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感觉异常体验式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239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肢体感觉异常体验式教具,包括手套部,所述手套部用于上肢肢体感觉体验使用,所述手套部包括手套本体、充气内层和外充气套,所述充气内层和外充气套分别位于手套本体的内外侧侧壁上,所述手套本体的内侧设有第一电极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体验教具通过上下肢分别的感受模拟,提升了教学质量,使学习的医护人员设身处地的感受患者痛处和感受,利于病情质量中的判断和诊治。利于病情质量中的判断和诊治。利于病情质量中的判断和诊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肢体感觉异常体验式教具


[0001]本技术涉及教具
,尤其涉及一种肢体感觉异常体验式教具。

技术介绍

[0002]颈椎病患者典型的体征包括:手指麻木、握力减弱、下肢行走不稳、麻木感、踩棉花感等。
[0003]护理实习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只能通过文字描述、图片、视频等来了解患者的体征,由于该体征是患者的自身感觉,学生没有真实的体验,以至于对此类体征认知不够充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无法准确的评估和判断此类体征。
[0004]因此需要探索制作模拟的教具,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加深学生的认知,促进专业知识的内涵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肢体感觉异常体验式教具。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肢体感觉异常体验式教具,包括:手套部(1)和靴子部(2);
[0008]所述手套部用于上肢肢体感觉体验使用,所述手套部包括手套本体、充气内层和外充气套,所述充气内层和外充气套分别位于手套本体的内外侧侧壁上,所述手套本体的内侧设有第一电极组件;
[0009]所述充气内层和外充气套之间形成充气夹层,所述外充气套的外壁中部设有外气嘴;
[0010]所述外充气套的外壁设有气压表,且气压表的检测端与充气夹层的内部相连通;
[0011]所述靴子部用于下肢肢体感觉体验使用,所述靴子部包括靴子本体、内置鞋垫和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设于靴子本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内置鞋垫设于靴子本体的底端内侧;
[0012]所述内置鞋垫包括乳胶垫和水包,所述水包等距离线性排列在乳胶垫的顶部外壁上。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均包括电极片和控制器,所述电极片通过导线和控制器相连。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器的底侧设有电池仓,且电池仓的内壁设有电池组,所述控制器的侧壁设有USB 3.0充电口。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靴子部的底侧设有防滑鞋底,所述靴子部的后侧设有开槽,且开槽的两侧之间设有至少三组紧固魔术贴。
[001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靴子部的顶部外壁中部缝接有透气鞋面。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教具分为上肢和下肢的体验教具,上肢利用气体膨
胀挤压肢体外侧上,缩减手指活动空间,从而模拟握拳无力的状态,同时在手套内层中设有电极片,通过电极片产生微电流,可对上肢肢体作用,产生麻木感,更能体验到患者上肢的感受;下肢中利用带有水包的鞋垫替代传统的鞋垫,可模拟下肢行走的不稳定感觉和踩棉花感,同时在靴子内也设有电极片,同样产生微电流,使下肢产生麻木感,更能体验到患者下肢的感受;
[0018]综上,体验教具通过上下肢分别的感受模拟,使学习的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症状更加感同身受,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肢体感觉异常体验式教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肢体感觉异常体验式教具的电极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肢体感觉异常体验式教具的靴子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肢体感觉异常体验式教具的内置鞋垫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手套部;11、充气内层;12、充气夹层;13、外充气套;14、第一电极组件;141、控制器;142;电极片;15、外气嘴;16、气压表;2、靴子部;21、靴子本体;22、紧固魔术贴;23、第二电极组件;24、防滑鞋底;25、透气鞋面;26、内置鞋垫;261、水包;262、乳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参照图1

4,一种肢体感觉异常体验式教具,包括手套部1和靴子部2,手套部1用于上肢肢体感觉体验使用,手套部1包括手套本体、充气内层11和外充气套13,充气内层11和外充气套13分别位于手套本体的内外侧侧壁上,手套本体的内侧设有第一电极组件14;充气内层11和外充气套13之间形成充气夹层12,外充气套13的外壁中部设有外气嘴15;可用于充气夹层12的充气,外充气套13的外壁设有气压表16,且气压表16的检测端与充气夹层12的内部相连通;靴子部2用于下肢肢体感觉体验使用,靴子部2包括靴子本体21、内置鞋垫26和第二电极组件23,第二电极组件23设于靴子本体21的内侧壁上,内置鞋垫26设于靴子本体21的底端内侧;内置鞋垫26包括乳胶垫262和水包261,水包261等距离线性排列在乳胶垫262的顶部外壁上,第一电极组件14和第二电极组件23均包括电极片142和控制器141,电极片142通过导线和控制器141相连,控制器141的底侧设有电池仓,且电池仓的内壁设有电池组,控制器141的侧壁设有USB 3.0充电口,可用于充电,便于反复使用,靴子部2的底侧设有防滑鞋底24,靴子部2的后侧设有开槽,且开槽的两侧之间设有至少三组紧固魔术贴22,靴子部2的顶部外壁中部缝接有透气鞋面25。
[0026]本体验式教具的工作原理:
[0027]1.本体验式教具使用时,通过手套部1穿戴至上肢,靴子部2穿戴至下肢;
[0028]2.手套部1通过打开外气嘴15进行充气,使充气夹层12膨胀,挤压手套部1内手部
和手指的活动空间,模拟出握拳无力的感受,通过气压表16检测内部气压,避免挤压过渡引起体验者不适;
[0029]3.靴子部2中利用紧固魔术贴22将穿戴的靴子本体21紧固至体验者的小腿位置,体验者脚掌部紧贴内置鞋垫26上侧,鞋垫上的水包261可模拟出下肢行走的不稳定感觉和踩棉花感,其靴子上的透气斜面25提升了穿着舒适度,避免体验者的脚部穿着闷热不适;
[0030]4.手套部1和靴子部2均设有电极组件,利用控制器141启闭电极片142,产生微电流,利用微电流接触人体皮肤产生麻木感,可体验出患者的手脚患病时麻木感,更加贴近患者实际病况。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第一”、“第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肢体感觉异常体验式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部(1)和靴子部(2);所述手套部(1)用于上肢肢体感觉体验使用,所述手套部(1)包括手套本体、充气内层(11)和外充气套(13),所述充气内层(11)和外充气套(13)分别位于手套本体的内外侧侧壁上,所述手套本体的内侧设有第一电极组件(14);所述充气内层(11)和外充气套(13)之间形成充气夹层(12),所述外充气套(13)的外壁中部设有外气嘴(15);所述外充气套(13)的外壁设有气压表(16),且气压表(16)的检测端与充气夹层(12)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靴子部(2)用于下肢肢体感觉体验使用,所述靴子部(2)包括靴子本体(21)、内置鞋垫(26)和第二电极组件(23),所述第二电极组件(23)设于靴子本体(21)的内侧壁上,所述内置鞋垫(26)设于靴子本体(21)的底端内侧;所述内置鞋垫(26)包括乳胶垫(2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培培方蘅英胡细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肝脏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