了硬件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自主收放基站,该基站集无人机自主发射、捕获辅助回收等功能于一体,利于真正的实现无人机的全程自主作业。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人机自主收放基站,包括至少一组无人机起降平台,该收放基站还包括车厢、无人机、升降机构、控制器,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车厢内,一架无人机与一组所述无人机起降平台相对应,所述无人机起降平台用于无人机起飞和降落时的承载支撑,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实现无人机起降平台在车厢内的升降及定位。
[0006]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升降平台,每一组所述升降平台均包括升降板和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板和升降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车厢内,且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实现升降板的升降及定位。
[0007]进一步地,所述无人机起降平台包括起降板、第一支撑平台和无人机辅助固定机构,在所述起降板上设置有用于无人机识别定位的第一光学识别图案,所述第一支撑台设置在所述升降板上,所述起降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台上,所述无人机辅助固定机构包括四个夹持机构,每一个所述夹持机构均包括夹持杆和夹持杆驱动机构,四个所述夹持杆两两对称分布在所述起降板上,通过夹持杆驱动机构驱动夹持杆动作,可实现四个夹持杆的夹持靠近动作或向起降板的外缘分散动作。
[0008]进一步地,所述起降板呈圆形,在所述升降板上设置一旋转支撑座,在所述旋转支撑座上设置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一旋转驱动机构可通过带动支撑板的转动实现第一支撑台的转动,所述控制器控制旋转驱动机构的运行,在所述起降板的外围与车厢的侧壁之间设置一辅助起降板,所述辅助起降板固定设置在升降板上,在辅助起降板与起降板之间设置有转动间隙。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车厢上部设置有两个顶盖,当起降板在最高位置定位后,所述辅助起降板和顶盖的上平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在每一个所述顶盖上部均设置一第二光学
识别图案,两个顶盖各自通过一顶盖驱动机构实现相向或背向移动,控制器用于控制顶盖驱动机构的运行。
[0010]进一步地,所述起降板包括上平板和下平板,所述上平板和下平板上下连接在一起,在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留有夹持杆活动间隙,所述第一光学识别图案设置在所述上平板上,所述夹持杆为一L形杆,所述L形杆设置在所述下平板上,且L形杆的横杆能够在所述夹持杆活动间隙内自由转动,在所述上平板上设置有,与所述L形杆的竖杆的弧线运动轨迹相配合的弧形槽,所述夹持杆驱动机构为一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所述下平板的下部,且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L形杆的横杆一端相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传动丝杠、升降驱动电机和同步带,四个传动丝杠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车厢内,所述升降板的四个顶角相应的套置在传动丝杠上,通过传动丝杠的转动实现升降板的上下移动,所述升降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其中一个传动丝杠进行转动,所述同步带用于实现四个传动丝杠进行同步转动,所述控制器控制升降驱动电机的运行。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收放基站包括一组无人机起降平台,在所述车厢内,设置有两组分别对称分布在车厢内部上侧的螺旋桨归位机构,每一组所述螺旋桨归位机构均包括半圆形推动板和归位驱动电机,所述归位驱动电机设置在车厢侧壁上,所述归位驱动电机能够带动半圆形推动板进行转动,所述控制器控制归位驱动电机的运行。
[0013]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可采用固定式设计方式,设置放置在指定区域内或采用移动式设计方式,依据需求进行机动移动;当车厢采用移动式设计方式时,将所述车厢设置为一指挥车,在所述指挥车内还设置有人工控制台,人工控制器能够与控制器进行通讯。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无人机在不进行飞行任务时,可长时间放置在车厢内,从而实现了无人机的存储,当车厢采用移动式设计时,便于工作人员将无人机运送到指定区域进行飞行任务,提高了基站作业范围;利用升降机构,便于实现无人机从车厢内的升起,从而为后续无人机实现自动起飞提供了保障;利用无人机起降平台,可实现无人机的精准降落及捕获,为基站实现无人机的自动回收提供了保;无人机利用起降板上设置的第一光学识别图案和顶盖上设置的第二光学识别图案,可实现精准定位降落,同时,在无人机降落时,起降板、辅助起降板及顶盖组成的平面,最大程度的提供了用于无人机降落的平台面积,从而可提高无人机降落时的安全性;当将车厢设计成指挥车时,其可在指挥车内可放置多架无人机,应用时,可对多个无人机进行间歇飞行控制,继而可提高指挥车连续户外作业能力,满足野外长时间连续飞行任务的执行。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0018]图3为在本技术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机构、无人机起降平台及辅
助起降板的结合示意图;
[0019]图4为无人机起降平台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无人机起降平台在升降板上的分布主视图;
[0021]图6为在本技术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螺旋桨归位机构及升降板在车厢内相对分布示意图;
[0022]图7在本技术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无人机在降落末程时,无人机、无人机起降平台和顶盖相应动作状态示意图;
[0023]图8为第一光学识别图案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在上平板上的分布示意图;
[0024]图中:1车厢、11顶盖、2无人机起降平台、21起降板、211上平板、2111二维码图案、2112弧形槽、212下平板、22第一支撑台、23夹持杆、231横杆、24夹持杆驱动机构、3无人机、41升降板、411旋转支撑座、412支撑板、413辅助起降板、421传动丝杠、422升降驱动电机、423同步带、51归位驱动电机、52半圆形推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自主收放基站,包括至少一组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是,该收放基站还包括车厢、无人机、升降机构、控制器,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车厢内,一架无人机与一组所述无人机起降平台相对应,所述无人机起降平台用于无人机起飞和降落时的承载支撑,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实现无人机起降平台在车厢内的升降及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主收放基站,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升降平台,每一组所述升降平台均包括升降板和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板和升降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车厢内,且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实现升降板的升降及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主收放基站,其特征是,所述无人机起降平台包括起降板、第一支撑台和无人机辅助固定机构,在所述起降板上设置有用于无人机识别定位的第一光学识别图案,所述第一支撑台设置在所述升降板上,所述起降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台上,所述无人机辅助固定机构包括四个夹持机构,每一个所述夹持机构均包括夹持杆和夹持杆驱动机构,四个所述夹持杆两两对称分布在所述起降板上,通过夹持杆驱动机构驱动夹持杆动作,可实现四个夹持杆的夹持靠近动作或向起降板的外缘分散动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主收放基站,其特征是,所述起降板呈圆形,在所述升降板上设置一旋转支撑座,在所述旋转支撑座上设置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一旋转驱动机构可通过带动支撑板的转动实现第一支撑台的转动,所述控制器控制旋转驱动机构的运行,在所述起降板的外围与车厢的侧壁之间设置一辅助起降板,所述辅助起降板固定设置在升降板上,在辅助起降板与起降板之间设置有转动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主收放基站,其特征是,在所述车厢上部设置有两个顶盖,当起降板在最高位置定位后,所述辅助起降板和顶盖的上平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在每一个所述顶盖上部均设置一第二光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有斌,
申请(专利权)人:翔鸿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